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集宁一中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注意事项:1共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共 9 分)20 世纪 60 年代初“生态觉醒”运 11 动使人们意识到“城市不是人类最佳的生存环境”,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生态旅游”应运而生。国内外专家认为“生态旅游”应具备三大标准: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旅游对象应该受到保护;要有社区的参与。生态旅游的保护性要求旅游
2、者,旅游从业者以及当地居民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能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这就要求生态旅游的开发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传统旅游的最大受益者是开发商和游客,而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和当地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如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旅游活动产生的各种污染等,主要由当地居民承担。生态旅游则强调当地社区的居民是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并应当公平地获得分配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机会。通过生态旅游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不但可以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态侵略悲剧再现,更能提升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热情和积极性。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只有让当地居民受益,
3、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同时,生态旅游开发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旅游的开发是目前生态资本产业化最为常见的做法,也是通过市场手段使生态资源货币化的最有效的途径。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客观条件是充分的,多样的民族风情、独特的自然资源、珍贵的人文古迹与厚重的“丝绸之路”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富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景观。2015 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确定了新疆、宁夏、青海等地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作用,为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随着丝绸之路经济2带战略的推
4、进,西部地区的交通、能源、水利、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将迎来大发展,区域间人员、物资、信息交流也日益充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直以来困扰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和区位劣势问题。独具西部风情的旅游景观,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使西部民族地区开发生态旅游成为可能,但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如缺乏科学、统一规划,盲目开发;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者、经营者及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针对这些问题,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加大基础研究扶持力度,坚持统一规划、科学有序开发生态旅游;还要完善生态旅游法规,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强化生态旅游理念,
5、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民众基础;此外,还可以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建设,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步伐。(摘编自岳一姬民族地区怎样打好生态旅游牌)下列对“生态旅游”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生态旅游”起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初,是人们因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而发起的“生态觉醒”运动。B.生态旅游的保护性是要求所开发的旅游地区的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应受到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C.生态旅游强调让当地居民积极出去旅游,从旅游中获益,从而提升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D.开发生态旅游,要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防止“靠山吃
