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冲击高分规范练命题点3遗传和变异的综合应用.doc
《(江苏专用)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冲击高分规范练命题点3遗传和变异的综合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冲击高分规范练命题点3遗传和变异的综合应用.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命题点 3 遗传和变异的综合应用真题重温练(A 卷)1(2018江苏,33)以下两对基因与鸡羽毛的颜色有关:芦花羽基因 B 对全色羽基因 b 为显性,位于 Z 染色体上,而 W 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常染色体上基因 T 的存在是 B或 b 表现的前提,tt 时为白色羽。各种羽色表型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_型。(2)杂交组合 TtZbZbttZBW 子代中芦花羽雄鸡所占比例为_,用该芦花羽雄鸡与ttZBW 杂交,预期子代中芦花羽雌鸡所占比例为_。(3)一只芦花羽雄鸡与 ttZbW 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芦花羽全色羽11,则该雄鸡基因型为_。(4)一只芦花羽雄鸡
2、与一只全色羽雌鸡交配,子代中出现了 2 只芦花羽、3 只全色羽和 3 只白色羽鸡,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其子代中芦花羽雌鸡所占比例理论上为_。(5)雏鸡通常难以直接区分雌雄,芦花羽鸡的雏鸡具有明显的羽色特征(绒羽上有黄色头斑)。如采用纯种亲本杂交,以期通过绒羽来区分雏鸡的雌雄,则亲本杂交组合有(写出基因型)_。答案 (1)ZW (2)1/4 1/8 (3)TTZ BZb (4)TtZ BZbTtZbW 3/16 (5)TTZbZbTTZBW;TTZ bZbttZBW;ttZ bZbTTZBW2解析 (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ZW 型。(2)根据题意可知,不同羽色鸡的基因型为T_ZB_(芦花羽)
3、,T_Z bZb、T_Z bW(全色羽),tt_ _(白色羽)。TtZ bZbttZBW 子代中芦花羽雄鸡(TtZ BZb)所占的比例为 1/2(Tt)1/2(ZBZb)1/4。用该芦花羽雄鸡(TtZ BZb)与 ttZBW 个体杂交,预期子代中芦花羽雌鸡所占比例为 1/2(Tt)1/4(ZBW)1/8。(3)一只芦花羽雄鸡(T_Z BZ )和 ttZbW 杂交,子代芦花羽全色羽11,由子代芦花羽和全色羽的基因型中都有 T,可推知亲本芦花羽雄鸡一定是 TT,则子代 11 的性状分离比是由基因 B、b 决定的,所以芦花羽雄鸡的基因型为 TTZBZb。(4)一只芦花羽雄鸡(T_Z BZ )和一只全
4、色羽雌鸡(T_ZbW)交配,后代出现白色羽鸡(tt_ _),说明两亲本的相关基因型均为 Tt_ _。又因为有全色羽鸡(T_Z bZb或 T_ZbW)出现,所以亲本芦花羽雄鸡的基因型为 TtZBZb,全色羽雌鸡的基因型为 TtZbW。两亲本杂交,其子代中芦花羽雌鸡(T_Z BW)所占比例理论上为 3/4(T_)1/4(ZBW)3/16。(5)芦花羽鸡的雏鸡具有明显的羽色特征,且 tt 时,雌、雄鸡均表现为白色羽,人们利用这些特点,让后代某一性别的都是芦花羽鸡,另一性别的都为全色羽鸡,则亲本一方必须是显性纯合子 TT,这样的纯合亲本组合有TTZbZbTTZBW,TTZ bZbttZBW,ttZ b
5、ZbTTZBW。2(2017江苏,32)人类某遗传病受一对基因(T、t)控制。3 个复等位基因 IA、I B、i 控制 ABO 血型,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A 血型的基因型有 IAIA、I Ai,B 血型的基因型有IBIB、I Bi,AB 血型的基因型为 IAIB,O 血型的基因型为 ii。两个家系成员的性状表现如下图,3 和5 均为 AB 血型,4 和6 均为 O 血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2 基因型为 Tt 的概率为_。(2)5 个体有_种可能的血型。1 为 Tt 且表现 A 血型的概率为_。(3)如果1 与2 婚配,则后代为 O 血型、AB 血型的概率分别为_、_
