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专版)2019届中考物理题型复习(四)实验题.doc
《(云南专版)2019届中考物理题型复习(四)实验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专版)2019届中考物理题型复习(四)实验题.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题型复习(四) 实验题题型之一 光学实验类型 1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1(2018南宁)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 A 沿 EO 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 B 上可看到光线沿 OF 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光线 EO 和 OF 的轨迹,则 EO 与垂直镜面的直线 ON 的夹角 i 是_入射角_(填“入射角”或“反射角”)(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得实验数据如表,分析数据可得:反射角_等于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变大时,光线 OF_远离_(填“远离”或“靠近”)直线 ON.(3)以直线 ON 为轴线把纸板 B 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 B
2、 上_不能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F,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同一_(填“同一”或“不同”)平面内(4)实验中,从教室各个方向都能观察到粗糙纸板表面反射的光线,这种反射属于_漫反射_(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类型 2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2(2017安徽)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研究光从水中斜射到与空气的分界面时所发生的光现象(1)使入射角 i 在一定范围内由小变大,会发现折射角 _由小变大_(填写变化规律),且折射角总是大于相应的入射角;(2)当入射角 i 增大到某一值时,折射角 会达到最大值,该最大值是_90_;(3)若继续增大入射角 i,将会发现不再有_折射
3、_光线,而只存在_反射_光线类型 3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2018黑龙江)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如图所示(1)实验中选取两个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_为验证物像的大小关系_(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便于确定像的位置_(3)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玻璃板 10 cm 处,此时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10_ cm.将一张白纸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在白纸上都_不能_(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虚_像(4)将蜡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_不变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类型 4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2018怀化)探究“凸透镜成像
4、规律”的实验:甲序号 i r1 30 302 45 453 50 502乙(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10.0_ cm.(2)按图乙安装器材时,需要调节烛焰的中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_同一高度_处(3)移动蜡烛和光屏,当处于图乙位置时,光屏上恰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像的特点为_倒立_、_放大_、_实_像我们生活中的_投影仪_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向左移动蜡烛则应向_左_(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与图乙相比,此时的像是_变小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5(2018辽阳)宁宁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用凸透
5、镜的焦距为 10 cm.(1)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宁宁将光屏移动到 6070 cm 之间的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照相机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规律制成的此时若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_能_(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2)宁宁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的合适位置,调节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光在光屏上发生的是_漫_(填“镜面”或“漫”)反射取走近视眼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蜡烛_靠近_(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3)烛焰通过凸透镜成正立的像时,宁宁的眼睛应该在_
6、光屏_(填“蜡烛”或“光屏”)一侧向凸透镜方向进行观察(4)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逐渐变短,蜡烛对底座的压强_变小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为使烛焰的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_下_(填“上”或“下”)调整题型之二 热学实验类型 1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2018常州)小组同学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甲 乙丙 丁(1)图乙中的温度计示数为_2_ .(2)小明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冰是_晶体_(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_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即有熔点)_;02 min 升温比 510 min 快,原因是_冰的比热容比水小_(3)小明
7、实验后,小华重新加冰、温水,也做了该实验,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丁所示,丙、丁图象的差异是因为小华在实验中_加入冰的质量较大(或温水温度较低,或温水质量较小)_(回答一点即可)类型 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2(2018十堰)小天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过程中,实验的装置如图甲所示3甲 乙(1)在图甲实验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_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_;(2)图乙是小天三次观察温度计示数时眼睛的位置,其中正确的是_2_(填“1”“2”或“3”);(3)改正错误后,继续进行实验,小天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体积在上升过程中_变大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温度计示数
8、保持不变,但需要酒精灯持续加热,这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要_吸热_;(4)实验过程中,小天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得出结论:水的沸点为_98_,由数据可知,烧杯内气压_小于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类型 3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能力3(2018枣庄)某班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甲,A) ,B) ,C) ,D)乙(1)在图甲中除了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_秒表_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_加热时间长短_来判断的(2)实验中第 1、2 两个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
9、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水吸热的热量多)_(3)图乙是第 1 组同学绘制的“吸收热量时间”和“温度时间”图象,能正确描述该实验真实情况的图象是_C_(填序号)(4)使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 1、2 两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第 1小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_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_(5)这两组同学对图甲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试管放在同一个烧杯中用水加热,如图丙所示,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_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_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温度/ 90 92 9
10、4 96 98 98 98 984丙题型之三 力学实验类型 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2018江西)2018 年,江西省将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中有一项督导工作就是检查实验报告以下是小璟同学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的实验报告(摘要)请你将其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 vst【实验器材】小车、_刻度尺_、_停表_、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测量的物理量 AB 段 BC 段 AC 段路程 s/cm 45 56 101时间 t/s 3.0 2.8 5.8平均速度 v/(cms1 ) 15 20 17.4【实验分析
11、】(1)小车全程是做_变速_(填“匀速”或“变速”)运动(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_减小_(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类型 2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2018眉山)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观察将毛巾、棉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和只有木板的三种情况下,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研究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_相等_(填“相等”或“不相等”)(2)实验中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是通过改变_水平面的粗糙程度_来实现的(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
