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二中(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湖北省宜昌二中(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二中(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 2018 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历史试卷第 I 卷(48 分)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一、选择题(在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有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8 分)1.据礼记玉藻记载,周代服饰的颜色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而象征尊贵。但春秋时期齐桓公“好服紫” ,以致齐国的百姓争相效仿,最终一国尽服紫。这一变化说明A. 礼乐制度已经丧失殆尽B. 分封割据逐渐走向统一C. 宗法分封制度走向崩溃D. 齐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
2、分封制瓦解。材料中齐国诸侯没有按照周天子崇尚的服饰颜色进行穿戴,说明春秋时期的宗法分封制度走向了崩溃,故 C 正确;A 中丧失殆尽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 中走向统一不符合春秋时期的社会特征,排除;D 项“彻底”说法错误。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指出:“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最主要的自然要追溯到汉代之察举制度。但就汉代察举制度之原始用意言,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门第社会违背历史潮流B. 察举制打破了官僚政治体系C. 科举制要优越于察举制D. 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所述,钱穆认为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要追溯到汉代的察举
3、制,但其主要是以人的品德和才学为主要的举荐依据,这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从这个角度讲- 2 -肯定了以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D 正确;A 不是材料所强调的主旨,排除;察举制以人的品德和才学为主要的选官依据,品行取代血缘世袭,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B 错误;材料并未提到察举制和科举制的好坏比较,无法得出科举制要优越于察举制的结论,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但就汉代察举制度之原始用意言,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 ,联系所学察举制的内容分析解答。3.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 ,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
4、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 。这种官制的设置导致A. 宗法制度强化B. 宰相总揽庶政C. 君主专制加强D. 外戚宦官专权【答案】C【解析】【详解】宗法制是古代贵族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统辖管理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它在商朝后期已经存在,到周朝变得更为典型和系统。这与题干描述不符,A 错误;题干说的是架空和取代重臣,不是加强宰相权力,排除 B;材料反映的是皇帝为了加强专制权力,往往启用身边的品级较低的亲信,架空位高权重的政府大臣,诸如中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军机处的出现,都符合这一规律,故选 C;D 架空和取代重臣不一定
5、必须是利用宦官和外戚,D 错误。4.秦代中央政府行政工作由九卿具体执行,九卿如奉常(管宗庙礼仪)郎中令(管宫警卫)廷尉(管司法审判)宗正(管宗室事务)治粟内史(管财政税收)等;而唐代中央政府行政工作由六部具体执行,分为吏、兵、刑、户、礼、工六部。六部取代九卿,说明了A. 行政效率的提高B. 贵族政治的衰退C. 中央集权的强化D. 皇权专制的弱化【答案】B【解析】- 3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九卿”侧重于“皇帝事务” ,具有贵族政治的特点,而“六部”则上升为分类处理国家政务层面,体现贵族政治的衰落,故 B 正确;六部取代九卿无法体现提高了行政效率,排除 A;六部和九卿都是中央官制
6、,属于君主专制问题,而中央集权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C 与材料信息不相关,排除;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皇权专制逐步加强,D 错误。5.元史载:“元制,设急递铺,以达四方文书之往来,其系至重大都设置总急递铺提领所凡铺卒皆腰革带,悬铃,持枪,挟雨衣,赍(携带)文书以行。 ”以下对该机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巩固统一帝国B. 维持地方治安C. 转运地方财赋D. 抑制武将势力【答案】A【解析】【详解】急递铺是专司传递官方文书的通信组织,元朝疆域辽阔,急递铺传达官方文书,保证政令通达,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故 A 正确;地方行政官员负责维持地方治安,急递铺是专司传递官
7、方文书的通信组织,排除 B;宋代转运使负责地方财赋运到中央,而且材料未涉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排除 C;急递铺是专司传递官方文书的通信组织,没有抑制武将势力的作用,排除 D。6.据考证,南宋的都城临安,与以往都城的方正格局截然不同,南北长,东西窄,皇宫位于城市的南端,从皇宫北面的宁和门往北通向城市中心的是一条用石板铺成的御街,最引人瞩目的是在御街中段新设立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 ,生意兴隆。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A. 都城设计不再体现皇权至上B. “市”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C. “钞引”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 都城布局出现革命性的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城市的问题。根据材料信息,
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截然不同”等字眼意在强调都城布局其实已经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国古- 4 -代的都城一直体现皇权至上 ,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课本知识可知“市”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是在北宋而非南宋,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钞引”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在北宋而非南宋,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名师点睛】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它的选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课本“挂钩” ,借助课本知识进行选择。7.隆庆元
9、年(1567 年) ,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逐渐合法化。老百姓“富家以财,贫人以驱,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 。而月港“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其殆天子之南库也” 。据此可知A. 明朝始终奉行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B. 对外贸易有利于改善国计民生状况C. 福建地区是明清对外贸易主要通道D. 私人海上贸易造成了贫富分化加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富家以财,贫人以驱,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其殆天子之南库也”可知,明朝开放海禁,私人海上贸易逐渐合法化,有利于百姓和政府收入增加,有利于改善国计民生,故
10、B 正确;明朝末年推行海禁政策,故“始终”表述错误,排除 A;材料只是反映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无法体现福建地区是明清对外贸易主要通道,排除 C;材料反映明朝开放海禁,百姓部分通过对外贸易致富,部分贫穷的百姓也追逐富人开展对外贸易,材料并非反映贫富分化加剧,排除 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富家以财,贫人以驱,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 “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其殆天子之南库也” ,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8.1851 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
