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辉县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河南省辉县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辉县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辉高 18-19 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第卷(选择题 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王国维的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 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C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 D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公天下”
2、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C.制度法令的统一 D.更有利于皇帝集权3费孝通说:“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他描绘的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是( )A “家国同构”理想的表现 B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C “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 D分封制森严等级的反映4 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
3、( )A.宗法制要求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D.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5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这一“回潮”的历史时期是( )A秦汉 B隋唐 C魏晋南北朝 D明清6. 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 ,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A神话
4、皇权,万世一统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D皇位从二世三世至于千世万世,传之无穷7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 ,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注:分封制) 、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 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A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C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2 -8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 “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其相似作用是( )A
5、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 B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限制、监督了皇权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9 明史专家吴晗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这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A B C D10明成祖时, “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
6、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11.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这一做法( )A. 造成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统治 B.为后世完善地方行政提供经验C. 加强了皇帝的君主专制权力 D.正确吸取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12.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
7、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 )A. 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 选官须注重才学C. 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 选官应注重品行1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中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义官制(义臣将兵制) ,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奏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A B. C
8、D. 14 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宋官员人浮于事 B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D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15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 10 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A分割地方权力 B对地方官的监察C发挥文官作用 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 3 -16(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 子 弟 邑 者 , 朕 将 亲 览 , 使 有 列 位 焉 。”于 是 藩 国 始 分 , 而 子 弟 毕 侯 矣
9、 。 汉 武 帝 此 举 的 意 图 是 ( )A施恩与诸侯子弟 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 D削弱诸侯王的力量17.元史: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A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C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D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18下面是某电视
10、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19.西周时期,中国产生了分封制,同时期希腊却实行公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民主制度。与中国相比,古希腊所具有的特殊条件不包括( )A山多地少,三面环海,岛屿众多的海洋地理环境 B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C工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辉县市 高级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