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学案(无答案).doc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学案(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学案(无答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沁园春长沙学习目标1、 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2、 品味关键3、 把握词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教学重点:1、品味词中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2、领会毛泽东同志宽广的胸襟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精神。教学难点:1、词人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 “悲秋”情调。2、深刻领会“浪遏飞舟”的含义。【问题情境】一背景:这首词作于 1925 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但陈独秀看不到革命力量,想把革命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毛泽东看到了革命力量,看
2、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而这年 10 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追忆了昔日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豪放词,巧妙地回答了革命领导权问题。二、了解作者,背景,文体知识1、毛泽东,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2、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 1925 年。3、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诗一
3、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它原本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初起是称“曲子”、“杂曲子”和“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或“诗余”。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的分类:词依字数
4、的多少分为 。词的流派: 。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风格。豪放派作品气势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 等。自主探究】1、本文塑造一个主人公形象,是谁?为了塑造这一形象,作者用了哪些关健词语?2、调整开头三句词的正常语序并简要说说它们的大意3、赏析写景句写了哪些景?选景视角有何特点?按照怎样的顺序描绘眼前之景?写景手法有何特点?找出呈现景物表现力的词语,呈现的画面有何特点?画面特点:词的寒秋景物的基调和一般旧诗词中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有何不同?为何?4、“携来百侣曾游,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宜宾市 一中 高中语文 沁园春 长沙 答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