11、鸦片战争。在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A. 勒索大量赔款B. 协定关税C. 开放通商口岸- 5 -D. 割占香港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学生容易因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理解不够准确和审题不清而误选 C。开放通商口岸能满足列强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但如果不迫使中国降低关税,这样的需求很难甚至不可能得到满足。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9.曾国藩指出:“咸丰九年,洋人来换合约,僧忠亲王诱而击沉其船,天下称快;十年,夷人复至京师不守,几丧天下。 ”这次“换约”事件A. 推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 使列强侵略势
12、力逐步深入中国内地C. 导致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D. 促使清政府允许外国办厂合法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换约”可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了汉口、九江等十个通商口岸,使列强侵略势力逐步深入中国内地,故 B 正确;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A 错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C 错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允许外国在华开设工厂,外国办厂合法化,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咸丰九年,洋人来换合约” ,联系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影响分析解答。10.下图是根据大清会典 、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编制的 18551858 年江西人口变化示意
13、图。出现图中所示人口变化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6 -A. 自然经济的解体B. 列强入侵的破坏C. 江南战乱的影响D. 经济重心的转移【答案】C【解析】【详解】自然经济的解体和经济重心的转移与江西人口减少无关,排除 AD;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并未进入江西,排除 B;材料中“18551858 年”正值太平天国时期,战乱导致江西人口减少,故选 C。11.下表是近代中国部分年份进出口商品贸易比重表(占总值%) 。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进口商品 出口商品年份钢铁和机械 棉纱及棉制品 棉花 矿砂及金属1925 年 6.5 20.7 3.8 2.91928 年 7.2 15.8 3.4 2.11931
14、 年 9.3 7.9 2.9 1.6A. 中国轻重工业发展趋于平衡B. 南京国民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C. 当时国内工业建设有所发展D. 民族工业在“一战”后迅速萧条【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钢铁和机械的进口不断增加可以看出,工业建设有所发展,故 C 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1925 年到 1931 年重工业机械的原材料进口不断增加,这说明中国重工业有所发展,但体现不出重工业和轻工业发展均衡,故 A 项排除;材料中钢铁和机械的进口不占绝对多数,所以看不出南京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 B 项;材料体现的是 1925 年以后经- 7 -济发展,不是一战以后的萧条,排除 D 项。12.1964
15、年 1 月 27 日,中法发表关于中法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 ”中法建交得以实现的历史背景是A. 日内瓦国际会议的召开B. “一个中国”成为国际共识C. 应对世界霸权主义挑战D. 欧洲一体化上升到政治层面【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1964 年的世界格局是美苏两极格局,美国和苏联为了争夺霸权,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仇视社会主义中国,中法建交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国的霸权,故 C 正确;1954 年召开日内瓦国际会议,排除 A;197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
16、位, “一个中国”越来越成为国际共识,排除 B;1993 年欧盟建立,欧盟是欧洲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1964 年欧洲一体化还没有上升到政治层面,排除 D。13.下图是 19561964 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1960 年工业峰值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实施B. 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C. 优先发展农业使 1961 年后农业产值增加D. “八字方针”的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成立以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过程中经济发展原因的理- 8 -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一五计划”是在 1953 年195
17、7 年故 A 项错误;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左”倾错误故 B 项错误;1961 年后农业产值增加是因为纠正大跃进以来农业“左”倾错误,1960 年农村制订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方针,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D。考点:新中国经济点评:本单元复习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注意与现实社会生活问题的紧密结合,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探索与现阶段的改革新动向、 “三农”问题、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特点等联系。运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社会史观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并辩证分析评价。14. 据统计,19781998 年,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
18、77.6%下降到28.5%,集体工业比重由 22.4%上升到 38.3%,19801998 年城乡个体工业比重由 0.02%上升到 18.9%,其他经济类型工业比重由 0.48%上升到 19.9%。这说明A. 工业投资主体具有多元化 B. 乡镇企业成为工业的新生力量C. 国有工业所有制得到优化 D. 我国工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工业结构中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城乡个体工业以及其他经济类型工业,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制结构的多样化,工业投资主体体现多元化,故 A 项正确;乡镇企业、国有工业只是材料反映的一部分,故 B、C 项不正确;材料只讲到工业类型,没有涉及产业结
19、构,故 D 项不正确。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5.著名古希腊史专家弗罗洛夫说,由于充当领袖的贵族的个人私欲必然使他们和人民群众之间存在距离,而由此引起的两者间的冲突,往往以某一领袖人物的垮台而告终。这反映了在雅典A. 不可能出现贵族专权的局面B. 民主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C. 平民有维护民主的意识D. 不能存在居领导地位的权威【答案】C- 9 -【解析】材料反映贵族与平民的冲突, “往往以某一领袖人物的垮台而告终” ,说明平民有维护民主的意识,故选 C;雅典民主政治采用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沦为个人争
20、夺权利的工具,所以排除 AD。民主采用少数服从多数,本意是要集思广益,并不一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排除 B。16.十二铜表法明文公示、按律量刑,并且在第九表第二条规定:“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的权力。 ”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A. 强调法律至上B. 充分保护平民权益C. 保护私有财产D. 限制权力滥用【答案】D【解析】【详解】 十二铜表法既限制了贵族的权力,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缓和了古罗马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防止了权力的滥用,从材料中,专属百人团大会的权力,目的也是为了限制权力的滥用,故 D 正确;法律至上不是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排除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宜昌 宜昌市 人文 艺术 高中 2019 届高三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