6、。(4)若1 与2 生育一个正常女孩,可推测女孩为 B 血型的概率为_。若该女孩真为 B 血型,则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_。答案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3 (2)3 3/10(3)1/4 1/8 (4)5/16 13/27解析 (1)由1、2 均无病而他们的女儿1 患病,可推知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且1、2 基因型均为 Tt,进一步推测表现正常的2 为 Tt 的概率为 。233(2)由5 为 AB 血型,可推知5 个体血型可能为 A 型、B 型或 AB 型 3 种。4 为 O 血型,基因型为 ii,3 为 AB 血型,基因型为 IAIB,3、4 与该遗传病相关的基因型为3:
7、 TT、 Tt、4:Tt,则3 产生 T、t 配子的概率分别为 、,而4 产生13 23 2313T、t 配子的概率均为 ,进一步推测3、4 所生子代的基因型为12TT ,Tt ,tt ,又知1 表现正常,不可能为 tt,故其为 Tt 的概率为 ,26 26 16 36 16 35而1 为 A 血型的概率为 ,综合分析可知,1 为 Tt 且表现 A 血型的概率为 。12 35 12 310(3)由5 为血型基因型 IAIB,6 血型基因型为 ii 可推知,2 的基因型为 IAi 或IBi(各占 ),其产生 i 配子的概率为 ,产生 IA、I B配子的概率各为 ,而1 血型基因型12 12 14
8、为 IAi、 IBi,其产生 i 配子的概率也为 ,产生 IA、I B配子的概率也各为 ,故1 与12 12 12 142 婚配,后代为 O 血型的概率为 。后代为 AB 血型的概率为 。12 12 14 14 14 14 14 18(4)1 血型基因型为 IAi、 IBi,2 血型基因型为 IAi, IBi,1、2 产生配子12 12 12 12的概率均为 IA、 IB、 i,若1、2 生育一个正常女孩,则该女孩为 B 型血的概率为14 14 12 ,与该遗传病相关的基因型1 为 Tt、 TT、2 为 Tt、 TT 推14 14 14 12 12 14 516 35 25 23 13知,1
9、所产生配子类型为 T 1 、t ,2 所产生配子类型为35 12 25 710 310T 1 、t ,由于该女孩表现正常可排除 tt(占 ),正常的概率为13 23 12 23 13 310 13 330,1、2 所生子代中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故该正常女孩携带2730 710 13 310 23 1330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13/3027/30 13273(2016江苏,30)镰刀型细胞贫血症(SCD)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疾病,下图为 20 世纪中叶非洲地区 HbS基因与疟疾的分布图,基因型为 HbSHbS的患者几乎都死于儿童期。请回答下列问题:4(1)SCD 患者血红蛋白的 2 条 肽链上第
10、 6 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缬氨酸,而 2 条 肽链正常。 HbS基因携带者( HbAHbS)一对等位基因都能表达,那么其体内一个血红蛋白分子中最多有_条异常肽链,最少有_条异常肽链。(2)由图可知,非洲中部 HbS基因和疟疾的分布基本吻合。与基因型为 HbAHbA的个体相比,HbAHbS个体对疟疾病原体抵抗力较强,因此疟疾疫区比非疫区的_基因频率高。在疫区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患者后,人群中基因型为_的个体比例上升。(3)在疟疾疫区,基因型为 HbAHbS个体比 HbAHbA和 HbSHbS个体死亡率都低,体现了遗传学上的_现象。(4)为了调查 SCD 发病率及其遗传方式,调查方法可分别选择为_(
11、填序号)。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在疟疾疫区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对同卵和异卵双胞胎进行分析对比(5)若一对夫妇中男性来自 HbS基因频率为 1%5%的地区,其父母都是携带者;女性来自HbS基因频率为 10%20%的地区,她的妹妹是患者。请预测这对夫妇生下患病男孩的概率为_。答案 (1)2 0 (2) HbS HbAHbA (3)杂种(合)优势 (4) (5)1/18解析 (1)一个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 2 个 链,2 个 链, HbS基因携带者( HbAHbS)一对等位基因都能表达,因此其体内既有多条异常的 肽链,也有多条正常的 肽链,那么随机组装后,其体内一个血红蛋白分子中最多有 2