6、山,靠水吃水”的悲剧再现。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文章列举了“生态旅游”应具备的三大标准:旅游对象、保护性及社区参与,并对保护性进行了重点阐述。B.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归纳出“生态旅游”的要点:让当地居民受益、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资金。C.文章列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推进的例子,论证了西部民族地区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区位劣势等问题。D.针对“民族地区怎样打好生态旅游牌”这一论题,文章先阐释概念,再分析生态旅游的优势,最后表明态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3A.如果开发旅游不能兼顾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就可能对
7、当地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B.如果开发旅游忽视社区参与,就可能导致当地仍处贫困的居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再现生态侵略悲剧。C.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是基础设施落后和区位劣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为之带来改变的契机。D.地区资源优势及国家的政策机遇,可使生态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完全解决,从而促进这些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3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4-6 题。胡杨人家 刘之蔚分布在额济纳荒漠里的黑水城、红城还有无法考证的大同城,在国人的感情世界和历史记忆里是复杂和纠结的。这里曾经的一切,胡人、党项人、土尔扈特人、蒙古铁骑、丝绸之路、居延海、黑水河、耶律阿保机
8、、成吉思汗、萧太后、科兹洛夫、黑将军如今谁又在乎过?谁又知道,额济纳就是党项语发音的“黑水城”?每年的九月下旬,黑水河的上游水闸都要放水,额济纳沿黑水河生长的胡杨林仿佛一夜间被镀上了金色。因为得到黑水河的滋润,这里的胡杨林要比其他地方的早黄一个月左右。日出之前赶到二道桥,当走到四道桥,已接近晌午时分,刚过了一座新修的木桥,想找个地方交个“地税”但见有一处胡杨林煞是茂密,便不及细想一溜小跑往里钻了进去。不曾想到在这林子掩映之下居然“藏”有毗邻的两座蒙古包,心中不禁窃喜,直奔去。从外观上可以判断出,这两座蒙古包不是旅游区常见的忽悠游客的山寨包,而是真的有人在此居住。此时胡杨林外飞沙走石,而林子里安
9、静得仿佛时间都为此凝固了。见蒙古包开着门,没敢靠近,朝里吆喝了声:“家里有人吗?”随着应答声,门里探出一张中年妇女的脸,黑里透红带着油光,乐呵呵地喊我进去喝茶。晃悠一上午的我此时的确已是口干舌燥、饥肠辘辘,便腆着脸不客气地问:“有吃的吗?”那中年妇女回答脆脆的:“有,跟我们一块吃羊肉饺子吧。 ”“我还有朋友在林子外,能一块来吃吗?要多少钱?”我有点儿得寸进尺了。4这一问,也许有些唐突,只见对方一愣。不知啥时她的身后又多了一张年轻姑娘的脸,有着蒙古人特有的刚毅的线条,煞是好看,姑娘接过话题问道:“你们几个人,还想吃啥?”“有手抓羊肉不?”“有!”回答一们是脆脆的,伴以银铃般的笑声。我就纳了闷了,
10、这哪像是不期而遇,明明是到亲戚家里。便回身招呼伙伴钻进了一座摆着一张折叠餐桌的蒙古包。不一会,蒙古包外由远而近传来一阵摩托车的马达声,循声望去,一个男人出现在门口。老代,这是我真真切切在额济纳近距离见到的第一位蒙古汉子,不高的个头,但十分壮实,一样的黝黑发亮得让城里人无比艳羡的肤色,健康阳光。不曾想到的是,在后面的交谈里我才发现,之前印在我脑海里的蒙古汉子应该是端着苍鹰的姿势,个顶个儿膀大腰圆的摔跤手模样,而老代很浓缩且很腼腆。关系就这么在你一句我两句的沟通中变得融洽起来,就像一壶好茶,浸出物是慢慢地释放出来的。但我还是心里没底,提到了餐费的问题,老代憨憨地说昨天也有人要吃手抓,给了 60元。
11、我没说啥,心里有底了,见他们开始包饺子了,我说:“让我媳妇儿来帮忙包可以吗?”“可以啊,来吧。 ”我又认真地“调侃”了一句:“俺们山东人包饺子,肉馅儿要塞得满满的。 ”老代乐呵呵地回了一句:“没事啊,包成包子就行。 ”饺子是用搁在外面空地上的炉子煮的,到了晚间这炉子就得抬进蒙古包生火烧水取暖。姑娘在煮饺子,我就开始拍照,这时才开始观察老代家周边的一切。荒漠深处的额济纳,秋天显得十分的短促,犹如礼花般缩放的黄色叶片或繁如花海或星星点点,映衬着千年胡杨那遒劲的枝干,美得让人窒息。手抓羊肉上来了,是一整块羊胛骨肉,在甘肃,在青海,在陕西,没少吃手抓羊肉,这回真长见识了。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吃到的最棒
12、的手抓!问起老代,为啥会给我们上这块肉。“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我们就会杀一只羊,用最好吃的肉来招待客人,你们吃完走了,这块骨头,我们洗一洗,拴上一根麻绳要挂在蒙古包上的。 ”5呜呜,我差点没感动得冒泡儿。慢慢聊着,我这才知道,之前最先打招呼的那位中年妇女是老代的丈母娘,而那位年经的姑娘是老代媳妇儿,我的眼镜差点儿没掉地上,这关系一时我都没反应过来。老实说,刚才我把老代媳妇儿当老代女儿了。老代没生气,反而开怀大笑,蒙古人的豪情和大度一览无余。因为忙活我们这顿饭,等我们吃完了,人家一家才开始用餐,怪不好意思的。又等了一袋烟工夫,才最后过去把饭钱硬塞给了老代。之前说好了的:两盘羊肉饺子、一份手抓羊肉,
