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五第9课交叉小径的花园——献给维克托里亚奥坎波学案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五第9课交叉小径的花园——献给维克托里亚奥坎波学案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五第9课交叉小径的花园——献给维克托里亚奥坎波学案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交叉小径的花园献给维克托里亚奥坎波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展开,环境的介绍,是通过叙述语言来完成的。作家叙述故事,一般会很自然地用他独有的语言方式,这些叙述方式表现了他的思考,表现出他的智慧,也体现出他的语言风格。在杰出的作家群中,我们能从语言上看出鲁迅和郁达夫的明显不同,沈从文和老舍的大异其趣。正因为有小说家们创造出的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小说的天地才会这样群星璀璨,气象万千。本专题的学习即要求通过阅读作品了解小说的表现形式,探讨小说的叙事特点,并能根据一定的要求,从表现形式和语言特点方面回顾自己读过的小说,比较风格的异同。本专题分为两个板块。 交叉小径的花园是博尔赫斯享誉世界的名作。小说
2、虚构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起间谍案,情节错综复杂,读起来的确像是在走迷宫。在品读探讨时,同学们可以从“迷宫”入手,看看作者的叙述内容和语言风格是如何为小说增添色彩的。 溪鳗讲述的也是一个扑朔迷离的故事,在袁相舟喝酒起店名的过程中,穿插着对女主人公溪鳗身世的种种回忆,但是又说得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读者需要靠想象去仔细体会。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甚至景物都写得朦朦胧胧,再穿插白居易的“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更显得神秘。同学们可交流一下:是作者故意要把故事说得朦胧,还是世事本身就有许多看不清的东西?第 9 课 交叉小径的花园献给维克托里亚奥坎波我理解,博尔赫
3、斯的“交叉小径的花园”是指一个人的感觉、思绪和印象,在一个人的感觉、思绪和印象里,时间成为错综交叉的小径。他强调的其实不是时间,而是作为主观的人的心灵,这才是一座迷宫的全部。(史铁生随笔十三)一、字音识记2(一)单音字1倾泻(qn) 2.俞琛(chn) 3.间谍(di)4迷惘(wn) 5.锦簇(c) 6.编纂(zun) 7谙熟(n) 8.矗立(ch)(二)多音字1稽Error! 2.钥Error!3叉Error! 4.炮Error!二、字形辨识1.Error! 2.Error!3.Error! 4.Error!5.Error! 6.Error!三、熟语积累(一)熟语释义1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
4、值得一提。2无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3毁于一旦:短时间内一下子就毁坏了。 4付之一炬:给它一把火,指全部烧毁。也说付诸一炬。5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6孜孜不倦:勤奋而不知疲倦。7死气沉沉:形容没有生气,气氛沉默不活跃。8名不虚传:流传的好名声不虚假。9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华丽精美、光彩夺目。(二)熟语应用1昨天上午,瑞安市烟草专卖局将 7 万多条假冒卷烟付之一炬。2老谷渐渐出名了,不断有媒体采访他,老谷却经常说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3在有些地方,老城区改造几乎成了“利润为王” ,多少历史文化街区就在“