12、 条异常肽链,最少有 0 条异常肽链。(2)与基因型为 HbAHbA的个体相比, HbAHbS个体对疟疾病原体抵抗力较强,因此疟疾疫区比非疫区的杂合子比例高, HbS基因频率高。在疫区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患者后,人群中原本不抗疟疾的基因型为 HbAHbA的个体比例上升。(3)杂合子比纯合子具有更强的生活力,体现了遗传学上的杂种优势。(4)调查 SCD 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调查 SCD 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5)一对夫妇中男性父母都是携带者,则其基因型为1/3HbAHbA、2/3 HbAHbS,女性的妹妹是患者,则其父母亦均为携带者,该女性基因型为1/3HbAHbA、2/3
13、HbAHbS,这对夫妇生下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23 23 14 12 1184(2015江苏,30)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氨酸代谢障碍,是一种严重的5单基因遗传病,称为苯丙酮尿症(PKU),正常人群中每 70 人有 1 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显、隐性基因分别用 A、a 表示)。图 1 是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 1、 2、 3及胎儿 1(羊水细胞)的 DNA 经限制酶 Msp消化,产生不同的片段(kb 表示千碱基对),经电泳后用苯丙氨酸羟化酶 cDNA 探针杂交,结果见图 2。请回答下列问题:(1) 1、 1的基因型分别为_。(2)依据 cDNA 探针杂交结果,胎儿 1的基因型是
14、_。 1长大后,若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3)若 2和 3生的第 2 个孩子表型正常,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下 PKU 患者的概率是正常人群中男女婚配生下 PKU 患者的_倍。(4)已知人类红绿色盲症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 b 表示), 2和 3色觉正常, 1是红绿色盲患者,则 1两对基因的基因型是_。若 2和 3再生一正常女孩,长大后与正常男性婚配,生一个红绿色盲且为 PKU 患者的概率为_。答案 (1)Aa、aa (2)Aa 279/280 (3)46.67 (4)AaX bY 1/3 360解析 (1)由图 1 中 1、 2正常,生下一患病女儿 1可
15、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 1、 2基因型都为 Aa, 1患病其基因型为 aa。(2)分析图 2 可知, 1既有 A 基因片段,也有 a 基因片段,其基因型为 Aa。由题干知,正常人群每 70 人有 1 人为携带者,可知 1(Aa)的配偶可能的基因型及概率为 69/70AA、1/70Aa,生下患病孩子(aa)的概率为1/701/41/280,则正常的概率为 11/280279/280。(3)由图 2 知, 2与 3基因型都为 Aa,第 2 个孩子正常,基因型为 1/3AA、2/3Aa,由于普通正常人的基因型及概率为69/70AA、1/70Aa,则他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下的孩子患病概率
16、为2/31/701/41/420,两个普通正常男女婚配所生孩子患病概率为1/701/701/41/19 600。则第 2 个孩子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下 PKU 患者的概率是正常人群中男女婚配生下 PKU 患者概率的 46.67 倍。(4) 2、 3色觉正常,基因型分别为 XBY 和XBX ,而 1是红绿色盲患者,由于 2的基因型为 XBY,生下女儿一定正常,由 1患病可知, 1为男孩,基因型为 XbY,因此 3基因型为 XBXb。由图 2 可知, 2、 3和 1控制6PKU 的基因型都为 Aa,则 1的基因型为 AaXbY。进而可知 2的基因型为 AaXBY, 3的基因型为 AaXBXb,他们所生
17、正常女儿的基因型为(1/3AA、2/3Aa)(1/2X BXB、1/2X BXb),其配偶(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69/70AA、1/70Aa)X BY,后代为红绿色盲必须是 1/2XBXb与 XBY 婚配,后代患红绿色盲概率为 1/21/41/8,后代为 PKU 患者必须是 2/3Aa 与 1/70Aa 婚配,后代为 PKU 患者的概率为 2/31/701/41/420。两病皆患的概率为 1/81/4201/3 360。5(2014江苏,33)有一果蝇品系,其一种突变体的 X 染色体上存在 ClB 区段(用 XClB表示)。 B 基因表现显性棒眼性状; l 基因的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X Cl
