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历史学科月考考试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4 页。时间 60 分钟,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A. 周天子失去军事力量 B. 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C. 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D. 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春秋时期是我国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根据材料可知是指当时政治方面的表现之一是分封制崩溃,诸侯割
2、据争霸、礼崩乐坏,周王室日益衰微,周王室力量衰微,但不是完全没有军事力量,故 C 项正确,A 不对;当时诸侯力量强大而王室衰微,王命不行,周天子无力控制诸侯而不是将权力下放,故 B 项错误;D 不对,说法与史实相反,诸侯割据争霸威胁周天子的地位而不是巩固。所以答案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礼记礼运篇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这一记载反映了A. 分封制开始出现B. 阶级矛盾尖锐C. 社会贫富分化严重D.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和
3、所学知识可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D 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时期政治制度,排除 A。题干强调的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与阶级矛盾无关,排除 B。题干强调的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与社会贫富分化严重无关,排除 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D。- 2 -3.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邦” ,起源于A. 宗法制度B. 古代地名C. 西周分封D. 汉初封国【答案】C【解析】“齐鲁之邦”和分封制度有关,所以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邦”起源于西周分封,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齐鲁之邦”和宗法制度无关,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齐鲁之邦”是现在地名,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齐
4、鲁之邦”和汉初封国无关,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齐鲁”指的是齐国和鲁国,是分封制度的产物。4.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嫡长子成为大宗,周王正妻所生之子不一定是嫡长子,故错误;周王嫡长子、嫡长孙一定是大宗,故正确;诸侯嫡长子、嫡长孙也是分封的诸侯国内部的
5、大宗,故正确;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在卿大夫封地内一定是大宗,故正确。故组合正确,故 C 项正确,ABD 项都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宗法制的相关知识,结合嫡长子继承制的相关内容,- 3 -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5.西周的宗法制的表述错误的是A.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 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C. 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D. 容易导致诸侯割据纷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它维系了分封制,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故 A 项正确,
6、但与设问不符,排除。宗法制最大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嫡长子继承制,B 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故 C 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宗法制的实质是根据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而分封制发展到后期容易导致诸侯割据纷争,D 项错误,所以选 D。6.下列对西周宗法等级关系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 天子诸侯士卿大夫B. 天子卿大夫诸侯士C.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D. 天子卿大夫士诸侯【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周天子是天下同姓宗族的大宗,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
7、,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各地诸侯在各自封国内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则作为小宗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在自己封地里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士;这样,根据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容,便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故排除 ABD,所以选 C。7. 在宗法制的等级结构中,处于最底层的是A. 卿大夫 B. 士 C. 平民 D. 奴隶- 4 -【答案】B【解析】依据西周时期宗法制等级顺序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可见最底层的是士,B 正确;A 不是最底层,平民和奴隶不参与分封,C 和 D 错误。8.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
8、“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的宗法制。对其所谓“天”的正确理解是A. 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B. 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C. 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D. 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根据题目中的内容,其中“天”是指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即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文中意义是采用宗法制任命天子可以解决贵族之间争夺权力的问题,D 符合题意,AB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9. 根据秦朝的官制,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 ,但太尉一职始终空着,在此背景下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
9、( )A. 监察百官并掌管财政 B. 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 协助丞相管理军事 D. 牵制丞相以防其专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 是御史大夫的职权而非实际作用;B 是丞相的职权;C 不对,丞相不负责管理军事;因此选 D。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点评: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比较完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地位、权力的规定;丞相之下设有诸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以皇权为中心。中央官员由皇帝任免,概不世袭;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三者相互牵制,军国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10.秦始皇创立的郡县制之所以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10、- 5 -A. 郡县的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 郡县的官吏与皇帝是君与臣的关系C. 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D. 郡县的官吏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不得世袭【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下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最能体现材料中“集权政治”的特征,故 D 项正确;A 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中央集权的特征,但 A 项包含在 D 项之中,排除;B C 两项无法直接体现封建集权政治的特征,排除。11.“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 ”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A.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B. 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C. 有效解
11、决了皇权相权的矛盾D. 强化君主个人独裁【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秦朝有君臣集议制度,故可知秦朝集议制度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A项正确。题干强调秦朝实行集议制度,与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无关,且 B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题干强调秦朝实行集议制度,与皇权相权矛盾无关,排除 C。D 项强化君主个人独裁与题干“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矛盾,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A。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信息“秦廷有集议之制” “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 ,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2.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
12、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A. 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B. 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C. 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D. 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 6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由于受封的诸侯享有世袭的统治权,所以容易造成分裂割据局面,故选C ;A是历史教训,排除;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排除 BD故选 C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制度郡县制13.有学者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
13、时代” “封建时代” “郡县时代”三个时代。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A. 黄帝时期B. 西周C. 秦朝D. 西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部落时代” 、 “郡县时代”等信息可知该学者是按照地方行政组织的变化来划分时代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通行全国是在秦朝,故“郡县”应指秦以后的时代,“封建”应指秦朝以前的分封制时代,即周朝;排除 C, B 项正确。材料中的“封建时代”是指西周的分封制,与黄帝时期不符,排除 A。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与材料不符,排除 D。14.“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
14、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A. 春秋战国B. 秦代C. 汉代D. 唐宋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题干材料信息“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候伯子男” “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 7 -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 ,反映了否定分封制、压制儒学等,可以判断为秦朝。秦在地方上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并且焚书坑儒,打压儒学,故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名师点睛】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 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
15、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15. 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主要的政治制度,以下对中央集权制度评价正确的有(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迅速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应对突发事件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专制统治产生的根源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在封建社会初期,能够调动全国的物力、财力、人力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错误;中央集权制与专制主义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可排除。16.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
16、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A. 决策权 B. 行政权 C. 军政权 D. 财政权【答案】B【解析】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政权和财政权。故本题答案选 B 项,ACD 不符合题意。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书门下行使宰相的行政权,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政权和财政权。- 8 -17.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唐之于汉的“变动”体现在( )A. 皇帝制度的确立B. 郡县制的实行C. 专制
17、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D. 三省六部制的实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目问“变动”的表现实际是问唐朝与汉朝相比不同之处,三省六部制是在隋唐才开始实行的,故选择 D ,A、B、C 属于汉唐两朝的相同之处,所以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18.隋(炀帝)大业三年(607 年)四月,帝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 、 “德行敦厚” 、 “结义可称” 、 “操履清洁” 、 “强毅正直” 、 “执宪不饶” 、 “学业优敏” 、 “文才秀美” 、“才堪将略” 、 “膂力骄壮”等十科举人。这反映出隋朝A. 开创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员B. 继续沿用察举制并有所发展C
18、. 表明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D. 重视官员的德行与考试成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准确和完整理解和整合所获信息,调用相关知识,作出必要判断的能力。据材料“孝悌有闻” 、 “德行敦厚” 、 “结义可称”可知,皇帝要求各地官员通过考察人才的品德和才能并分科举荐,从十科来看,涵盖范围广泛,是对以往察举制的继承发展,即 B。开创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员是隋文帝,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排除 A 项;据材料信息可知,科举制尚未正式形成,排除 C项;材料没有体现考察官员的德行与考试成绩,排除 D。故选 B。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双鸭山市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