5、建设新城市”旗号下毁于一旦。4在人们心中,这已是一家习惯于把质量事故当作媒体公关事件来处理的无可救药的企业。四、词语辨析1记录 记载例句 张惠妹坦言:整场演出将涵盖自己所有最经典好听的歌曲,同时将突破3自己,打破所有演唱会表演记录,演唱超过 50 首歌曲。据史料记载,苏联官兵仅 1942 年 12 月一个月就喝掉了 569 万升伏特加。辨析“记录” ,动词,把听到的话和发生的事写下来;名词,当场记录下来的材料。“记载” ,动词,把事情记下来;名词,记载事情的文章。2流逝 流失例句随着网民数量的快速增加,传统电视用户的流失已对电视行业的持续发展构成挑战。每一个人都有一段难忘的青春,而很大程度上这
6、些青春却流逝在课桌上。那些逝去的日子终将成为最宝贵的记忆。辨析“流逝” ,(岁月、光阴等)像流水一样消逝。 “流失” ,水、土、矿物等有用物质白白地流走或散失;比喻人员、财务等从本地、本单位流动或转移出去而散失。二者适用对象不同。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作家。曾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深受尼采哲学思想和卡夫卡、爱伦坡创作手法影响。早期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热情 面前的月亮 圣马丁的手册显示了先锋派倾向。短篇小说集世界丑事和交叉小径的花园引起广泛注意。曾任国家图书馆馆长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文学系教授。获阿根廷国家文学奖、西班牙塞万提斯奖。博尔赫斯早年
7、受尼采、叔本华等人的不可知论和宿命论的影响,认为人生在世犹如堕入迷宫,既看不清方向,也找不到出路。因此,他的作品的基调是孤独、迷惘、彷徨、失望, 交叉小径的花园就集中表现了这种人生哲学,这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对现实悲观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理。4一战中,中国博士俞琛做了德国间谍,遭到英国军官马登的追踪。他躲入汉学家斯蒂芬阿尔贝博士家中,见到了交叉小径的花园。俞琛杀害了阿尔贝博士,以此通知德军轰炸位于阿尔贝的英军炮兵阵地,最后被马登逮捕。实际上博尔赫斯意不在此,他用交叉小径的花园造了一座迷宫,又借角色的口宣布“写小说和造迷宫是一回事” ,而下面的话才揭示了小说的主题:“由相互靠拢、分歧、交错
8、或永远不干扰的时间织成的网络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 ”博尔赫斯将关于时间相对性的深奥、复杂的哲学问题诉诸小说这一艺术形式,充分显示了他过人的智慧和非凡的文学才能。赏情节1 交叉小径的花园一共套了哪几层故事? 明确:交叉小径的花园一共套了三层故事。间谍余琛的故事,汉学家斯蒂芬阿尔贝的故事和古代云南总督崔朋的故事交叉进行。多种巧合重叠在一起。叙事中有叙事,如同迷宫中的道路,分岔中有分岔,情节交叉进行。2简要勾画这篇小说的叙述路径。明确:博尔赫斯多次变换故事的叙述者及其叙述内容,构成了几条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连接的叙事路径,显示出他的小说的迷宫特征。小说开始,一个叙述者以第三人称开始讲述俞琛与历史之间的联
9、系;在这个大叙述的一个分岔里,俞琛开始讲述自己的间谍故事;在间谍故事的一个分岔里,俞琛暂时忘却了间谍的职责,想起了祖先崔朋的小说和迷宫,开始倾听阿尔贝讲述对崔朋的研究与理解;在阿尔贝的叙述里,崔朋最终呈现了自己的迷宫叙事;当阿尔贝按照崔朋的时间观预测到在未来的一个时间交叉里自己是俞琛的敌人时,故事又回到了间谍传奇这条岔路。然而故5事最终没有回到开头的大叙述里,讲故事的第一人消失了,历史的真相如何,不得而知。这条叙述之路就这样空荡荡地无尽延续下去了。赏形象3小说结尾为何说“我的无穷的悔恨和厌烦”?你认为主人公有没有更好的人生选择?明确:俞琛在明白自己在劫难逃时感到非常孤独和绝望,他厌倦并渴望摆脱
10、间谍的身份,遇到知音阿尔贝后,却不得不杀害他,这是一项毫无意义的任务,只是为了验证他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他为德国所作出的贡献并不会换来德国的一丝感恩,在战争中个人只是历史的牺牲品。主人公的每一种选择都有一种结局,而且一旦选择便无法回头,选择具有不可逆转性,无所谓最佳或最好。赏主题4 交叉小径的花园究竟想说什么?明确:交叉小径的花园可被看作是对一段正史的补充,俞琛的供言揭示了英军延迟进攻的原因(英国炮兵阵地阿尔贝城被炸)。但同时这篇小说也是对历史的颠覆与嘲弄。欧战史对于英军 1916 年 7 月某次军事行动被延迟的解释,实际上与俞琛的供言一样,是发生在一个时间点上的两种并存的可能性,是时间的一
