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五第15课张中丞传后叙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五第15课张中丞传后叙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五第15课张中丞传后叙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张中丞传后叙书序是古代序文中的一类,或由作者自己撰写,或出自他人之手。一般讲述书籍或文章写作的缘由和经过,或对书籍、文章内容加以补充、评论。像欧阳修的 伶官传 序 。按文章题目看,这是一篇书序,是为书籍出版写的序言,内容是阐明作者写此书此文的动因,书的内容、意义、写作过程等,但本篇序却非如此,它虽是文序,但内容却是一篇史论。早期的序文,除单篇作品的置于作品之前外,书籍的序文一般都置于全书之后,内容不仅包括此书的创作缘由和经过,还包括内容提要与目录。比如曾巩的战国策目录序 。在宋代书序三大家(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中,曾巩以其目录序受到世人推重。一般书序,大多以究本溯源、考订缺失为主,唯曾巩作
2、序,必对古书的内容或观点阐发自己的见解。这篇书序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序文有以议论为主和以叙事为主两大类,但它们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往往是集叙事、议论为一体,有的序文往往还带有抒情色彩。唐宋八大家撰写这类文章时,往往会以书籍本身作为引子,生发出对时政、历史、文学等的看法。因此,书序的思想和文学价值有时超过了所序的书籍或文章。书序的写作手法,或偏重议论,或偏重叙述,形式上较少束缚,作者可以较自由地表达思想。因此,有些书序可以当作学术或思想评论来读。第 15 课 张中丞传后叙 走近作者 2韩愈(见原毁) 相关背景本文写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张中丞,即张巡(709757),邓州南阳(今河南南
3、阳)人。唐玄宗天宝年间为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东)令。安史之乱爆发时,他率部英勇阻击叛军,先后坚守雍丘(今河南省杞县)、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肃宗至德二年(757)正月,受封为御史中丞、河南节度副使,与睢阳太守许远合兵共同守城,同围敌苦战十月,终因粮绝兵尽,无人救援,城破,与部将雷万春、南霁云等 36 人壮烈殉国,年 48 岁。张巡、许远功勋卓著,而当时一些文官武将为了开脱自己怯敌逃跑的罪责,百般诋毁他们。李翰是张巡的好友,曾客居睢阳,亲见战守实况,便撰写张巡传上呈肃宗,意在澄清是非。然而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仍处于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的状态,为割据、分裂制造舆论的人还在诽谤张巡、许远。韩愈对此异常
4、愤慨,从维护国家统一的目的出发,写了这篇文章,对李翰的张巡传做了重要补充。3456 文意感知本文对李翰的张巡传作了重要补充和发挥,驳斥了对张巡、许远的诬蔑,表彰了他们为国守土的卓越功勋和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同时,也对专务姑息、为叛乱势力张目者以有力回击。 思维导图7一、通假字1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同“脏腑” ,译为“内脏”2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同“识” ,译为“作标记”3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同“尝” ,译为“曾经”二、古今异义1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古义:透彻地了解 今义:传达,使知道2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古义:参与军中事务 今义:多指投身到中3其老人往往说巡、远
5、时事古义:时候的事情 今义: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4此矢所以志也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表结果5籍时尚小古义:当时还 今义:当时的风尚6吾于书读不过三遍古义:不超过 今义:表轻微转折的连词7霁云慷慨语曰古义:情绪激昂 今义:大方8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古义:感动愤激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的好感9颜色不乱古义:容貌神色今义:指色彩8三、一词多义1竟Error!2卒Error!3滋Error!4是Error!四、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名词作状语虽食,且不下咽 向下2动词活用(1)动词作名词远见救援不至 救援的军队(2)动词的使动用法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 使成就贼以刃胁降巡 使
6、投降3形容词活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引绳而绝之 使断绝五、文言句式1被动句(1)城陷而虏。(“陷”与“虏”含被动意)(2)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为所”表被动)2省略句而贼语(之)以国亡主灭。3状语后置句(1)疑畏死而辞服于贼。(状语“于贼”后置,应在“辞服”前)(2)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状语“于贺兰”后置,应放在“乞救”前)(3)或传嵩有田在亳、宋间。(状语“在亳、宋间”后置,应在“有田”前)4宾语前置句其他则又何说!(宾语“何”前置,正常语序为“说何”)91文章第二、三、四三段中作者是如何驳斥当时社会上那些诽谤张巡、许远的说法的?明确:首先驳斥对许远“畏死而辞服于贼”的诬蔑;然后驳斥“城
