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 2 分 ,共 30 小题 60 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 尚书记载“有夏(夏朝)多罪,天命殛(ji,杀死)之” 、 “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这反映了夏周时期( )A. 政权更替频繁 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 尚未实现高度集权 D. 世袭制度遭到废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内容表明夏启、商纣王罪孽深重,商汤、周武王都表明自己行为合“天义” ,是代表上天的意志行事,借助上天来宣传自己合法性和权威,因此表明了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故 B 符合;夏商周时期尚
2、未形成中央集权,故 C 错误;材料无法反映政权更迭频繁,故 A 错误;D 项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故排除;故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 夏商周三代,宗庙位于国都的中心。 礼记曲礼中记载:“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牲口房和库房)为次,居室为后。 ”这说明三代( )A. 祖先崇拜占据重要地位 B.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C. 等级制度影响日常生活 D. 重视农业成为社会共识【答案】A【解析】 “宗庙为先”说明祖先在众多位置中占据主导,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分封制的信息,故 B 项错误;材料主要是居室布置信息,没有等级制度观念,故 C
3、项错误;农业成为共识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D 项错误。3. 在分封制下,诸侯在其领地所承担的义务是( )A. 征派赋役 B. 设置官员 C. 建立武装 D. 镇守疆土【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征派赋役、设置官员、建立武装是诸侯所享有的权利,只有镇守疆土是诸侯王必须要承担的军事义务。故 ABC 错误,选 D。点睛:注意审题。材料所问的是义务,不是权利。4.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道:“秦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这一现象出现的背- 2 -景是(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 贵族体制向官僚体制的转变
4、C. 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D.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秦” 、 “为之郡邑” 、 “废侯卫”可知与秦朝郡县制的设立有关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秦朝统一六国关系紧密故 D 项正确;郡县制的建立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的表现,故排除 A 项;B 项是郡县制建立的结果,故排除;C 项出现春秋时期,故排除。5.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答案】B【解析】本题考
5、查唐朝三省六部制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其运作程序是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工部具体实施,故 B项正确;尚书省不能草拟诏令,故 AD 项都错误;门下省负责审核,不能草拟诏令,故 C 项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三省六部制相关知识,学生结合题干关键信息“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 ,即可回忆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工部具体实施,得出正确答案。6. “(三省六部制下)三分相权,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髙了行政效率。 ”这表明
6、三省六部制( )A. 使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B. 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C. 有效的限制了皇权的滥用 D. 具有三权分立政治的民主性【答案】B【名师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髙了- 3 -行政效率。7. 比较图 1 中的甲、乙两图,由甲图到乙图的变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中央官吏日益增多 B. 太尉权力分到兵部C. 尚书省权力最大 D. 以分权实现集权【答案】D【解析】甲说的是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乙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相对秦朝来讲,相权一分为三,确实是中央官吏增多、兵权由秦朝的太尉到唐朝的兵部,但数量的变化和权力执行机构的变化
7、都是现象。故 AB 错。三省中,中书省是决策机构,故中书省权力最大,C 项错。从秦朝到唐朝的制度的变化,实质上反映的是皇权的加强,故 D 项正确。8. 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局面的选官制度是(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科举制在隋唐时创立,成为后来历代主要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是一种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的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客观上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和政府机构办事效率。因此 D 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9. 从图 2 到图 3 的变化,能够反映出( )图 2 西汉郡国交叉局部示意图 图
8、 3 元朝行政区划示意图A. 郡县制不利于统治被逐步废除 B. 封建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 4 -C.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D.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消除【答案】C【解析】图 2 二是西汉的郡国并行制,封国的存在极大的威胁了中央集权;图 3 是元朝的行省制,行省受中央中书省节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从图 2 到图 3 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故选 C。从西汉到元朝,郡县制被改良,并不是不利于统治被逐步废除,故 A 错。地方制度的变化,反映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故 B 错。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无法消除,故 D 错。点睛:图表题,要注意图表中提示文字中的有效信息,如“西汉郡国交叉局部示意图”
9、“元朝行政区划示意图” 。在此基础上明白题目的考查意图,分清加强中央集权和加强皇权措施的不同。10. 元代行省官员任命,遵循这样的原则:“七品以下者,由吏部掌理;正七品以上属中书省;三品以上,则核定权在皇帝。 ”由此可见,元代( )A. 地方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B. 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划C. 中央能够有效节制地方 D. 设行省利于管辖辽阔疆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材料“元代行省官员任命,遵循这样的原则”可以看出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选 C;A 与材料内容相悖,排除;BD 从材料无法体现,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
10、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1. 明初废丞相后,皇帝直接掌管六部百司,政务繁忙。因此明成祖设立( )A. “中外朝”制 B. 内阁制度 C. 军机处 D. 密折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西汉武帝时实行“中外朝”制;明朝初年,明太祖废除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忙,设内阁以备顾问;清朝雍正时期设军机处以强化皇权;密折制度是清朝雍正皇帝的最为辉煌耀政绩之一,在给皇帝的奏折内附奏机密要事,主要是揭发一些贪官污吏的不法行为以及民情动向等等,这些密事只有皇帝一人知道,从而使官员们处于相互监督、彼此牵制的境况。故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12. 古画描绘宋、明时代的朝
11、经筵(御前讲席)是由士大夫教化皇帝,而到了清代,朝经筵则变成经筵官讲完后,皇帝发表一通御论,然后讲官们跪赞皇帝圣学高深,发从前所未发,昭- 5 -示万世。这种变化反映了清代( )A. 文人政治地位低下 B.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 儒家统治地位衰落 D. 君主权威扩至思想领域【答案】D【解析】朝经筵由宋明士大夫教化皇帝到清朝皇帝发表御论,反映了皇权专制的加强,权威扩转到思想领域,故 D 项对。元朝文人政治地位低下,时间不符,故 A 错。材料反映的是皇权的发展,不是中央集权,故 B 错。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依旧是统治思想,故 C 错。13. 在古希腊神话里,主持正义和秩序的女神是忒弥斯(图 4) 。
