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第二中学等四校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第二中学等四校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第二中学等四校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7 年下半年高二四校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赋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它的产生,承沿了“诗六义”之一“赋”的表现手法,是诗经基础上的发展。赋之名称由诗经而来,它与诗经有着密切关系。赋与楚辞也有承继关系,只要细读楚辞作品即可发现:楚辞中出现了铺陈现象,有些篇章显然已具备较多赋的成分。但是,楚辞毕竟又不同于赋。楚辞内容长于“言幽怨之情” ,抒情成分浓;而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抒情成分淡,咏物说理多。宋玉的风赋 钓赋 ,内容为咏物,以不带抒情成分的客观者口吻描述,符合“直书其事” 、 “体物写志”特征。严格说,楚辞也应是赋的近源。赋在战国后期形成,秦时只产生了一些杂赋
2、。到汉朝,突发勃兴,涌现出大量的赋家及其赋作品。汉帝国的强盛,使帝王贵族奢侈淫逸之风滋长,伴之而成的,便是歌功颂德文学的畸形发展;汉代献赋制度的产生,促使文人竞相撰著赋作。但它们过于追求词藻、堆砌铺陈、多奇字僻字,又因长于铺陈,自不免失之繁琐、累赘、堆砌。而文学成就较高的如班固两都赋 、张衡二京赋 ,也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它们对研究汉代社会的政治、历史、文化、风俗、地理、艺术等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赋发展到魏晋,出现新趋势:篇幅减小,题材扩大,抒情成分增多。这种趋势,虽汉时已萌发,并出现了一些抒情小赋,但整个文坛尚未形成风气,且数量不多,故而主宰汉文坛的仍是大赋;而到魏晋时,由于赋在风格特征上逐
3、步趋向于诗歌化,因而在赋史上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建安以后文人作赋,大多旨在抒情,而不注重献赋媚上,这使赋成了抒情工具。这一时期的赋,多半产生于宴席、聚会场合,文人常常即席命题作赋,因而客观上限制了篇幅。赋的题材内容也发生了变化,登临、凭吊、悼亡、伤别、游仙、招隐等内容均出现在了作品中,它们不限于咏物,抒情、叙事、咏物并现,且抒情味增浓,文字趋向清丽,逐步摆脱了汉大赋大段铺陈、堆砌辞藻的陋弊,作品中反映现实、表现人生、追求理想、描画田园山水的内容占了主要地位。如曹植洛神赋 、王粲登楼赋 、陶渊明感士不遇赋等,它们感情真挚,清雅动人,展现了魏晋小赋的清新风貌。这主要是由于赋的作家继承恢复了楚辞的抒
4、情传统,积极接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吸取了建安诗歌的比兴手法,使赋这一文学形式充分发挥了它的特长,减弱或避免了它本身的弊病,体现出了以文寓情、借文寄情的文学特性,从而提高了文学鉴赏性与审美性。- 2 -南北朝时期,赋走上了骈丽阶段,追求形式技巧,讲究韵律音节。这一阶段,赋的内容单薄,文学价值削弱。艺术形式的追求大大强于思想内容,文辞的骈偶化,成了一种时尚,与文坛上崇尚骈丽的风气紧相呼应。赋从开始产生、发展,到南北朝,走过了包括从大赋到小赋到骈赋的历程,对一种文学形式来说,它已走向衰落。唐宋以后,形式上还存在的律赋,已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了。而文赋,从文学价值看,不少作品在文学史上很有地位与影响,如杜牧
5、阿房宫赋 、欧阳修秋声赋 、苏轼赤壁赋等,但仔细辨之,它们已基本上接近散文,丧失了作为赋文体的基本特征,只是标以“赋”题而已,其价值与声誉似乎不能全记在赋的账上了。(节选自徐志啸赋文体的概念及其产生与发展 ,有删改)1. 下列关于“赋”这一文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赋是在“诗六义”之一“赋”的表现手法的基础上产生的,且赋之名称就是从诗经中来的,可以说诗经是赋的源头之一。B. 在汉帝王贵族奢侈淫逸之风滋长和歌功颂德文学的畸形发展的背景下,又正好产生了献赋制度,文人竞相撰赋,因此汉涌现出大量的赋家及其赋作。C. 魏晋时期,出现了赋史上一个新趋势,那就是产生、发展并盛行了篇幅减小、题材
6、扩大、抒情成分增多且风格特征趋向于诗歌化的抒情小赋。D. 南北朝时期,赋发展到了内容单薄、追求形式技巧、讲究韵律音节的骈赋样式,它呈现出艺术形式的追求大大强于思想内容以及文辞的骈偶化的特点。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内容上直书其事,抒情成分淡,咏物说理多。宋玉的风赋 钓赋是以不带抒情成分的客观者口吻来描述事物的。B. 班固两都赋 、张衡二京赋文学成就较高,也有相当的历史价值,对研究汉代社会的政治、历史、文化、风俗、地理、艺术具有一定意义。C. 建安之后赋的题材有了拓展,抒情叙事咏物相互结合,有的感情真挚,如曹植洛神赋 、王粲登
7、楼赋 、陶渊明的感士不遇赋展现了魏晋小赋的清新风貌。D. 唐宋以后的文赋,如杜牧阿房宫赋 、欧阳修秋声赋 、苏轼赤壁赋 ,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要归功于其作为散文文体而不是作为赋文体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辞中有些篇章出现的铺陈现象,已具备较多赋的成分,因而赋与楚辞应有承继关系,楚辞也应是赋的近源。战国后期赋形成了,秦时只产生了一些杂赋。- 3 -B. 建安以后的文人作赋,大多重在抒情,使赋成为文人的抒情工具,并且赋的篇幅大受限制而成短篇,这些是与创作者的主观意识紧密关联的。C. 魏晋时期的赋吸收和继承了楚辞、乐府民歌和建安诗歌的优秀传统,减弱
