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2018届高三生物3月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浙江省宁波市2018届高三生物3月模拟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2018届高三生物3月模拟试题(含解析).doc(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浙江省宁波市 2018届高三生物 3月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温室效应对我国环境的影响的是A. 建筑物和历史古迹被腐蚀 B. 农业生产能力下降C. 北方干燥地区进一步变干 D. 有些树种的分布区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酸雨可导致建筑物和历史古迹被腐蚀,A 正确;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多,进而引起有些树种的分布区发生变化、农业生产能力下降、北方干燥地区进一步变干等,B、C、D 均错误。2.已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杂合子个体血浆胆固醇浓度通常是正常人的 23 倍,纯合子个体则较正常人高 68 倍。则这种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
2、属于A. 完全显性 B. 共显性 C. 不完全显性 D. 性状分离【答案】C【解析】依题意可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纯合子和杂合子个体的血浆胆固醇浓度均高于正常人,但纯合子个体的血浆胆固醇浓度明显高于杂合子,据此可推知:这种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属于不完全显性, A、B、D 均错误,C 正确。3.下图为用伞藻做的“嫁接”实验。实验结论是A. 伞藻的细胞核或细胞质都不能独立存活B. 伞藻“柄”的种类决定形成的“帽”的形状C. 伞藻的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D. 伞藻“足”的种类决定形成的“帽”的形状- 2 -【答案】D【解析】题图显示:将细圆齿伞藻的柄嫁接到地中
3、海伞藻的足上,再生帽的形态与地中海伞藻的相同;将地中海伞藻的柄嫁接到细圆齿伞藻的足上,再生帽的形态与细圆齿伞藻的相同。据此说明,伞藻“足”的种类决定形成的“帽”的形状,A、B、C 均错误,D 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的先决条件是:从实验过程到实验结论的形成角度去分析实验现象,抓住图中呈现的信息“嫁接后再生帽的形态与提供足的个体一致” ,据此分析各选项。4.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A. 葡萄糖、果糖均是还原糖B. 淀粉是植物体内重要的贮能物质C. ATP、脱氧核糖核酸和核酶中都含有糖D. 纤维素、麦芽糖和蔗糖彻底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答案】D【解析】葡萄糖、果糖均是还原糖,A 正确;淀粉是植
4、物细胞内重要的贮能物质,B 正确;ATP 中含有核糖,脱氧核糖核酸(DNA)中含有脱氧核糖,核酶的化学本质是含有核糖的 RNA,C 正确;纤维素和麦芽糖彻底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蔗糖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D 错误。5.下图表示科学家波森詹森利用明胶和云母处理幼苗进行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注:化学物质能够透过明胶却不能透过云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明胶片处理组在光下进行,云母片处理组在黑暗中进行B. 本实验证明了明胶和云母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3 -C. 本实验证明了生长素由苗顶端向下传递D. 该实验的结果支持达尔文的推测有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下面【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可知:本实
5、验的自变量是插入幼苗尖端部位的是明胶片还是云母片,因变量是幼苗的生长状况,两组幼苗的生长条件是无关变量,应控制相同且适宜,所以明胶片处理组和云母片处理组均应在光下进行,A 错误;明胶片处理组的幼苗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幼苗尖端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在向背光一侧运输的同时,透过明胶片向下运输,导致背光侧某种化学物质的含量高于向光侧,云母片处理组的幼苗直立,是因为幼苗尖端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不能透过云母片向下运输,可见,本实验证明了明胶和云母对实验结果有影响,但不能证明由苗顶端向下传递的“某种化学物质”就是生长素,B、C 错误;综上分析,该实验的结果支持达尔文的推测有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下面,D 正确。
6、6.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分化,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合成的 mRNA种类有变化B. 细胞癌变,组成细胞膜的物质种类发生改变,但蛋白质含量没有变化C. 细胞衰老,代谢速率发生改变,但胞内酶活性没有变化D. 细胞凋亡,细胞形态没有发生改变,但相关基因表达有变化【答案】A【解析】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合成的 mRNA种类有变化,A 正确;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 、癌胚抗原(CEA)等物质,可见,细胞癌变,组成细胞膜的物质种类发生改变,蛋白质含量也有变化,B 错误;细胞衰老,代谢速率减慢,
7、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C 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形态会发生一系列特征性的改变,相关基因表达有变化,D 错误。7.下列关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前期,核膜解体形成的小泡,在末期重新聚集形成细胞板B. 中期,可用于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过染色体数目变异C. 后期,在纺锤丝的牵拉下,着丝粒一分为二D. 末期,细胞中央向内凹陷,形成环沟- 4 -【答案】B【解析】前期,核膜解体形成的小泡,在末期重新聚集形成核膜,A 错误;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可用于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过染色体数目变异,B 正确;后期,着丝粒
8、一分为二,在纺锤丝的牵拉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C 错误;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D 错误。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出现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 种群中的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C. 人工选择是进化最重要的动力和机制D.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与环境发生协同进化【答案】A【解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A 正确;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B 错误;自然选择是进化最重要的动力和机制,C 错误;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生物与环境发生协同进化,D 错误。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 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
