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2018届中考语文二模试题.doc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2018届中考语文二模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2018届中考语文二模试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 2018 届中考语文二模试题(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欢迎参加调研测试,相信你能成功!请先阅读以下几点注意事项:1.本卷共 6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2.答题时,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或空格内。写在本试卷上或超出答题卡规定区域的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24 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4 分)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汉字之美,美在形体,点横撇捺呈现精妙组合; 美在声韵,抑扬平仄传递音律和谐;美在 (含义 意蕴) ,丰富隽永表达深刻内涵
2、。 如今,以“书写的文明传承,民族的未雨绸缪”为活动宗旨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刮起了“最眩民族风”,在“2018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江苏站的比赛中,淮安市代表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力拔头筹。7 月,我们将在央视黄金时段的“2018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中看到我市选手的精采表现。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 (1 分)缪: 改正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2 分) 改为 ; 改为 结合语境,从文段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1 分) 2.下面这段文字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的意思)(4 分)随着共享单车经营模式的成功,“共享”从
3、交通出行向空间使用、医疗健康、物品租赁以及文化产业领域转移。业内人士预测,按照当前发展态势,到 2020 年共享经济规模占 GDP 比重至少会达到 10%以上。共享书店,是共享经济在文化领域的实践。它改变过去书籍销售“一锤定音的模式,让书籍实现从个人阅读到共享阅读的转换,实现知识的交流和文化的共享,于推广阅读而言也有好处。修改一: (2 分)修改二: (2 分)3.名著阅读。(8 分)请选出错误的一项。 ( ) (2 分)2A.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姨妈让汤姆刷墙。汤姆一心想着玩,就变着法子让其他孩子替他来刷墙。孩子们为得到刷墙的机会,送给他苹果或其它各种小玩意。 B.在“洞中历险”这一情节中,汤
4、姆和蓓姬在洞中面临困境,蓓姬害怕到了极点,汤姆则沉着勇敢,尽力安慰蓓姬。C.汤姆背不出圣经,但他却通过找别人换票的办法从班主任那里得到一本圣经。 D.汤姆和蓓姬在洞中经历了黑暗、孤独、饥饿、死亡的威胁,最终通过用风筝线探寻出口的方式走出山洞,脱离危险。阅读水浒传中的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6 分)那人便把船略拢来凑在岸边,一手把竹篙点定了船,口里大骂着。李逵也骂道:“好汉便上岸来。”那人把竹篙去李逵腿上便搠。撩拨得李逵火起,托地跳在船上。说时迟,那时快。那人只要诱得李逵上船,便把竹篙望岸边一点,双脚一蹬,那只渔船一似狂风飘败叶,箭也似投江心里去了。李逵虽然也识得水,却不甚高,当时慌了手脚。那人
5、也不叫骂,撇了竹篙,叫声:“你来! 今番和你定要见个输贏!”便把李逵胳膊拿住,口里说道:“且不和你厮打,先教你吃些水。”两只脚把船只一晃,船底朝天,英雄落水。两个好汉扑通地都翻筋斗撞下江里去当时宋江、戴宗看见李逵被那人在水里揪住,浸得眼白,又提起来,又纳下去,何止淹了数十遭。(1)选段中“那人”指的是谁?(2 分)(2)联系相关情节,简要概括这场打斗。(4 分)4.名句填写。 (-为必答题;-题为选答题,从中任意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改前两题)必答题: (8 分)最爱湖东行不足,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爱惜芳心莫轻吐, 。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山
6、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名句是 , 。选答题:已知泉路近, 。 (夏完淳别云间)李杜诗篇万口传, 。 (赵翼论诗 ) ,不下旧帘遮。 (葛天民迎燕 )3诗家清景在新春, 。 (杨巨源城东早春 )二(66 分)(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 5-6 题。(6 分)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3 分) 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
7、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3 分)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 7-11 题。(25 分)【甲】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刘义庆人琴俱亡 )【乙】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
8、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呜呼,
9、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 飨!4(韩愈祭十二郎文节选) 【注释】十二郎:韩愈的侄子殁:死。业:继承。志气:精神。窆(bin):下葬。尚飨:享用祭品。7.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2 分)生 不 能 相 养 以 共 居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6 分)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语时了不悲 便径入坐灵床上 不克蒙其泽矣! 毛血日益衰 敛不凭其棺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 10.阅读【甲】文思考: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 后又
10、写他“恸绝良久”,这是不是矛盾?请作分析。(4 分) 11.请分析【乙】文的写作特点。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两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5 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 12-15 问题。(17 分)又见古时秋月明田毅青飘起裙裾,凉爽宜人,不失温和的,是初起的秋风。洒满千江,一地银光,满目清澈的,是久别的秋月。从喧嚣的马路、霓虹闪烁的街头回到院里,眼前突然出现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一轮清澈皎洁的明月,高悬在如洗的夜空,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洒了一天的银辉,一地的清光,千江有水,千江有月,万里无云,万里青天。一阵风吹来,带着淡淡的清凉、温和与宁静。被一夏的燥热折磨的身心,一时适应不
11、了这种人间到天上的境遇,放下一切,在空旷的院里呆呆地、静静地享受这美好的仿佛不属于人间的时光,唯恐有人打 破了这份5宁静,打碎了这仿佛仙境般不真实的梦。也许是前生的宿缘,不知为什么从小对月亮情有独钟。一直觉得太阳是温暖的、炽热的,象征着世界的阳刚、生命的勃勃生机。万物生长靠太阳,日光提供我们物质世界的生活,但总多了些尘间的烟火味道,烈日下的奔波象征生命的劳碌和无奈。而月亮则是温柔的、静美的、沉思的、梦幻的,象征仙境与飞升。当我们面对太阳时,脚步是奋斗的,是坚定的唯物者,而月下对影时,会发现一切都有些不真实,关于世界、关于宇 宙、关于自我与灵魂。一直佩服祖先的智慧,虽然在向外征服世界,发展自然科
12、学方面,古人确实探索得不够,然而若论感受人与自然,天人合一,丰富深邃的意境与语言文字,却不可企及。每每觉得“春花秋月”一说,真是最妥,花在春,月在秋,各得其境。虽有千古一诗春江花月夜之美,但秋月才最能表达月之气质。月性本以清凉为象,春虽温华,不足以显其明镜心地;夏则郁热,不足以展其清明;冬则过寒,有加霜之凄凉。唯秋高气爽,金白水清,天高云淡,一天如洗,碧空为台,秋风为乐,一盘银月,清光无边,天地为魂,才是月之最上境界。世上的诗词歌赋佳音妙曲,少不了明月的主旋律,想那唐诗、宋词,若无春花秋月,不知会失去多少美丽的背景。而关于太阳的诗,古今中外都很有限,月光更适合入酒、入诗。喜欢月亮的人,应是浪漫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淮安市 清江 2018 中考 语文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