11、次分岔他们可能同样真实,也可能同样不真实。历史就是这样被结构为小说,进而变成可能性,最后,历史与小说的界限被一笔勾销:它们都只是虚构。5 交叉小径的花园的主题是什么?明确:交叉小径的花园表面上采用了侦探小说的形式,实际上博尔赫斯意不在此,他用交叉小径的花园造了一座时间迷宫,下面的话才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这张时间的网,它的网线互相接近,交叉,隔断,或者几个世纪各不相干,包含了一切的可能性。 ”博尔赫斯将关于时间相对性的深奥、复杂的哲学问题诉诸小说这一艺术形式。交叉小径的花园象征着时间,没有绝对和同一的时间,即同一时间有若干可能性并存并导致不同的将来和结局,而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可能性,而且一经
12、选择,就再也无法回头。赏技巧6怎样理解作者的叙事观和时间观?明确:分散在一些时间里,阿尔贝存在而俞琛不存在,在另一些时间里,俞琛将依然存在而阿尔贝却要消失;平行而在一些时间里,两人都存在;交叉在这个时间的一个结点里,两人相遇在阿尔贝的家里;分岔这个相遇的时间结点又分为两个叙述路径:一个是俞琛理解了阿尔贝成为了阿尔贝的朋友,另一个是俞琛杀死了阿尔贝完成了暗杀计划。这两个分岔同时发生了:俞琛既感激阿尔贝重建了崔朋的花园,同时又早已6准备好手枪,开枪打死了阿尔贝。7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大的篇幅讲崔朋的故事?崔朋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1)因为崔朋的故事充满哲学意味,神秘而复杂,并且崔朋的叙事观和时
13、间观也是这篇小说的灵魂,可以说崔朋的故事才是博尔赫斯最想表现的东西。所以作者会用这么大篇幅叙述。如果除去崔朋的故事,这篇小说将和林林总总的间谍传奇无异。(2)崔朋是神秘的叙事观和时间观的原创者,是神秘的中国文化的象征,是小说中的人物进行玄学讨论的由头。1叙事圈套在现实中营构“神奇”效果。小说的这个叙事圈套从一开始就做了精心设计。这篇小说从结构上明显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即小说的“楔子” ,写欧战史的作者在他的著作中指出 1916 年英国十三团某次进攻计划的推迟是倾盆大雨的缘故,但是德国间谍俞琛博士的声明却使这件事变得复杂起来。第二部分即是由俞琛博士交待的小说主体事实的经过。小说以精确的史料为发
14、端,给人以极强的现实性感受,而由德军间谍俞琛博士亲口提供的事件经过,既运用第一人称叙述,又充满翔实精确的细节,更增强了这种真实性。整个小说事实从表面上看全然是一起并不复杂玄奥的间谍案,但里面却包含着深刻的时间迷宫主题,有力地透射出处于时间迷宫中的人的深刻的悲剧性。正是这样,小说在真实可信的现实性中创造了引人入胜的“神奇”效果。2蓄意空缺只要对这篇小说中的种种具体事实稍加追问,我们就不难发现该小说中至少有两个盲点:一是崔朋之死的原因,二是马登凭何判断能神秘追踪俞琛至阿尔贝的家。对于这两点,小说均无只字交待。作者正是通过这种“蓄意空缺” ,留出空白,增强小说的迷宫效果,使读者在毫无结果的臆测中获得
15、对时间无穷可能性的深刻感受。3神秘细节如小说的开头提到的俞琛“声明的开头两页已经遗失” 。对于这两页声明的遗失原因,我们当然无从解释,亦无须追问,小说只是向我们提供这一事实而已,但通过这两页的缺失,小说却可以轻易地直入事件的主体,而无需多费口舌,从这个细微处,我们可以感受到博尔赫斯的匠心独运和艺术节约。至于小说中较为一般性的有意味的细节,则俯拾皆是。如小说写俞琛在行动之前检点自己的随身所带之物:“一只美国怀表,一条镍表链,一枚方形硬币一把只剩一颗子弹的左轮手枪。 ”如此客观精细的陈述,自然可以表明小说主体故事的陈述者俞琛准确客观的记忆能力和陈述能力,从而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而那支“剩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语文 专题 交叉 小径 花园 献给 托里 亚奥坎波学案苏教版 选修 短篇小说 选读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01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