12、其形象通常是:身披白袍、头戴金冠,左手提一秤,右手举一剑,倚束棒的蒙眼女神。以下对之解释不准确的是( )A. 白袍可能是象征道德无瑕B. 王冠可能是因为正义尊贵无比C. 蒙眼是表明司法要靠理智D. 剑表示对作战不力者制裁严厉【答案】D14. 下表反映了史学家估算的某一时期雅典各阶层人口数量的变化。这说明( )A. 雅典社会各阶层人口趋于平衡 B. 奴隶逐渐成为雅典社会的主体C. 雅典社会阶层的分化日趋严重 D. 雅典民主政治主体非常稳定【答案】D- 6 -【解析】通过图表可以看出,公民数量保持不变,外邦人数量增多,奴隶数量增多。公民、奴隶数量远超外邦人,故各阶层人口趋于平衡错误,A 错;奴隶不
13、享有公民身份,数量不超过公民,故 B 错;雅典的各阶层保持整体的稳定,故阶层分化严重错误,C 错;雅典民主政治的主体是公民,数量保持不变,故非常稳定,D 项正确。15. 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发展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山岭沟壑将陆地隔成小块推动了众多小国寡民的城邦的出现B. 耕地缺乏和土地贫瘠限制了粮食生产但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 优越的海洋资源条件有利于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的形成D. 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的平原赋予希腊广阔的发展空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出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山多地狭,海港众多有助于形成独特的海洋文明而非农耕经济,A B C 三
14、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所以答案选 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16. 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据你判断,该研究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古希腊城邦公民与古希腊文明 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A. 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B. 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C. 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D. 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知“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与希腊城邦制度是希腊民主政治文明
15、产生的条件”题干中是关于地理环境与古希腊文明的关系,是关于城邦制度与古希腊文明的关系, 是关于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的关系,因此是从不同角度研究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选项 A、B、C 的理解片面化,因此最佳答案是 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民主政治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17. 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一书中写道:“真正的法律应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和永恒的。力图变更这一做法是一种恶,试图废止其中一部分的做法也是不能容许- 7 -的,而要想完全废除它的做法则是不可能的。 ”他认为的“真正的法律”应是( )A. 习惯法 B. 自然法C. 公民法 D. 万民法【答案】B【解析】试题
16、分析:“真正的法律应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和永恒的。 ”符合自然法的精神,自然法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为一切制定法基础的关于正义的基本和终极的原则的集合。自然法是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律。罗马法学家把古希腊的自然法哲学注入法律,且被后人冠以“不言而喻的真理”人是生面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自然权利,法律的一切规定都必须以此为最高原则。故选 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18. 图 5 是罗马民众围观十二铜表法 。古罗马法学家评价这一法律:“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平民)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 。这表明它( )A. 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B.
17、 消除了习惯法的影响C. 实现了平民与贵族的平等 D. 突破了万民法的局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平民)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 。说明十二铜表法的颁布使审判、量刑从此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平民的利益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护,是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所以答案选 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19. 罗马皇帝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为此,他们逐步形成了( )A. 习惯法 B. 十
18、二铜表法 C. 公民法 D. 万民法- 8 -【答案】D【解析】由材料“罗马帝国” “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等关键信息可知,罗马帝国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万民法。所以答案选 D 选项。A、B 选项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故排除。C 选项不符合题干中描述的含义。点睛: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结合材料的描述,这一时期是罗马帝国时期,而习惯法和十二铜表法都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产物,所以本题直接排除 A、B 选项。结合材料进行进一步分析,确定选项。20. 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罗马法代表罗马共和国内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 制定罗马法的目的是维护贵族统治罗马法有效地维系了帝国统治 罗
19、马法的影响深远而广泛A. B. C. D. 【答案】B【解析】罗马法代表的罗马共和国内公民的利益,本质反映的是奴隶主的利益,故错;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利益,故对;罗马法有效地维护了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统治,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发展与罗马法密不可分,罗马法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法律遗产,故正确。故正确答案选 B. 。点睛:“排除法+比较法”是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基本方法。第一步,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排除错误选项“罗马法代表罗马共和国内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 ;第二步,对其余题支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正确选项。通过比较,可知其他选项都正确。21. 英国通过权利法案 、美国通过1787 宪法 、德国通过徳意志帝
20、国宪法 、法国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民主政治。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是( )A. 法制化 B. 渐进性 C. 普选制 D. 普世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英美德法都通过颁布法律确立民主政治,体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制化,A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完善,排除 B;材料没有体现选举等相关信息,排除 C;世界不同的民族国家地区选择政治文明也不相同,反映了世界政治文明多样性,排除 D。所以选 A22.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是A. 宪法君主制定 B. 君主按宪法选举产生- 9 -C. 君主权利受宪法制约 D. 议会由君主负责召开【答案】C【解析】试
21、题分析:君主立宪制是相对于君主独裁制的一种国家体制。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是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君主权力受宪法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23. 光荣革命后,英国的常例是政府先改组内阁而后大选。1693 年,威廉三世改组混合内阁,任用辉格党人组成一党内阁,后经大选辉格党成为下院多数党。这种情形表明英国( )A. 国王仍拥有行政权力 B. 国王完全掌控下议院C. 责任内阁制已经确立 D. 君主立宪制尚未确立【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光荣革命后英国政府的运行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厦门市 湖滨 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