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课时跟踪检测(十四)逍遥游(节选)苏教版必修5.doc
《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课时跟踪检测(十四)逍遥游(节选)苏教版必修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课时跟踪检测(十四)逍遥游(节选)苏教版必修5.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逍遥游 (节选)一、文言基础专练1下列各句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其翼若垂天之云 小知不及大知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此小大之辩也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而御六气之辩 彼且恶乎待哉A BC D解析:选 D 不含有通假字。“垂”同“陲” ,边际;“知”同“智” ;“辩”同“辨” ,分辨,分别;“反”同“返” ;“辩”同“变”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果然:没有出乎人的意料B众人匹之 匹:比C未有知其修者 修:长D抢榆枋,时则不至 抢:集,着落解析:选 A 果然:吃饱的样子。3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
2、句:而后乃今将图南A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 齐谐者,志怪者也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解析:选 C 例句与 C 项均属于名词作动词;A 项,名词作状语;B 项,形容词作名词;D 项,形容词作动词。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我腾跃而上A句相同,句相同B句不同,句相同C句相同,句不同D句不同,句不同解析:选 B 第一个“于”是介词,到;第二个“于”是介词,在。两个“而”都是连词,表修饰。5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南冥者,天池也 奚以知其然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覆杯水于坳堂
3、之上 之二虫又何知 齐谐者,志怪者也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A/ B/- 2 -C/ D/解析:选 B 均为判断句;均为宾语前置句;为状语后置句。6名句默写。(1)逍遥游中,在全文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 ” 。(2)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的境界是:“ , , 。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4)逍遥游中描绘的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待,如:“ , 。 ”(
4、5)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答案:(1)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 (2)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 (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5)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译文: (2)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译文: (3)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译文: 解析:古文翻译要注重分析关键词的意义、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的用法。第(1)句:焉,于此;胶,胶着搁浅。
5、第(2)句:适,去,往;宿,名词作状语。第(3)句:下,名词作动词;翱翔蓬蒿之间,省略句;至,最高限度。参考答案:(1)在堂中低凹处倒一杯水,那么只能拿小草给它当船,将杯子放于其中则胶着搁浅,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2)去百里远的地方,要舂捣一宿的粮食;去千里远的地方,要聚三个月的粮食。(3)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超过几丈高就降落下来,在蓬蒿中飞来飞去,这也就是我飞行的最高限度了。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题。- 3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
6、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 ”庄子曰:“诺。周善为剑。 ”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 ”庄子曰:“请治剑服。 ”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
7、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 ”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残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 ”庄子曰:“望之久矣。 ”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 ”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 ”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峰,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 ”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
8、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 ”王曰:“庶人之剑何知?”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选自庄子说剑 ,有删改)精读设计1 “日夜相击于前”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日夜于前相击” 。2 “好之不厌”中的“厌”解释为“满足” 。3 “太子悝患之”中的“患”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解释为
9、“以为患,担忧” 。4 “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中的“说”可解释为“游说” , “逆”可解释为“违背” 。5 “太子乃与见王”是省略句,在“与”后面省略了“之(或周)” 。6 “子欲何以教寡人”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子欲以何教寡人” 。7 “匡诸侯”中的“匡”是动词,解释为“匡正” 。- 4 -8 “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中的“上”名词活用作状语,解释为“在上面” , “法”名词活用作动词,解释为“效法” 。9 “无异于斗鸡”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斗鸡无异” 。仿 真 考 题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B庄子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语文 第四 专题 课时 跟踪 检测 十四 逍遥 节选 苏教版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