12、距离最近;在棉布表面滑行的距离较远;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慢_(填“快”或“慢”)(4)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直到变为零,它将做_匀速直线运动_(5)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以牛顿第一定律虽然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但是是通过符合逻辑的_推理_得出的正确结论(6)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物体的运动_不需要_(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_运动状态_不变的性质类型 3 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2018乐山)在学习摩擦力时,小强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
13、小的因素可能有: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他通过如图所示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5a如图甲,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的滑动摩擦力b如图乙,在木块上加一砝码,从而改变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测出此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c如图丙,在木板上铺上毛巾,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的粗糙程度,保持木块上的砝码不变,测出此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实验次序 接触面 压力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1 木板面 4 N 0.5 N2 木板面 6 N 0.9 N3 毛巾面 6 N 3 N(1)以上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二力平衡_知识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在第
14、 1 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为_0.5_N,若拉力增大到 2 N 时,木块做加速运动时,滑动摩擦力为_0.5_ N.(2)比较第 1、2 次实验得出结论:_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_(3)比较第 2、3 次实验得出结论:_当压力大小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_(4)如图丁所示,小强还是利用以上器材来研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他水平拉动木板向右加速运动的过程中,木块相对地面保持静止,木块受到木板的摩擦力大小_等于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向是_水平向右_类型 4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4(2017扬州)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活动中A B
15、C甲 乙丙(1)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_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_状态,说明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由此,小明提出,能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2)小华认为,若采用小明的方案,必须测出物体所受的_拉力_和_重力_的大小来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小明的方案中,只能根据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测出_拉力_的大小,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另一个力无法直接测量,所以这一方案无法实施下去(3)为此,两位同学不断改进并先后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如图乙所示,请你判断出他们改进的先后顺序:_B、A、C_(用字母表示),这样的改进是为了减小_摩擦力_对实验的影响(4)如图丙,是最终确认的实验方
16、案此方案中,由于_卡片的重力远小于钩码的重力_,故卡片的重力可忽6略不计类型 5 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5(2018包头)在研究“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实验中,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钢球摆到竖直位置时,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实验次序钢球质量 m/g钢球下摆高度 h/cm木块滑行距离 s/cm1 20 30 352 40 30 653 60 30(1)本实验使钢球获得动能的操作方法是_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_(2)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中控制了_速度_相同,从而探究动能与_质量_的关系(3)第 1 次实验时若不考虑能量损失,钢球对木块最多可做_0.0
17、6_J 的功( g 取 10 N/kg);第 3 次实验时,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无法记录数据,需要重做第三次实验,甲同学建议换用同样较长的木板,乙同学建议换一个较大的木块,丙同学建议降低钢球下摆的高度,你认为应当采用_甲_同学的建议(4)由上述实验数据和现象可得出结论:_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_类型 6 测量物质的密度6(2018阜新)小元同学在完成“测量某小合金块密度”的实验中,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甲 乙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B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将小合金块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浸没在水中,记下小合金块和水
18、的总体积C将小合金块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恢复平衡(1)该实验原理是_ _mV(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最佳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ACB_(填写字母)(3)正确操作后读取数值,如图甲、乙所示,小合金块的质量为_32_g,小合金块的体积为_10_cm 3,由此可得出小合金块的密度为_3.2_g/cm 3.7(2018衡阳)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取了适量这种液体的样品,进行了三种方案的实验:7图 1甲 乙图 2(1)实验前小明将天平放在_水平_台上,把游码放在零刻度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右_(填“右”或“左”)调节(2)实验记录数据:
19、 m130 g, m252 g, m352.8 g, m4_41.4_g(如图甲), V1_20_mL(如图乙),V210 mL, V319 mL,其中方案 3 中液体密度大小为_1.2_g/cm 3.(3)分析比较上述三种实验方案,你觉得比较合理的应该是_方案 2_(填“方案 1”“方案 2”或“方案 3”)类型 7 有关压强的研究8小丽做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所用器材及在水平桌面上进行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A B C D E F(1)本实验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转换法_和_控制变量法_(2)小丽为了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 D、E 的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20、_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_;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 E、F 的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_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_(3)在生活中,书包的背带做得比较宽,这是利用了_增大受力面积_来减小压力作用的效果;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所蕴含的物理知识是通过_减小受力面积_来增大压力的作用效果9(2018南充)在“研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中:甲 乙 丙(1)压强计是通过观察 U 形管左右两端液面的_高度差_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2)比较图甲和图乙,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_深度_的增加
21、而增大(3)如果我们要讨论液体内部压强是否与液体密度有关,应选择_乙、丙_进行比较(4)已知乙图中 U 形管左侧液柱高为 4 cm,右侧液柱高为 10 cm,则 U 形管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为8_1_000_ Pa( 水 110 3 kg/m3, g 取 10 N/kg)类型 8 浮力的相关实验10(2018昆明五华区 6 月模拟)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如下的多种猜想:A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B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C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D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E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小明利用下列器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体积
22、相等的铁块、铜块,弹簧测力计,一杯水,一杯盐水,细绳(1)分析比较实验,可以验证猜想_D_是正确的:分析比较实验,可以验证猜想_A_是错误的(填序号字母);(2)分析比较实验与,可以验证猜想_B_是错误的;(3)分析比较实验_可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4)由图知:铁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_2_N_,盐水的密度为 _1.210 3_kg/m3;(5)该实验探究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控制变量法_11(2018淄博)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小桶、石块、细线等器材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A B C(1)部分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遗漏的主要步骤是_测量空桶
23、的重力_,若将遗漏的步骤标注为 D,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是_D、B、A、C_(用实验步骤对应的字母表示)(2)小明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下表中从表中数据可知石块受到的浮力是_0.2_N,排开液体的重力是_0.2_ N小明根据它们的大小关系归纳出了实验结论并准备结束实验,同组的小丽认为实验还没有结束,理由是_通过一组数据得出的结论会具有片面性或偶然性_,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应该是_换用不同液体重新实验_实验步骤 A B C D弹簧测力计示数/N 1.6 1.8 0.5 0.3(3)实验结束后,小明还想进一步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可取_体积_相同的铁块和铝块,使其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比较浮力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 专版 2019 中考 物理 题型 复习 实验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