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 2 节种群数量的变化1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数学模型为: Nt N0 t。2正常情况下,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种群数量会呈“S”型增长。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 值。4 “J”型曲线的增长率是不变的, “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5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2构建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用
2、适当的数学形式进行表达检验或修正。3表达形式(1)数学方程式:科学、准确,但不够直观。(2)曲线图:直观,但不够精确。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模型假设Error!2数学模型: Nt N0 t。3各参数的含义Error!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形成原因2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 K 值。3应用建立自然保护区,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例如为增加大熊猫的种群数量而设立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1影响因素Error!2数量变化: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种
3、群数量的变化也就是指种群数量的增长和波动()(2)“J”型曲线是发生在自然界中最为普遍的种群增长模式()(3)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4)对于“S”型曲线,同一种群的 K 值是固定不变的,与环境因素无关()(5)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后不再发生变化()(6)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利于对有害动物的防治以及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2下图中可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情况下增长的曲线是( )解析:选 B 种群在无环境阻力情况下的增长是指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的情况下的增长。在这样的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呈“J”型曲线增长,B 图所示的增长曲线属于此种情况。3
4、当某一种群生活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环境中时,用来描述该情况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是( )A Nt N0 t B K/2 值C “J”型曲线 D “S”型曲线解析:选 D 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环境中,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这种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4在营养和生存空间都没有限制的条件下,某种细菌每 20 min 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那么 24 h 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 )A2 24 B2 72 C4 24 D4 72解析:选 B 由题意知,这种细菌在 24 h 内共分裂 24372(次),产生的细菌数量是272。5影响一片稻田里螟虫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中不包括(
5、)A水稻的长势 B季节的变化C青蛙的数量 D土壤的理化特征解析:选 D 土壤的理化特征(包括含水量)直接影响水稻的长势,但不直接影响螟虫的种群密度。Error!核 心 要 点 一 种 群 数 量 的 增 长 曲 线1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比较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增长模型前提条件理想状态: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无迁入、迁出等现实状态:食物、空间有限;不断变化的自然条件;有种内斗争和种间竞争增长率和增长速率K 值有无 无 K 值 有 K 值联系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环境阻力大小不同,因而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不同(图示如右)思考探究1(1)种群“J
6、”型增长的数学模型中,当 1,1,01,种群数量上升; 1,种群数量稳定;0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名师点拨 种群增长率与增长速率的辨析(1)种群增长率: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即增长率100%。一 定 时 间 内 增 长 的 个 体 数 量初 始 个 体 数 量(2)种群增长速率:指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斜率),即增长速率一定时间内增长的个体数量/时间。假设某一种群的数量在某一单位时间 t(如一年)内,由初始数量 N0增长到 Nt,则该种群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计算公式分别为:增长率 100% 100%(无单位);末 数 初 数初 数 Nt N0N0增
7、长速率 (有单位,如个/年)。末 数 初 数单 位 时 间 Nt N0t2 K 值的变化(1)K 值不是一成不变的: K 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 K 值会下降;当环境条件状况改善时, K 值会上升。(2)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 K 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 K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回到 K 值。(3)K 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K 值是环境容纳量,即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前提下所能容纳的最大值;种群所达到的最大值会超过 K 值,但这个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因为环境已遭到破坏。3 K 值与 K/2 在实践中的应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有害生物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生物 种群 群落 数量 变化 教学 解析 新人 必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01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