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科学与环境第三节合理使用生物资源课后自我小测浙科版选修2.doc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科学与环境第三节合理使用生物资源课后自我小测浙科版选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科学与环境第三节合理使用生物资源课后自我小测浙科版选修2.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三节 合理使用生物资源自我小测1 造成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A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B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C环境污染D外来物种入侵2 造成生物的多样性锐减、土地沙漠化、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的原因是( )A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废物增加B人类向生物圈索取的物质增加C人类对生物的改善D人类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3 下列关于生物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资源是可再生资源B生殖与发育是生物资源可再生的基础C生物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科技进步可使生物资源的生产得到提高4 据统计表明,进入 20 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
2、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B动物病害C天敌过多D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5 下列哪项不是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A森林的超量砍伐 B开垦草原C围湖造田 D有计划地放牧6 保护森林资源必须( )A大量植树造林 B有计划地合理砍伐C禁止砍伐 D禁止放牧7 下列哪一项最有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符(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产量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小于消费者的能量2C农田通过农作物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D向农田施用的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8 我国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在 13 世纪时曾是肥沃的森林草原带,而现在不少地区已成荒山秃岭、土地沙化,其主要原因是( )A寒流长期侵袭B地震
3、引起地壳运动C人类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D长期干旱,造成了生态平衡9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 “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林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10 近年我国在近海海域实行“伏季休渔” ,其目的是 ( )A控制捕鱼的大小和数量,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B检测渔船和捕鱼器械,节省燃料C防止“赤潮”的出现和海水污染恶化D实施分区管理,避免渔事纠纷11 阅读下列三个事例:事例一: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 1965 年为 25.7%,1964 年为 18.7%,1981 年仅为8.53%,并且因遮蔽地面程度大
4、大降低,从而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有的珍贵药用植物已经绝迹。事例二: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的面积在 1967 年为 4 万多公顷,30 年后已有一半被挖尽。我国的野马已经绝迹,野骆驼等野生动物也濒临灭绝。事例三: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在 20 世纪 80 年代侵入华南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少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 1990 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十三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依据上述事例,回答下列问题:(1)事例一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2)事例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或绝迹的原因是_和_开发利用。(3)事例三说明:由于_入侵或引种到_的地区,使得这
5、些地区的原有物种受到威胁。12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渔民,一般在六月下旬开始就不出海捕鱼了,实施两个多月的“封海”政策。请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说说实行这个措施的生物学原理。313 造成我国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生存斗争的激烈化 B物种退化C自然条件的变化 D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14 某地区对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加强对森林的资源管理。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 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15 对生物资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可再生 B可无限度利用C要合理利用 D指来自生物界的资源16 为了保护鱼类
6、资源不被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 S 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K/2 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种群增长率最大C种群数量最大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17 我国西部因历史和气候的原因,生态环境较差。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考虑( )A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以保持和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B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减轻人类对环境的压力C治理严重的水污染,从而解决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D发展乡镇企业,增加收入,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18 下图为某成熟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
7、的总量、干物质量和呼吸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地表面积上植物叶片的总面积数量。该数值越大,表示叶片交错覆盖的程度越大)判断 a、b、c 三条曲线依次代表的三种物质量及为保持林木最大的生产量应采取的措施分别应是 ( )物质量:(1)干物质量 (2)有机物的总量 (3)呼吸量4生产措施:(4)禁止砍伐林木 (5)适量砍伐林木,使林木保持合适的密度A(2)(3)(1)、(5) B(1)(3)(2)、(4)C(1)(2)(3)、(5) D(2)(1)(3)、(5)19 根据下列提供的数据资料,回答问题:据统计,全世界森林每年减少 1.9 万2 万公顷,世界森林面积从 19 世纪 90
8、年代初至 20世纪末下降了 20 亿公顷左右;耕地表土流失量每年约 230 万吨;每年约有 600 万公顷具有生产力的土地变为沙漠,35%以上土地面积正处于沙漠化的威胁中温室气体增多、全球臭氧总量下降、酸雨普降;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至 20 世纪末,全球有 10%20%的动植物(约50 万100 万种)已消失。(1)据上所述,环境恶化的主要表现有_锐减、_扩展、_污染和水体污染、部分_灭绝、_流失。(2)(多选)森林面积减少将导致_。A气候变暖 B土壤沙化C水土流失 D “臭氧空洞”扩大(3)(多选)水土流失的恶果表现为_。A氮、磷、钾流失,土壤肥力下降B表土随流水搬运作用流失,并淤塞河
9、道、港口、水库、湖泊C淤塞水库的表土会降低水库蓄水能力,加剧洪涝灾害D产生水污染(4)恩格斯曾说过“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成了荒芜不毛之地” 。请用可持续发展观点简述你对“人地合一” “人天共存”的看法。20 植物叶面积指数与细胞呼吸量、总光合作用量、干物质积累量有密切关系(如下表数据所示)。所谓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的面积数量。请分析回答:叶面积指数(cm2/cm2)1 2 3 4 5 6 7 8总光合作用量(%)12 35 58 76 85 92 93 93呼吸量(%)8 25 30 4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生物 第四 生物科学 环境 三节 合理 使用 生物资源 课后 自我 小测浙科版 选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