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先秦、秦汉时期)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9 辽宁葫芦岛协作体联考)有学者认为商周之际的中国文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且是全方位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革命” 。其意义,当然不仅仅是在王权易姓,还在于理性超越了信仰,引领了此后三千年的文明。材料反映了( )A.分封制取代内外服制是历史的进步 B.西周的制度推动了各地的文化认同C.西周制度文化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礼 乐制度确立使自然信仰逐渐衰亡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
2、处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公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 周官(周)然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太公于齐,兼五侯地 史记A.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 B.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C.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 D.西周的诸侯势力强大3.晋献公夺取晋国国君位置后,为巩固其地位,将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尽。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国无公族” 。这样一来,政权就落到卿大夫手中,于是就有了韩赵魏三家分晋。这说明( )A.西周的分封制开始瓦解 B.宗法制有利于政权稳定C.封建等级制度受到冲击 D.家国体制退出历史舞台4.历史学家研究发现,春
3、秋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 516 人,出身低微的占 26%;战国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 713 人,出身低微的占 55%。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东周权力关系变化C.贵族政治彻底结束 D.官僚政治已经形成5.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用铁农具耕种土地。但考古发现,在长江流域春秋晚期吴国墓葬中发现的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均为青铜制造。在中原地区洛阳王城、郑州碧沙岗和山西侯马等地春秋中晚期以至战国之际的遗址中,还普遍存在石、骨、蚌器的生产工具。由此可见春秋时期 ( )A.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中原地区B.中国经济重心仍在关中平原C.中原地区的战乱严重影响了这些
4、地区经济发展D.铁制工具仍然没有普遍使用6.后汉书卷七十六载:“(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材料旨在说明( )A.兴修水利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采 用犁耕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C.使用曲辕犁大幅增加了耕地面积 D.盐铁官营推动了生产技术的普及7.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 。西周的这套做法( )- 2 -A.打破了“工商食官”局
5、面 B.强化政治等级制度C.促进国家管理制度化 D.不利于工商业发展8.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魏晋时“门下”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见,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这一历程反映了( )A.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 B.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的机构C.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削弱 D.宰相逐渐退出了权力 中心9.秦始皇在全国进行各项标准化建设,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注意整顿各地风俗习尚。这些建设的实行主要借助于( )A.君主专制的决策模式 B.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C.嬴政
6、本人的雄才大略 D.分久必合的历史大势10.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从十多万片甲骨中精选 41 956 片分类进行编排,共分成奴隶和平民、奴隶主贵族、官吏、军队刑罚监狱、战争、农业、商业、建筑、天文历法、祭祀等二十多个类别。由此可推知( )A.史家的研究大都具有主观偏见 B.甲骨文已是成系统的文字C.当时已建 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D.当时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11.下表为汉代政治家提出的思想主张。这些主张体现出的共同的治国策略是( )时期 政治家 主 张汉文帝时期贾谊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汉景帝时期晁错 昔高帝初定
7、天下大封同姓分天下半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汉武帝时期主父偃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A.无为而 治 B.强干弱枝 C.郡国并重 D.重视儒术12.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董仲舒这样构建“天”的目的是( )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 B.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 D.论证“天人合一”的观念13.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
8、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丧服之大纲四:曰亲亲 ,曰尊尊 ,曰长长 ,曰男女有别 。 ”这表明周朝( )A儒家思想得到统治者的认可并推行 B通过强化等级秩序维护中央集权C通过规范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D宗法制下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14. 考古学家在河北临城县中羊村发现了属于战国后期赵国的墓 葬群,该墓葬群采取了聚族而葬的方式,间距稠密,在 2 250 平方米的范围内有 150 余座墓葬,分布整齐,排列有序。可见当时( )A社会的等级结构层次分明 B周天子宗族礼制下移民间C地方的宗族力量由弱变强 D地方的的宗族力量依然强大- 3 -15.训约十四条记载“约之二:吾族务要恪
9、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据此,中国古代族规起到的直接作用是( )A维护家族团结和睦 B灌输儒家伦理道德C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D强化家国一体观念16.“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 ”材料反映出( )A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B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C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 D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17.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莆田市 第七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答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