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八文学作品阅读散文(讲解部分)(pdf).pdf
《(浙江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八文学作品阅读散文(讲解部分)(pd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八文学作品阅读散文(讲解部分)(pdf).pdf(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题八 文学作品阅读 散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专题八 文学作品阅读 散文清单 散文阅读的基本要点把握散文结构“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结构特点的集中体现。如杨朔的荔枝蜜。这篇散文的题目是“荔枝蜜”,文章里说那是一种极香的蜜,但更多的篇幅却是写这种蜜的酿造者 蜜蜂,并且表达了对它的赞美。文章开头写小时候被蜜蜂蜇的事,然后笔锋一转,抛开“蜜” “蜜蜂”去写荔枝树、吃荔枝果的事,后来又写到去养蜂场参观,又写了好像与主题无关的大黄蜂,最后又写到水田里插秧的农民,又写自己做梦变成蜜蜂。这些材料,一会儿回忆,一会儿现实,一会儿物,一会儿人,真可谓“散”极了。但这些“散珠碎玉”却被一个“神”穿了起来,那就是都
2、为“赞美像蜜蜂一样的劳动人民”做铺垫,这正是散文的神韵。散文阅读还要善于抓“文眼”,即文中的“点睛之笔”,文章的主旨。如古代散文醉翁亭记的文眼是“醉能同其乐”,现代散文春的文眼是“一年之计在于春”。抓住了“文眼”,就抓住了全文的“纲”,再分析其他内容,就“纲举目张”了。理清散文脉络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材料的组织和脉络层次的安排。()梳理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散文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常见形
3、式:以情为线索散文作品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作者的抒情。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绘景、状物,抒情总是最核心的。所以,散文往往有一条抒情线。如荔枝蜜,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把思想感情贯注于文章之中,其发展变化就构成了文章的线索。以理为线索此种线索往往通过从感性到理性的描写,凭借哲理性的议论,“点化”出某些富有启发的东西,去感染说服读者。如石缝间的生命,通过顽强生长的生命体传达了一个这样的道理:一个人身处逆境,不要怨天尤人,过于悲伤、沉沦,而应该顽强拼搏,奋力前进,这样的人生才是充实的。以理为线索的散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抒情与明理紧密结合,描述与议论相得益彰。以事为线索这是在叙事、记人的散文中常
4、用的形式。作者往往以一个富有特征的事件或景象为中心,展开丰富的联想,并根据事件的内在联系组织材料。如藤野先生,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缘起、交往的经过与别后的怀念)为叙事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以物为线索有的散文,作者并不是为写物而写物,而是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来表达一种意,即托物言志。这里的物,可以是偏重于自然性的物,也可以是偏重于社会性的物,即赋予一定意义的象征物。如荔枝蜜,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把对劳动人民浓烈的赞美熔铸在所描写的对象 小蜜蜂身上,因为它们“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梳理思路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
5、它的思路的具体展现。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如白杨礼赞,依次写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在精神、象征意义等内容,脉络分明,思路清晰。感悟散文意境()意境的含义“意”是作者的主观情思。 “境”是作品描绘的客观景象。散文的意境,具体地说,就是作者在独特的情感氛围中,创造出一幅幅色彩鲜明的、能引起人丰富想象的、并给人以美感的艺术画面。()意境的表现形式散文意境的表现形式有:诗情、画意、哲理、谐趣。()感悟意境的方法把握意象意象是从繁杂琐碎的真实生活中提炼挑选出的最能表达情思的事物。它是意境产生的根源,所以要好好把握。分析意象时,要能找
6、出不同意象的共同点,还要能区分出意象间的差异,准确抓住主要意象,从而正确地领会作者的情感,进入意境。如日出中出现了好几次日出,但真正能和作者的情思相契合,并形成雄伟壮美意境的,则是最后从万仞高空所看到的日出。体验情感要进入作者的艺术境界,我们须换位、移情。变换身份进入作者的世界,看其所看,想其所想,体验作者的情感,这样才容易产生共鸣。例如,荔枝蜜中写道:“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相信读者读到这句话,就会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展开想象没有想象,再优
7、美的语言也不会在我们的脑海中形成优美的意境。散文寓实于虚,寓直于曲,常常使用比喻、拟人、通感和象征等表现手法,没有想象,就无法理解,更不用说感同身受了。此外,阅读活动不仅要进入作者的艺术境界,更要进行再创作,进入自我的艺术境界,这就更依赖想象了。 年中考年模拟概括散文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了作者融汇在文章中的主观感受,才能挖掘出文章的主题。品味优美语言()散文的语言,有的优美洗练,如春白杨礼赞;有的质朴自然,如背影。散文阅读时品味语言是重点,阅读时应细细咀嚼,揣摩散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韵味。比如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描写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四景,
8、分别用“碧绿”“光滑”“高大”“紫红”四个词修饰,质朴自然,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孩子们的视野和知识水平。同是虫鸣,油蛉似“低唱”,蟋蟀如“弹琴”;同为动作,黄蜂因肥胖而用“伏”,叫天子因轻捷而用“窜”,十分生动地写出了孩子们的情趣和独特感受。()品味语言,还要从情韵上去推敲。如朱自清的春中的“闹”字,用得非常传神。春天到了,各种花儿竞相开放,蜜蜂也赶来“嗡嗡地闹着”。这“闹”字就是作者的传神之笔,通过蜜蜂采蜜的“闹”声,读者便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春意是何等浓郁、何等醉人了。()散文中还运用了不少修辞手法。品味语言时,应挖掘有关修辞手法在具体语境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如白杨礼赞中的四个反问句,可改为陈述句,
9、以领会其一般含意。然后,可进一步提问:这里为什么要用反问句?与陈述句相比,它有什么特殊效果?如此,对语言的品味就有了深度。体会作者情感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心路历程,以饱满的感情来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阅读抒情散文,要把握作者的感情。抒情的方式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描绘画面抒情作者寓感情于物象之中,以感情为主线,描摹出精美而又充满激情的风景画、风俗画、人物画。如白杨礼赞抓住白杨树的“不平凡”,描绘了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外部形态的不平凡、内在气质的不平凡三个画面,抒发了对白杨的赞美之情。()运用警句抒情凝结作者感情的警句或表达中心思想的中心句反复在文中出现,抓住这些语句就能抓住作者抒情的脉络。如
10、白杨礼赞开头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中间说“那就是白杨树 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接着又说“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文章最后又说“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作者用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抒情的线索,并用这句话贯串始终,抓住这一中心语句,就抓住了作者抒情的脉络。这种反复吟唱的语句既表明了外在的抒情脉络,也传达了作者内在的感情。()借助表现手法抒情作者情感的抒发往往通过曲中见直、欲扬先抑、虚实相生和浓淡相衬等手法表现。如荔枝蜜,作者开头先说不大喜欢蜜蜂,到后来又梦见自己变成了小蜜蜂,整个行文过程就用到了曲中见直、欲扬先抑、虚实相生、浓淡相衬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一篇文章,一般会以