8、或避免了它本身的弊病,体现了借文寄情的文学特性,提高了鉴赏性与审美性。D. 赋到了南北朝时期,已走过了从大赋到小赋到骈赋的历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来说, 已走向衰落。唐宋以后,形式上还存在的律赋,就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了。【答案】1. C 2. D 3. B【解析】【1 题详解】题干是“下列关于赋这一文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是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章中重要概念含义能力。概念注意“答非所问” “内涵、外延不准” “误划类别” “张冠李戴”等。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答题区间、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C 项, “魏晋时期,产生、发展并盛行了”说法错误,原文是“这种趋势,汉时已萌发” 。故选 C。
9、【2 题详解】题干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 项, “要归功于其作为散文文体而不是作为赋文体了”说法绝对化了,原文有“基本上”“似乎不能全”相关内容。故选 D。【3 题详解】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 项, “这些是与创作者的主观意识紧密
10、关联”说法曲解文意,原文“这一时期的赋,多半产生于宴席、聚会场合,文人常常即席命题作赋,因而客观上限制了篇幅” 。故选 B。【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
11、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 4 -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白米粥江泽涵太阳刚露了
12、脸,风中还夹着霜露的清冷。 “大阿弟,咱快些走哦。 ”安乙一边催,一边提围巾往脸庞遮。“哟,这谁哩?”路人这样问。我说一个亲戚,到山上逛风景去。安乙八年前走的,对这里已模糊了,而他们也早将她的声影淡忘了。她是昨天夜里回的,娘家人走的走搬的搬,就到了我家,她称我奶奶作表叔婆。“小叔婆,他们搬哪儿了,您就带我去”安乙苦苦求着。奶奶一心软就答应了,只交代我千万盯紧了。沿溪而上,见到两株近二丈高的大梧桐,从中间穿过,一路向北。我听得安乙的呼吸越来越不顺了。没一会儿,就到了一座蓝色瓷砖的大院子前,是两幢气派的三层楼,在乡下也算富了。安乙可能做梦都没想到。大门是敞着的,因为姐夫每日差不多就在这时出门的。姐
13、夫?就是安乙的丈夫,以前的丈夫。安乙至今风姿绰约,何况当时?她怀有大志向,嫁给姐夫都快屈死了。姐夫呀,钱、文化、相貌,一样都没有,只山坳里两间瓦房和二亩薄田,仅靠种菜“这么香啊”安乙叫出了声,就是说不上来。香气一缕接一缕的,越来越浓郁, “呀,是白米粥。 ”我没有说出口。安乙一把将我拉到了另一堵墙后面。一个女人走了出来, “哗啦”扇子撑开了,扇子舞,一进一退,一颦一笑。女人叫阿萍,与安乙与我都有些亲,也是我姐辈的。正因此,我至今还称这家男主人作姐夫。安乙当年想尽法子,劝姐夫卖房卖田,到城里去。姐夫不是不上进,他权衡过,除了种- 5 -菜,再无一技,这法混不得,否则,连个退路都没了,他相信种菜也
14、能种出名堂来的。安乙心一横,抛下刚满周岁的儿子,一个人走了。姐夫起先疯了似的,进城找了一个月,也没一点音信。半年后吧,安乙回来了,还带了个男人,是来和姐夫办离婚手续的。姐夫想明白了,该放手时就放手。又过了大半年,姐夫和阿萍好上了,奶奶做媒,把事办了,日子又过起来了。姐夫种菜真就种出了名堂,菜是顶好的,销量也顶大,三年就在这儿造了新房。后来学会了机械化种植,就承包了二十亩地,如今在城里也置了一套房子。阿萍生了一个儿子,也视安乙的儿子如己出,当然瞒着生母的事。她一面养孩子,一面操持家务,有时还带着孩子去田里帮忙,真个没日没夜的忙,颈椎脊椎就是在那时落下病根的。阿萍去年生日,姐夫当着族人的面发誓:“
15、你陪我挨过了最难挨的日子,我永远不会背弃!”羞得阿萍遮脸不及,这该是姐夫说过的最浪漫的话了吧。这些都听奶奶说的。昨晚我也听到一些。安乙进城后,那日子也难,跟过两个男人,攒了点小钱就自己做,四年前嫁了一个款儿,过上了梦想中的生活。近两年,男人生意越做越好,在外面也有了女人,不过对安乙没影响,照样过着自己的日子,就是心里有些莫名的空荡。“快停来润润胃”姐夫的声音飘了出来。“白米粥”安乙的身子颤了一下。姐夫做菜不行,熬粥的功力老道。我尝过几回,稠稀恰到好处,米粒晶莹剔透,泛着一层白珍珠一样的光,一勺猪油,少许葱花,香美得哟 安乙的喉咙似在发哽,再看,眼里已噙了泪花。听奶奶说,姐夫当年也每早为安乙熬粥
16、的。有一日,安乙就手一扬,掀翻了碗:“我喝够了,有种就给我做燕窝粥!”阿萍收起扇子,在石凳落座,一勺一勺吃起来。姐夫自己不吃,也不怎么说话,就坐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妈妈妈妈”大儿子领着小儿子跑出来。“来来”阿萍舀了满满一勺。大儿子张大了嘴,小儿子也张大了嘴,还抢到哥哥前头来。阿萍手一收:“哥哥先来。 ”小儿子有些委屈,还是乖乖收起嘴,在旁等着,笑眯眯看着哥哥吃下, “轮到我啦!”大儿子也笑眯眯看着第二勺送进了弟弟的嘴里。- 6 -四个人都在笑,笑声不大,却像水一样,在院子里千回百转。 “我的儿子啊”安乙两次想冲进去,都被我死死拉住了。她的嘴唇嗫嚅着,终是没说出话,身子一斜,若不是我及时扶住,
