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南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海南省海南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海南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海南省海南中学 2018 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1.生物界存在统一性,其中“各种生物共用套遗传密码” ,所体现的是A. 分子层次 B. 细胞层次 C. 器官层次 D. 个体层次【答案】A【解析】各种生物共有一套遗传密码是 DNA、RNA 和蛋白质的分子层次体现了生物界存在统一性,A 正确。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是在细胞层次说明存在统一性的,B 错误。不涉及器官层次和个体层次,C、D 错误。2.细胞中的无机物包括水和尤机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自由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B. 结合水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介质C. 哺乳动物血液中缺钙,肌肉会舒张无力D. 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2、有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A 错误;自由水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介质,B 错误;哺乳动物血液中缺钙,肌肉会出现抽搐等症状,C 错误;有的无机盐离子在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D 正确。3.下列有关 HIV 及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 HIV 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B. 艾滋病是一种通过体液和空气传播的疾病C. 艾滋病患者出现痴呆的可能原因是 HIV 攻击的其脑细胞D. HIV 的遗传物质可直接整合到辅助性 T 细胞的 DNA 中【答案】C【解析】HIV 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细胞生物,A 错误。艾滋病主要是通过性传播、血液传
3、播和母婴传播,B 错误。艾滋病患者出现痴呆可能是因为 HIV 攻击了脑细胞,C 正确。HIV的遗传物质需要经过逆转录后才能整合到辅助性 T 细胞的 DNA 中,D 错误。4.以下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2 -A. 某 DNA 分子中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决定了该 DNA 分子的特异性B. Mn 在细胞含量很少,对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C. 煮鸡蛋可使其中蛋白质水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从而有利消化吸收D. 胆固醇是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参与神经元的细胞构成【答案】C【解析】某 DNA 分子中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决定了该 DNA 分子的特异性,A 项正确;Mn 属于微量元素,在细胞含量
4、很少,但对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B 项正确;煮鸡蛋时没有破坏肽键,只是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C 项错误;胆固醇是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参与细胞膜的构成,D 项正确。5.在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过程中,用到了很多科学方法。下列方法使用不当的是A. 观察线粒体的嵴用高倍显微镜B.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采用同位素标记法C. 分离细胞中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D. 直观认识真核细胞的结构可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答案】A【解析】观察线粒体的嵴用电子显微镜,A 错误;科学家在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途径时,用 3H标记的亮氨基注射到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追踪不同时间放射性元素在细胞中
5、的分布情况,即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采用同位素标记法,B 正确;分离细胞中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C 正确;构建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可直观认识真核细胞的结构,D正确,6.2016 年 10 月 3 日科学家大隅良典在细胞自噬机制研究中取得成就,从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细胞结构参与细胞自噬作用的是A. 叶绿体 B. 溶酶体 C. 核糖体 D. 中心体【答案】B【解析】叶绿体是光合作用而场所,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中心体与细胞分裂有关。细胞自噬是对细胞内的部分成分或结构进行分解的过程,与溶酶体中水解酶的作用密切相关。选 B。7.下列有关“支架”或“骨架”的说法,错误的
6、是- 3 -A. 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B. 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C. 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蛋白质D.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 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答案】C【解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A 项正确;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B 项正确;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C 项错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 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D 项正确。8.随外界溶液葡萄糖浓度升高,葡萄糖穿越细胞膜进入红细胞的运输速率存在一个饱和值,该值的大小取决于A. 细胞内的氧浓度 B. 细胞膜外的糖蛋白数量C. 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数量 D. 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差值【答案】C【解析】葡萄糖进入红细
7、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由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而氧浓度与细胞呼吸提供能量有关,所以葡萄糖通过细胞膜进入红细胞的运输与细胞内的氧浓度无关,A 错误;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而与运载物质无关,B 错误;由于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协助,所以葡萄糖通过细胞膜进入红细胞的运输速度大小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数量,C 正确;由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所以其运输速度的饱和值大小主要取决于相应载体的数量,而不是由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差决定,D 错误。9.如图表示 O2浓度和温度对根尖细胞有氧呼吸速率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4 -A. 与 a 点相比,b 点时有氧呼吸相关酶的活性较低B. 与 b 点相比