18、BXClB与 XClBY 不能存活);ClB 存在时,X 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正常果蝇 X 染色体无 ClB 区段(用 X表示)。果蝇的长翅(Vg)对残翅(vg)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 1 是果蝇杂交实验示意图。图中 F1长翅与残翅个体的比例为_,棒眼与正常眼的比例为_。如果用 F1正常眼长翅的雌果蝇与 F1正常眼残翅的雄果蝇杂交,预期产生正常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_;用 F1棒眼长翅的雌果蝇与 F1正常眼长翅的雄果蝇杂交,预期产生棒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_。图 1(2)图 2 是研究 X 射线对正常眼果蝇 X 染色体诱变示意图。为了鉴定 X 染色体上正常眼
19、基因是否发生隐性突变,需用正常眼雄果蝇与 F1中_果蝇杂交,X 染色体的诱变类型能在其杂交后代_果蝇中直接显现出来,且能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释是_;如果用正常眼雄果蝇与 F1中_果蝇杂交,不能准确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释是_。图 2答案 (1)31 12 1/3 1/27 (2)棒眼雌性 雄性 杂交后代中雄果蝇 X 染色体来源于亲代雄果蝇,且 X 染色体间未发生交换,Y 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 正常眼雌性 X 染色体间可能发生了交换解析 (1)长翅与残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与性别无关联,因此 P:VgvgVgvg长翅7残翅31。棒眼与正常眼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因此P:X XC
20、lBX YF 1:X X 、X Y、X XClB、X ClBY(死亡),故棒眼和正常眼的比例为12。F 1正常眼雌果蝇与正常眼雄果蝇杂交,后代都是正常眼;F 1长翅的基因型为1/3VgVg 和 2/3Vgvg,残翅的基因型为 vgvg,2/3Vgvgvgvg1/3vgvg,故 F1正常眼长翅的雌果蝇与正常眼残翅的雄果蝇杂交,产生正常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 11/31/3。F 1棒眼长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1/3VgVgX XClB、2/3VgvgX XClB,F 1正常眼长翅雄果蝇的基因型为1/3VgVgX Y、2/3VgvgX Y,两者杂交后代棒眼的概率是 1/3,残翅的概率是2/32/31/41
21、/9,故后代为棒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 1/31/91/27。(2)正常眼雄果蝇(X Y)与 F1中棒眼雌果蝇(X ClBX? )杂交,得到的子代雄果蝇中 XClBY 死亡,只有 X? Y 的雄果蝇存活,若其上正常眼基因受 X 射线影响发生隐性突变,Y 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则发生的隐性突变会直接表现出来,并且统计子代雄果蝇中出现诱变类型的个体在总个体中所占的比例,可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见下图)。但若用正常眼雄果蝇(X Y)与 F1中的正常眼雌果蝇(X X? )杂交,因无 ClB 存在时,X 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从而不能准确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6(2013江苏,31)调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专用 2019 高考 生物 二轮 复习 选择题 冲击 高分 规范 命题 遗传 变异 综合 应用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