17、就倒地上了。笑声还没了,安乙支直了身子, “走吧”她的泪水忍不住地肆虐。安乙的生活不愁一切,但我能明白,她很渴望每天能拥有这样一个早晨。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首段通过安乙的语言和动作,表现出她的迫切心情,也表现出她对曾经婚姻生活的眷念。B. 本文结构可谓匠心独运,故事中藏有故事,其中借助安乙视角写“姐夫”当下的生活,更是耐人寻味。C. 作品中的“我” ,不仅是故事的见证人,能增强故事的真实感,更能贯通情节始末,成为情节发展的有力推动者。D. 本文通过姐夫当下的幸福生活和安乙眼下的缺陷生活相对比,表达了婚姻生活应有情感基础的主旨。5. 小说
18、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请简要分析姐夫的形象。【答案】4. B 5. 明线是安乙探望亲生子(看到亲生子现状) ;暗线是白米粥(“姐夫”为前后两任妻子煮粥,安乙和阿萍不同的婚姻结局) 。好处:不仅让故事叙述得更加集中,而且便于把人物写全写实,凸显人物在特殊环境下的特殊心理体验。通过对比,揭示小说的主旨,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即发人深省) 。 6. 勤劳踏实,颇有主见:没有盲目听从安乙的坚毅,权衡利弊后坚持仲裁;学会机械化种植后承包土地,发家致富。 心胸宽广:面对安乙的背叛,没有憎恨,而是“该放手时就放手” 。疼爱妻子,重情重义:为妻子熬白米粥,当着族人
19、的面发誓不背弃妻子。【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A “对曾经婚姻生活的眷念”错,无中生有,我们知道她肯定懊悔,然而首段没有表现出来;C “成为情节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错, “我”仅是龙套,仅是旁观者, “我”除了盯紧安乙,未做任何其他动作;D “本文通过姐夫当下的幸福生活和安乙眼下的缺陷生活相对比”对,然而“表达了婚姻生活应有情感基础的主旨”错,主旨在于发人深省幸福的意义。- 7 -【5 题详解】试题分析:小说的线索就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也是结构全文的脉络。其目的是用来贯穿全文情节,把全文的人物、事件串联起来,使作品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明线一般是具体的摆在明面的人或物,暗线
20、一般是抽象的藏在暗中的事物、情感或主题。如本文主要是通过人物正面的言行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性格思想特点。【6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题目,此类有关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在分析时,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此题可以从原文中找出有关语段,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把人物性格展现出来。 “没有盲目听从安乙的坚毅,权衡利弊后坚持仲裁;学会机械化种植后承包土地,发家致富”见其“勤劳踏实,颇有主见” ;面对安乙的背叛,没有憎恨,而是“该放手时就放手” ,见其“心胸宽广,宽宏大量” ;为妻子熬白米粥,当着族人的面发誓不背弃妻子,见其“疼爱妻子,重情重义” 。点睛:分析
21、人物形象,往往要从这样一些方面来把握: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从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从具体解法上来看,首先从文本中画出与这个人物言行相关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光明网):中国拥有 3000 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 400
22、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 400 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 0.3-0.4 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23、- 8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 ,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 “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
24、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 45 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吉安市 新干县 第二 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语文 12 联考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