11、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但出于表现主题的需要,往往也会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描写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物描写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主要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也值得注意。()议论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揭示文章的主题,常与抒情结合,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抒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可直抒胸臆,也可间接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手法就是象征手法。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
12、露、隐而不晦。如白杨礼赞中,作者用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我们所不可缺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烘托(衬托)不直接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及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然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从而突出表现事物(人物)的特征。如荔枝蜜,作者一开始写自己不喜欢蜜蜂,然后写喜欢蜜蜂,最后写梦到自己变成了蜜蜂。这里就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
13、非常巧妙地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事物中,从而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性、哲理性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借景抒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虚实结合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更鲜明地刻画人物性格,更集中地揭示文章主旨。()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二者相得益彰。()联想与想象散文的表现手法是因文而异、因材而异的,但总少不了联想与想象。作者常常用联想或想象,使自己“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在时空的长河中自由驰骋。因此,读散文一定要注意作者的联想与想象,这样才有可能准确地把握文章深刻的主题。如紫藤萝瀑布,作者在第一部分首先描写紫藤萝盛开的景象,写花盛大
14、辉煌、似瀑布流动。作者看着这花联想到十年前动荡不安的日子,人人提心吊胆,个个惊惶不安,就连无辜的紫藤萝花也遭逢厄运,花稀落、伶仃,花架也拆了,这不但是对花的摧残,也是对人的精神的摧残;经过十年的挣扎、搏斗,又看到如今盛开的紫藤萝花更密、更浓、更旺盛。这些使人联想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表达了深刻的内容。()以小见大以小见大是散文常用的手法。作者总爱从细小处落笔,在平凡琐屑中揭示出社会、人生的真谛。因为他们面对山水美景、环境气氛、人物风貌、个人情思时,表现得十分敏感,他们能“于极小中独见其大”。因此,我们在阅读时,必须用心品味其中的深意。朱自清的背影用类似电影特写镜头的
15、慢动作,将父亲的专题八 文学作品阅读 散文 背影细致、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了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伟大的感情 父爱。珍珠鸟通过“我”对珍珠鸟的关心、爱护,以及珍珠鸟对“我”的信任,揭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依赖关系,告诉我们人类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也就是要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道理。()正侧结合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结合使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渲染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挥洒铺陈,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清单 与散文相关的阅读知识五种表达方式()
16、记叙,指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做的必要的交代和说明,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描写,指作者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做的绘声绘色的、细致的描写与刻画。它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所做的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描写。所谓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它能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中心。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的描写。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描写又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
17、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议论,指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及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抒情,指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对事物的情感,即直接抒情;另一种是作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自己的思想感情,即间接抒情。()说明,指作者在作品中说明某种事物的状态、性质及功能。应该注意的是,记叙文的说明,从整体上看仍是为写人叙事服
18、务的。记叙的“六要素”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抓住它们,有助于把握文章的结构,弄清中心事件,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但是,并非所有的记叙文都必须具有“六要素”,有些文章,某些要素不交代也不影响内容的表达。叙述的人称一般来说,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的是第一人称,如鲁迅的藤野先生。采用第一人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以第三者的身份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的是第三人称,如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它的特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记叙的方式及作用()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
19、和结束的时间顺序来写。作用: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对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其他情节或事件,之后再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的一种方式。阅读时,注意插叙的起讫点,这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有帮助。作用:补充情节,丰富形象,突出中心。()倒叙,指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提到前面来写的“后发生的事情”或“事情的结局”往往是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或片段。作用:避免叙述的单调,造成悬念,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补叙,指补充交代人物的命运和事情的结局。作用:避免叙述的单调、乏味,使情节完整。清单 散文阅读知识一、散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专版 2019 年中 语文 复习 第三 部分 现代文 阅读 专题 文学作品 散文 讲解 PDF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97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