8、,限制 c 点有氧呼吸速率的因素是 O2浓度和温度C. O2浓度为 0 时,细胞中产生H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中D. 由图可知,有氧呼吸的最适温度处于 3035范围内【答案】D【解析】30时有氧呼吸的速率大于 20时的呼吸速率,说明与 a 点相比,b 点时与有氧呼吸相关酶的活性较低,A 正确;与 b 点相比,c 点 O2浓度低,温度低,所以与 b 点相比,限制 c 点有氧呼吸速率的因素是 O2浓度和温度,B 正确;O 2浓度为 0 时,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所以细胞中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C 正确;由题图可知,30条件下氧气充足时有氧呼吸最强,说明有氧呼吸的最适宜温度在 3
9、0左右,即 2035之间,D 错误。10.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避免组织细胞缺氧死亡B. 香蕉在无 O2、干燥、低温的环境中贮藏C. 快速登山时人体主要是从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的过程中获得能量D. 等量的酵母菌,甲组进行有氧呼吸,乙组进行酒精发酵。若两组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两者释放的 CO2与消耗的 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3【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 5 -解能力。【详解】由于氧气的存在能抑制破伤风芽孢杆菌等厌氧菌的繁殖,所以伤口处用透气的纱布包扎,可以避免厌氧菌的繁殖,
10、有利于伤口的痊愈,A 错误;无 O2条件会加速细胞的无氧呼吸,使有机物消耗增多,干燥会加快细胞水分的散失,零上低温可以降低酶的活性进而降低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消耗,因此无 O2、干燥不利于香蕉的贮藏,而零上低温的环境则有利用香蕉的贮藏,B 错误;快速登山时人体主要是从分解有机物产生 CO2与 H2O 的过程中获得能量,C 错误;酵母菌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每消耗 1mol 的葡萄糖就会消耗 6molO2,同时释放6molCO2,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酒精发酵)时,每消耗 1mol 的葡萄糖,会产生 2mol CO2,但不消耗 O2,可见,等量的进行有氧呼吸的甲组酵母菌与进行酒精发酵的乙组酵母菌消耗
11、了等量的葡萄糖,则两者释放的 CO2与消耗的 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3,D 正确。【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并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11.H是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还原剂,下列有关H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H是同种物质B.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中都在生物膜上产生HC. 光合作用中的H都来自水,呼吸作用中的H都来自于有机物D.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产生H的过程都伴随 ATP 的产生【答案】D【解析】细胞呼吸中产生的H实际上是还原型辅酶(NADH) ,光合作用中产生的H实际上是还原型辅酶(NADPH)
12、 ,故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都能产生H不是同一种物质,A 项错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H的场所在类囊体膜上,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产生H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 项错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H来自于有机物丙酮酸和无机物水,C 项错误;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产生H的过程都伴随 ATP 的产生,D 项正确。【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需要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多注意对所学知识进行对比和归纳总结。12.下列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雨天的大
13、棚中适当增加人工光照有助于提高光合作用- 6 -B. 冬季晴天的中午在大棚中适当增加 CO2的供应有助于提高光合作用C. 夏季雨天的农田,升高温度有助于提高光合作用速率D. 立秋后的农田,适当施用农家肥有助于提高光合作用【答案】C【解析】雨天的大棚中缺乏光照导致光合作用减弱,所以适当增加人工光照有助于提高光合作用,A正确;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反应物,所以冬季晴天的中午在大棚中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供应有助于提高光合作用,B 正确;夏季雨天的农田,温度较高、缺乏光照,若升高温度会使得酶的活性降低,不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C 错误;适当施用农家肥,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后可以为农作物提供二氧化碳,所
14、以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D 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不同,如阴雨天气下,主要因素是光照;寒冷条件下,主要元素是温度等。13.鲁宾-卡门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其实验思路是:设法将 H2O 和 CO2的氧区分开来研究。下列实验中与这个实验目的和思路最相似的是( )A. 恩格尔曼水绵实验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场所B. 用 3H 标记的氨基酸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C. 赫尔希和蔡斯的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D. 卡尔文用 14CO2探明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已知,鲁宾卡门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合
15、作用产生的氧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其实验思路是设法将 H2O 和 CO2的氧区分开来研究。恩格尔曼水绵实验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场所利用了好氧性细菌和极微细的光束照射进行的,A 错误;用 3H 标记的氨基酸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是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没有将物质区分开,B 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元素分别标记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然后去侵染细菌,单独研究它们的作用,C 正确;卡尔文用 14CO2探明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没有将物质区分开,D错误。14. 如果做一个实验要测定藻类植物是否进行光反应,最简单的方法是 ( )A. 糖类的生成量 B. 二氧化碳吸收量C. 氧