7、之陷,自远所分始” ,即许远应负陷城之责的谬论;再驳斥“责二公以死守”的观点。2第六段补叙了有关张巡的哪些细节?这些细节对表现这位英雄有怎样的作用?明确:作者在这一段里写了张巡读书(博闻强志)、记忆力过人和慷慨就义等细节。读书(博闻强志)、记忆力过人似乎与睢阳保卫战没有关系,但是这些事迹与英雄的文化修养是有密切关系的,也能反映出英雄人物的品格和能力。3总结概述张巡、许远、南霁云三人的性格特点。明确:人物 性格特点张巡 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博闻强识许远 宽厚谦和、为国让贤南霁云 嫉恶如仇、忠贞刚烈、凛然正气、忠肝义胆4篇末为什么交代于嵩的死?这是否游离了文章的主旨?明确:于嵩的结局相当悲惨,作者
8、叙述这个结局是有言外之意的。于嵩虽然在安史之乱中幸免于难,却在后来不明不白地被人杀死,这是对现实社会的强烈批判。由此可以看到当时盘踞在各处的武人是多么嚣张。而这种混乱,正是思想舆论混乱的社会根源。于是让人在掩卷之余联想到张、许所受到的冤屈。这句话从张籍口中说出,恰好与文章开头“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相呼应。这样,文章的格调就显得十分和谐,结构上也周密完整了。 写法鉴赏1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神气流注,章法浑成 文章先议后叙,看来是两大部分,但毫无脱节之感,这首先是因为不管是叙述还是议论,都服务于赞美英雄、斥责小人的鲜明主题。从整体上讲文章的前半部分侧重议论,但议论中带有叙事。例如“
9、远虽材若不及巡者,与巡死先后异耳。 ”这节文字主要对许远的高贵品质进行议论,但也附带叙述了许远开门纳巡,授之柄而处其下的事迹。把议论与叙述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再如“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以与贼抗而不降乎?”这一节文字主要针对“畏死”的论调进行驳斥,但又包含了对许远杀所爱的人充饥的事迹的叙述。102描写人物,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丰富饱满文中人物各有性格特征,南霁云的刚烈英武,张巡的从容不乱,许远的宽厚谦逊,贺兰进明的卑劣无耻。通过若干精彩的场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其中南霁云乞师贺兰进明的描写最脍炙人口,文中精心描写了南霁云慷慨陈词、拔刀断指、抽矢射塔三个场面,歌颂其凛然正气,赞美其忠肝义胆。从人
10、物的言行中塑造人物。南霁云在贺兰宴席上的讲话:“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三个“食”字,顿为两层,显得强调有力,加上两个“虽不”句式连用,将南霁云时刻挂念着围城中父老和同伴们的心理,赤诚报国不图个人好处的品质,生动地刻画了出来。 素材挖掘张 巡:忠心报国,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博闻强识。许 远:宽厚谦和,为国让贤,以死报国。南霁云:深明大义,嫉恶如仇,忠贞刚烈。应用角度动荡的岁月,动荡的年代,总会出现不凡的人物,尽管遭到世人的误解,但他们却可以为了正义而牺牲,显示出不屈的气节。盛唐时期,唐明皇晚年荒于政治,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 。在这场叛乱中
11、,涌现了许多忠君爱国之士,张巡、许远、南霁云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三个人物的事例可以用在“忠心爱国” “从容镇定” “深明大义”等作文中。(时间:40 分钟 分值:57 分)一、基础达标(25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为许远立传 为:替,给B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 竟:竟然C外无待而犹死守 待:依靠,后援D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 尤:怪罪解析:选 B B 项,竟:终于,最终。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B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C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D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11解析:选 D A 项,
12、“藏腑”同“脏腑” ;B 项, “志”同“识” ;C 项, “常”同“尝”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不能通知二父志 B霁云慷慨语曰C阳阳如平常 D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解析:选 C A 项,古义:透彻地了解;今义:传达,使知道。B 项,古义:情绪激昂;今义:大方。D 项,古义:感动愤激;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的好感。4下列对课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中丞” ,中丞,张巡的官衔。古代对人的称呼,可以用官职命名,再如,王维又称为“王右丞” 。B “庙” ,古代供祀祖宗的地方。古代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天子七庙,卿
13、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C “县尉” ,即县令,是县中的长官,负责统筹全县之政务。D “州” ,中国先秦时代的地理区域划分单位,东汉以后开始作为行政区划。三皇五帝时代即有九州,即彼时将天下分为九个“州” 。解析:选 C “县尉”不是县令。县令是一县之长官,负责统筹全县之政务;而县尉是具体负责执行办事的官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巡、许远在内外无援的情况下,坚守孤城,虽最终被俘被杀,但他们的精神是可贵的。 “守一城,捍天下”充分肯定了他们的功绩。B韩愈认为许远所镇守的那部分城池先被攻破是情有可原的,因为许远的材智本来就在张巡之下,况且当时处在“国亡主灭”的危急时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语文 专题 15 课张中丞传后叙学案苏教版 选修 唐宋八大家 散文 选读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