9、圈中碳循环的平衡B. 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的C. 煤和石油通过燃烧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 CO2,促进碳循环D. 生物圈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物质补给,就能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答案】B【解析】低碳生活方式可以减少 CO2的排放,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A 正确;物质循环是在生物圈的范围内,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的,B错误;煤和石油通过燃烧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 CO2,可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通过原料,进而促进碳循环,C 正确;生物圈在物质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物质补给,就能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D 正确。【点睛
10、】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一般的生态系统,而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 5 -系统生物圈,因此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物质补给。10.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产前诊断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遗传病患儿的出生B. 新出生婴儿和儿童容易表现出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C. 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D. 羊膜穿刺技术获得羊水细胞可用来进行染色体分析和性别确定等【答案】C【解析】产前诊断是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遗传病患儿的出生,A 正确;新出生婴儿和儿童容易表现出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B 正
11、确;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也可能是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C 错误;羊膜穿刺技术获得羊水细胞来自于胎儿,可用来进行染色体分析和性别确定等,D 正确。【点睛】易错点辨析: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遗传病。先天性疾病是指出生前已形成的畸形或疾病,有的可能是由于发育不良造成的,如先天性心脏病;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可能是环境污染引起。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大多数遗传病是先天性疾病,但有些遗传病可能在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才表现出来,所以,后天性疾病也可能是遗传病。11.下图是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表示构成质膜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
12、的是A. 位于质膜的外表面,在细胞识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B. 的尾部和一起存在于脂双层的内部C. 和是可以移动的,且更容易移动D. 和都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答案】C【解析】- 6 -是糖蛋白,位于质膜的外表面,在细胞识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A 正确;是磷脂分子,其尾部和所示的胆固醇一起存在于脂双层的内部,B 正确;由所示的磷脂分子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为蛋白质分子,大多数是可以移动的,但的移动性较低,C错误;和都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D 正确。【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知、理解和掌握情况,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识图辨别能力。解决
13、此类问题,除了需要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外,更主要的是依据题图中呈现的信息,准确识别所示的结构名称,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12.某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农田经过数十年的演替逐渐发展成了森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 实施退耕还林后,增大了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 K值C. 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形成了植物的垂直结构D. 演替过程中,前一阶段群落的物种一般会被后一阶段群落的物种完全取代【答案】D【解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 正确;实施退耕还林后,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增大了
14、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 K值,B 正确;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是植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形成了植物的垂直结构,C 正确;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这种“代替”是优势物种的代替,因此,演替过程中,前一阶段群落的物种一般不会被后一阶段群落的物种完全取代,D 错误。13.正常人体细胞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部分物质交换如右图所示,其中分别表示不同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7 -A. 人体内环境包括B. 血浆中的氧气进入图示细胞的途径是C. 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0 2等物质D. 通过排泄系统排出的液体废物中只含有尿素和尿酸【答案】B【解析】为组织液,细胞内液,为
15、血浆,为尿液。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A错误;血浆中的氧气进入图示细胞的途径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 正确;血浆中含激素、血浆蛋白、乳酸、C0 2等物质,但不含血红蛋白,C 错误;通过排泄系统排出的液体废物中除了含有尿素和尿酸外,还含有无机盐等,D 错误。14.下列关于“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 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的中央液泡逐渐缩小,颜色逐渐加深B. 在一定蔗糖浓度范围内,不断增加外界蔗糖溶液浓度,引起质壁分离所需时间不断缩短,质壁分离程度不断加深C. 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细胞液浓度可能大于外界溶液浓度D. 若将洋葱表皮
16、细胞放在一定浓度淀粉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现象【答案】D【解析】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因不断失水导致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逐渐缩小,颜色逐渐加深,A正确;在一定蔗糖浓度范围内,不断增加外界蔗糖溶液浓度,随着外界蔗糖溶液浓度与细胞液的浓度差增大,引起质壁分离所需时间不断缩短,质壁分离程度不断加深,B 正确;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可能正处于质壁分离的过程中,也可能已经达到渗透平衡或是正处- 8 -于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若正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则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渗透吸水,C 正确;若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一定浓度淀粉溶液中,若淀粉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则可发