16、气释放量 D. 五碳化合物的生成量- 7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光反应的物质变化。光反应包括: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还原氢(H 2O2H + 1/2 O 2)ATP 生成,ADP 与 Pi 接受光能变成 ATP 是否进行光反应,最简单的检验方法是氧气释放量,答案选 C。A、C、D 属于暗反应,不选。考点:光反应的过程。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光合作用的相关分反应式,问题就迎刃而解。15.下列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A. 无机溶剂不能用于提取色素B. 研磨时加入 Si02目的是保护色素C. 第一次画完滤液细线后应立即再画第二次D. 叶绿素 b 在
17、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答案】A【解析】由于叶绿体中的色素不溶于水,只溶于有机溶剂,所以用无机溶剂不能提取光合色素,A 正确;研磨时加入 SiO2目的是增大摩擦力,使研磨更充分,B 错误;第一次画完滤液细线后应等滤液干燥后再画第二次,C 错误;叶绿素 b 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胡萝卜素溶解度最大,D 错误。16.在适宜的光照、温度等条件下,对分别取自植物的三种营养器官的细胞进行测定,其中测得甲细胞只释放 CO2而不释放氧气,乙细胞只释放氧气而不释放 CO2,丙细胞既不释放氧气也不释放 CO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乙不可能取自于根 B. 丙可能是死细胞C. 甲不可能取自于叶 D. 甲可能取自
18、于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乙细胞只释放氧气而不释放 CO2,释放氧气说明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不可能是根细胞,A 正确。丙细胞既不释放氧气也不释放 CO2,丙可能是死细胞,不能进行代谢,即不能- 8 -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和不能进行细胞呼吸释放二氧化碳,B 正确。甲细胞只释放 CO2而不释放氧气,可能甲为叶肉细胞,其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故只释放二氧化碳,C 错。也可能甲是茎细胞,只能进行细胞呼吸释放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17.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生命
19、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细胞分化形成不同功能的细胞,但这些细胞也有相同的蛋白质B. 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染色质收缩,但有的基因还在表达C. 癌细胞不能进行正常地分化,机体清除癌细胞与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有关D.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坏死对生物体均有积极的意义【答案】D【解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不同功能的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不同,但这些细胞也有相同的蛋白质,如呼吸酶,A 正确;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但有的基因还在表达,B 正确;癌细胞是正常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细胞凋亡可以清除体内癌细胞,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C 正确;细胞的分
20、裂、分化、衰老对生物体发育、正常生命活动均有积极的意义,而细胞坏死是非正常死亡,对正常生命活动不利,D错误。18.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 DNA 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 cd 段某个时期B. 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 cd 时期的细胞都含有 23 对同源染色体C. 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赤道板和纺锤体都出现在 bc 时期D. 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 ef 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相同【答案】A【解析】- 9 -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d 段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减
21、数第二次分裂不含有同源染色体,A 项正确,B 项错误;赤道板为假想的平面,纺锤体出现在前期,bc 段为间期,C 项错误;ef 时期代表有丝分裂后期、末期,末期染色体数目减半,D 项错误。19.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某细胞合成了胰岛素意味着该细胞已发生了细胞分化B. 癌细胞的形成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 细胞的衰老、凋亡和坏死都受基因的控制D. 人的造血干细胞和成熟红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能出现周期性变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叫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凋亡是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随着增殖次数的增多,
22、细胞逐渐衰老,细胞增殖能力减退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解: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某细胞合成了胰岛素意味着该细胞已发生了细胞分化,A 正确;B、癌细胞的形成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B 错误;C、细胞的衰老、凋亡都受基因的控制,坏死受环境的影响,C 错误;D、人的造血干细胞可以连续分裂,细胞的染色体数目能出现周期性变化,成熟红细胞不能分裂,染色体数目不能出现周期性变化,D 错误故选:A考点:细胞癌变的原因;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细胞的分化;细胞凋亡的含义20.取 1 个含有 5 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用 15N 标记细胞核中的 DNA
23、,然后放在含 l4N 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在第二次分裂后期含 15N 染色体条数及分裂结束后形成的细胞中含 15N 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A. 5 5 B. 5 10 C. 20 0-20 D. 10 0-10【答案】D【解析】DNA 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因此第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5 对同源染色体都含有含 15N,只是每一条染色体上的 DNA 分子中,一条链是 15N,一条链是 14N,第二次有丝分裂,经过间期复制,- 10 -每条染色体上含有 2 条染色单体,一条染色单体是 15N 和 14N,另一条染色单体只含有 14N,该细胞中共含有 5 条染色单体含有 15N,5 条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南省 海南 中学 2018 届高三 生物 学期 第三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