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 T 41-2007 可录类光盘DVD-RDVD+R常规检测参数.pdf
《CY T 41-2007 可录类光盘DVD-RDVD+R常规检测参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Y T 41-2007 可录类光盘DVD-RDVD+R常规检测参数.pdf(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A 14 备案号:21783-2007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新闻 出 版行 业 标 准 CY CY/T 412007 可录类光盘 DVD-R/DVD+R 常规检测参数 General parameters of Recordable Optical Disc (DVD-R/DVD+R) 2007-09-29 发布 2007-09-29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 发布 CY/T 412007 I 目 次 前言 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可录类光盘DVD-R/DVD+R常规检测参数. 7 5 环境试验 . 8 6 检测条件和
2、检测仪器 . 8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检测光路和光学头(Testing Optical System). 9 附录B(规范性附录) 可录类光盘DVD-R/DVD+R的环境试验(Climate Testing) . 10 附录C(资料性附录) 最佳写功率控制(OPC). 11 附录D(资料性附录) DVD-R/DVD+R数据刻录的写策略(Write Strategy). 12 附录E(资料性附录) DVD-R/DVD+R高速刻录参数TE 、FE(Tracking error& Focus error) 14 附录F(资料性附录) “坑”、“台”、“岸”的说明(Pit & Land) 15 CY
3、/T 412007 I 前 言 本标准规定了可录类光盘DVD-R/DVD+R光盘的常规检测参数。本标准适用于DVD-R/DVD+R产品的主要质量参数检测,为我国光盘行业的产品质量管理和质量评估提供技术依据。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附录D、附录E和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印刷复制管理司和中国音像协会光盘工作委员会共同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委员会第七分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保利星数据光盘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垦、潘龙法、岳宏达、许斌、苏辰宇、刘建民、路洲、黄晓新。 CY/T 4120
4、07 1 可录类光盘DVD-R/DVD+R 常规检测参数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可录类光盘DVD-R/DVD+R的常规检测参数。 本标准适用于DVD-R/DVD+R产品的主要质量参数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576-1998 CD数字音频系统 GB/T 16969-1997 信息技术 只读120mm数据光盘(CD-ROM)的数
5、据交换 GB/T 17933-1999 电子出版物 术语 CY/T 38-2001 可记录光盘(CD-R)常规检测参数 ISO 105-B02 光老化 Colorfastness to Light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DVD-R DVD-recordable DVD-R是一种一次写入多次读出的基于DVD格式的可录类光盘。采用频率为141kHz摆动沟槽(Wobble Groove)进行轨道跟踪刻录和岸预录凹坑(LPP,Land Pre-Pit)寻址。 3.2 DVD+R DVD+recordable. DVD+R是一种一次写入多次读出的基于DVD格式的可录类光盘
6、。采用频率为817kHz摆动沟槽进行轨道跟踪刻录和预刻槽内地址(ADIP,ADdress In Pre-groove)寻址。 DVD+R和DVD-R互不兼容。 3.3 双折射(BR) birefringence 一束入射光在各向异性的光盘介质中,分解成为两束正交偏振折射光的光程差。单位nm。 3.4 偏心(ECC) eccentricity DVD-R/DVD+R预刻槽几何中心与盘中心孔几何中心间的偏差。单位m。 3.5 翘曲 tilt 又称为角偏差,是垂直于参考面P入射的平行光与反射光之间的角度(见图1),包含入射面的翘曲以及记录面和入射面间的不平行度,用径向翘曲和切向翘曲来表示。单位度。
7、CY/T 412007 2 图1 翘曲 3.6 径向推挽信号(PP) push pull 表征光束跟踪沟槽能力的参数,记录前径向推挽信号(PPb)是记录前在开环状态下测试的径向推挽信号峰峰值(Ia + Ib) - (Ic + Id)的微分运算结果。定义为: PPb = (Ia + Ib) - (Ic + Id) a.c. / (Ia + Ib + Ic + Id) d.c. (见图2) 图2 推挽信号 3.7 岸预录凹坑(LPP) Land Pre-Pit DVD-R用预先录制在沟槽间岸上的凹坑表示位置信息。 岸预录凹坑信号幅值是岸预录凹坑对摆动信号的干扰幅度。记录前岸预录凹坑信号幅值(LPP