17、生质壁分离现象,但因淀粉不能被细胞吸收,所以不会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现象,D 错误。【点睛】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清脉络,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15.下列关于人体骨骼肌细胞厌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 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在肝脏转变为葡萄糖并释放能量B. 厌氧呼吸产生的 C02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C. 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可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被 NADH还原D. 厌氧呼吸第二阶段释放大量能量,合成大量 ATP【答案】C【解析】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绝大部分随血液进入肝脏,在肝细胞中转变成丙酮酸,丙酮酸可以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也可以形成新的肝糖元和葡萄糖,A 错误;人体骨骼肌细胞的厌氧呼吸不产生 C02,
18、B 错误;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可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被 NADH还原为乳酸,C 正确;厌氧呼吸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D 错误。16.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种群密度大小是决定生物益或害、防治或不防治的依据B. 第一次用大网眼渔网捕鱼并作标记,第二次用小网眼渔网重捕,估算结果与实际种群密度没有明显差异C. 年龄金字塔顶部代表最老的年龄组,宽度代表该年龄组的个体数D. 我国实施的二孩政策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结构【答案】C【解析】- 9 -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其大小是决定生物益或害、防治或不防治的依据,A 正确;因每条鱼捕获的概率相等,第二次用
19、小网眼渔网捕获的鱼中,大鱼和小鱼的比例与其生存环境中的大鱼和小鱼的比例相同,因此第一次用大网眼渔网捕鱼并作标记,第二次用小网眼渔网重捕,估算结果与实际种群密度没有明显差异,B 正确;年龄金字塔顶部代表最老的年龄组,宽度则代表该年龄组个体数量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C 错误;我国实施的二孩政策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调整年龄结构,以改善人口老龄化问题,D 正确。17.下图为烟草花叶病毒对叶子细胞的感染和病毒重建实验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实验证明了 TMV的遗传物质是 RNAB. 单独使用病毒的蛋白质也能使烟草感染C. 该实验用到同位素标记法跟踪构成 TMV 的物质去向D. 烟草叶片受
20、感染后出现病斑是因为接种的病毒进行了逆转录【答案】A【解析】分析图示可知:将 TMV A的 RNA与 TMV B蛋白质重组或将 TMV B的 RNA与 TMV A蛋白质重组,再让获得的重组病毒感染烟叶,分离得到的子代病毒与提供 RNA的亲代病毒相同,因此,该实验证明了 TMV的遗传物质是 RNA,A 正确;该实验没有单独使用病毒的蛋白质感染烟叶,因此不能得出“单独使用病毒的蛋白质也能使烟草感染”的结论,B 错误;该实验没有使用同位素标记法,C 错误;烟草叶片受感染后出现病斑是因为接种的病毒在烟叶细胞中增殖所致,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问题的实质,即“重组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
21、的来源以及子代病毒的类型。在此基础上,依据病毒增殖的原理(病毒的遗传物质核酸控制子代病- 10 -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的形成)即可做出准确判断。18.下列关于双链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复制产生的两个子代 DNA分子共含有 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 DNA中碱基之间相互配对遵循卡伽夫法则C. DNA分子一条链中相邻两个碱基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接D. 某 DNA分子内胞嘧啶占 25%,则每条 DNA单链上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的比例为 25% 50%【答案】A【解析】每个 DNA分子含有 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因此复制后两个子代 DNA分子共有 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 正确;DNA
22、中碱基之间相互配对遵循 A-T、G-C 法则,B 错误;DNA 分子一条链中相邻两个碱基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接,C 错误;某 DNA 分子内胞嘧啶占 25%,则每条 DNA 单链上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的比例为 050%,D 错误。19.某植物核内基因中插 1个碱基对后,引起其控制的性状发生改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变异导致该基因中嘌呤和嘧啶碱基种类发生改变 5B. 该变异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 该变异可能导致其他基因的转录或翻译过程发生改变D. 该变异导致该植物种群基因库和进化方向发生定向改变【答案】C【解析】某植物核内基因中插入 1个碱基对所引起
23、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该变异导致该基因中嘌呤和嘧啶碱基的数目发生改变,但碱基的种类没变,A 错误;该变异没有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B 错误;该变异引起其控制的性状发生改变,可能导致其他基因的转录或翻译过程发生改变,C 正确;该变异会导致该植物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但不能导致进化方向发生改变,自然选择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 错误。20.基因编辑是指将外源 DNA片段导入到细胞染色体特定位点或删除基因内部的片段,定点改造基因,获得预期的生物体基因序列发生遗传改变的技术。下图是对某生物 B 基因进行编辑的过程,该过程中用 sgRNA可指引核酸内切酶 Cas9结合到特定的切割位点,下列
24、叙述正确的是- 11 -A. sgRNA是合成 Cas9酶的模板B. sgRNA的碱基序列与靶基因碱基序列能够全部互补C. 核酸内切酶 Cas9可在特定切割位点断裂核苷酸之叫的磷酸二酯键D. B基因被编辑后因不能转录而无法表达相关蛋白质【答案】C【解析】sgRNA可指引核酸内切酶 Cas9结合到特定的切割位点,不是合成 Cas9酶的模板,A 错误;sgRNA的碱基序列与靶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互补,B 错误;核酸内切酶 Cas9可在特定切割位点进行切割,使相应部位的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断裂,C 正确;被编辑后的 B基因仍能进行转录,D 错误。【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从题图和题意中提取关键信息: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宁波市 2018 届高三 生物 模拟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