8、b)定义为: LPPb =| (Ia+Ib) (Ic+Id) |0-p / | (Ia+Ib+Ic+Id) |d.c. (见图3) CY/T 412007 3 图3 LPP信号 3.8 预录凹坑相位(PWP) phase wobble pre-pit LPP信号最大值点和LPP被触发时平均过零点之间的相位,定义了岸预录凹坑相对于沟槽摆动的位置关系(见图4)。 图4 PWP 3.9 预刻槽内地址(ADIP) address in pre-groove DVD+R用调制在预刻槽摆动频率上的信息提供时间码地址,称预刻槽内地址。 3.10 归一化摆动信号(NWO) normalized wobble
9、signal 摆动沟槽信号是表征DVD-R/DVD+R上沟槽特性的参数,摆动幅度大小直接影响轨道跟踪以及能否正确读取隐含的信息。记录前沟槽摆动信号幅值用WOb表示,WOb = (Ia + Ib) - (Ic + Id) pp,单位nm。归一化摆动信号是光斑跨道时记录前沟槽摆动信号幅值WOb与记录前径向推挽信号振幅峰峰值RPS的比值,NWO = WOb/RPS = Sin(2a / Tp),其中Tp是轨道间距(见图5)。 CY/T 412007 4 图5 归一化摆动信号 3.11 记录前摆动信号载噪比(WOCNRb) CNR of Wobble before recording 载噪比(CNR)
10、是承载信号电平与信道噪声电平的比值,用来衡量频率调制信道承载数据能力的指标。 3.12 反射率(R14H) R14H是激光束聚焦在T14“台”上获得的最大反射值,亦即HF信号I14H的最大峰值(见图6)。它是在以系统每读取一兆字节数为测量周期得到的连续信号中测得的。 I14M是I14信号的归一化值,I14M = I14 / I14H = ( I14H I14L ) / I14H 。 图6 高频信号 3.13 不对称度(ASYM) asymmetry 表征DVD-R/DVD+R记录后高频读出信号的不对称性的参数,用 I3中心电平与 I14中心电平的相对位置来描述nT(n = 314)凹坑与台的长
11、度不对称状况。表示为: CY/T 412007 5 ASYM = (I14H + I14L)/ 2-(I3H + I3L)/ 2/ (I14H - I14L) (见图7) 式中(I14H + I14L)/ 2是I14的中心电平,(I3H + I3L)/ 2是I3的中心电平,(I14H - I14L)是I14幅值。 图7 ASYM 3.14 差分相位检测(DPD) differential phase detection DVD类光盘的寻道跟踪伺服采用差分相位检测(DPD)方式。 激光光斑成像在光电探测器上,零级主反射光和一级衍射光叠加后生成工作信号。接收信号总和(Ia+Ib+Ic+Id)为高频
12、(HF)信号。径向两半探测器接收信号相减(Ia + Ib)- (Ic + Id)得到径向推挽信号。对角线象限接收信号两两相加,得到(Ia+Ic)和(Ib+Id),再作相位比较:(Ia+Ic) (Ib+Id)导出径向差分相位道跟踪误差信号。当光斑跨道时,相位比较器的输出通过30kHz低通滤波器生成一个锯齿波信号,t是径向偏移引起的时差,T表示信道时钟间隔(见图 8)。 图8 差分相位检测 3.15 DPD信号幅值(DPD ampl) DPD信号幅值是在径向偏移100nm时,从相位差分的锯齿波信号正斜率过零处的测量中获得。测量电压电平并使用修正因子进行修正,所得结果即差分相位探测信号的振幅值。.
13、3.16 DPD信号不对称度(DPD asym) DPD信号不对称度由相位差分的锯齿波信号测量,DPD asym = |T1-T2| / |T1+T2| ,其中T1和T2分别是DPD信号的正峰值和负峰值(见图 9)。DPD信号不对称度意味着记录坑的沿径向两侧对称区域的坡度不同,它表示驱动器使用的DPD方式寻轨过程中出现非预期寻轨偏移而导致的不对称性。 CY/T 412007 6 图9 DPD信号不对称度 3.17 数据对时钟抖晃(DC Jitter) data to clock jitter DC Jitter即数据对时钟的抖晃,是读出高频信号(HF)与判定电平(Decision Level)
14、相交处的计时变化。DC Jitter测量所有数据边缘(指凹坑和台交界处)与参考时钟脉冲边缘相比较的标准偏差,用系统时钟长度的百分比来表示(见图10)。 图10 DC Jitter 3.18 纠错码块(ECC Block) error correct code block DVD-R/DVD+R按DVD数据编码格式记录,为实现读出数据纠错,除了记录用户数据外还增添了奇偶校验数据,构成ECC数据块(见图11)。 图11 ECC数据块 CY/T 412007 7 3.19 奇偶校检内码错误(PIE) PI error 首轮通过使用PI行纠错的解码器被校正的错误数据,是每兆字节数据的一个连续测量值。一
15、个ECC块中的某一行如果有一个或更多的字节出现错误,就意味着出现一个PI错误,PIE是指在8个连续的ECC数据块的奇偶校验中出现错误的行数。 3.20 奇偶校验外码失败(POF) PO fails 首轮通过使用奇偶外码校验的解码器不能校正的数据,是每兆字节数据的一个连续测量值。当解码器经过第一轮PI行纠错和PO列纠错后,不能校正ECC数据块内所有的数据时,就会发生奇偶校验外码失败POF。POF相当于CD光盘中的E32。 4 可录类光盘 DVD-R/DVD+R常规检测参数 4.1 可录类光盘 DVD-R/DVD+R机械尺寸参数 可录类光盘DVD-R/DVD+R机械尺寸参数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16、可录类光盘 DVD-R/DVD+R机械尺寸参数 单位为毫米 名称 DVD-R DVD+R 光盘直径 120.0 0.30 80.0 0.30 120.0 0.30 80.0 0.30 中心孔直径 15.00+0.15-0.00 15.00+0.15-0.00 光盘总厚度 1.20 +0.30-0.10 1.20 +0.30-0.10 夹持区盘厚 1.20 +0.20-0.10 1.20 +0.20-0.10 数据区起始直径 48+0.0-0.2 48+0.0-0.2 数据区最大直径 116 116 导出区外径 118 117.5 4.2 可录类光盘DVD-R/DVD+R记录前常规检测参数 可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CY 41 2007 可录类 光盘 DVD RDVD 常规 检测 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