13、共 60 元。给老代一张,没让他找钱,老代有点不好意思收,这时候,我的态度有点强硬了,必须收下!见他们也喝茶,也不管他们喜不喜欢,留下我摄影包里带的所有的“大红袍” ,挥一挥衣袖,与老代一家人道别,没有相约来年,轻轻地带着一份纯真,我们走了,还觉得有点豪迈。回来的路上,在想一件事儿,如果戴望舒是蒙古族的,他还会不会潇洒地轻轻挥一挥衣袖,撑着那把油纸伞去幽会那丁香般的姑娘?扑哧。(选文略有删改) 4.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3 分)A.标题“胡杨人家”既写出了老代一家生活的环境,又暗指老代家人具有胡杨一样的品格。B.本文时而使用当前流行语和网络语,富有时代气息,但也显得
14、文风不够庄重。C.“我”与老代的邂逅,既颠覆了“我”心目中蒙古汉子的形象,又印证了“我”心目中的蒙古汉子形象。D.文末“我” “与老代一家人道别,没有相约来年还觉得有点儿豪迈” ,表现了“我”的豪爽与洒脱。本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和描写,通过细节展现人手性格,情节曲折,言辞华丽,又不乏风趣。5.文章结尾处化用了哪两首中国现代诗?(4 分)6.请概括老代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 (6 分)3、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7-9 题(11 分)6胡秋原:两岸破冰第一人1910 年出生于湖北黄陂的胡秋原,15 岁时考入国立武昌大学学习理工,后因加入共青团,主编武汉评论,反对蒋介石发动“四一二
15、”屠杀共产党人而遭受白色恐怖的追捕。1937 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回国投身抗战,被任命为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中央日报副总主笔,以及东南日报和香港时报总主笔,并任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教授,创办祖国 、 民主 、 政治文化及评论等刊物,宣传全民族抗战。1948 年,胡秋原当选为国民党政府首届立法委员,1950 年去台后仍任立法委员、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大学教授,独立主办中华杂志 。胡秋原一生著作等身,达 100 余种 3000余万字。他一生都在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四方。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后,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胡秋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他曾说,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大陆不能没有台湾
16、,没有台湾便失去屏障;台湾不能离开大陆,离开大陆便成了国际孤儿。两岸必须统一在一起,否则两边都要受到损害。他特别强调:台湾想离开大陆搞独立,不但在政治上不可能,在经济上也做不到,如硬要分裂出去,受苦的还是台湾民众。1988 年 4 月,胡秋原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被公推为荣誉主席。9 月12 日,他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偕夫人敬幼如、长女胡采禾及“统一联盟”代表,由美国旧金山直飞北京,是为海峡两岸隔绝 40 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高层人士,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到达北京的当日,胡秋原就得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的亲切接见。胡秋原充满激情地说:“20 世纪中华民族多灾多
17、难,民族分裂的状况至今依然存在,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尽快地结束这个不幸。于是,我不管三不不三不,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与主席共商国是。 ”之后,胡秋原应邀前往北京大学演讲,面对数千名师生,他慷慨激昂地说:“祖国大陆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制造原子弹、氢弹和使卫星上天,说明中国人能强;台湾的经济建设,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说明中国人能富。如果我们中国能够统一,很快就可以富强起来。 ”话音刚落,全场爆发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他穿梭于大陆各地参观、访问,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刮起了一股“胡秋原旋风”,也惹恼了李登辉。1988 年 9 月 21 日,也就是胡秋原与邓颖超握手言统一的第六天,李登辉主持的国民党中常会开
18、除了胡秋原长达 50 年的国民党党籍。在国民党执政机构中甚至有人叫嚣要“法办”胡秋原。7面对台岛当局的“法办”闹剧,胡秋原十分坦然,在完成行程逾万公里、长达 36 天的观光访问后,于 10 月 18 日凯旋返台。途经香港,他坦然对记者说:“我是公开去内地,我也是很光明地回去,我的话也是公开的,我没有得到共产党什么好处,我不过是讲了国共要谈判,两岸要统一,现在我更加强了这个信念最重要的是,我是一个中国人,只要中国人不开除我,我做中国人到底了!我相信没有人再开除我的国籍,我还要尽做中国人的力量。 ”飞机抵达台北机场后,面对数百名欢迎者,胡秋原即席演说,再次强调:“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责任,是为中华民
19、族的共同将来而筹谋。台湾一旦脱离祖国大陆,无论有多么成功,在国际强权环境下,都没有安全可言,前途都是暗淡的。因此,未来只有朝统一发展。 ”1990 年 5 月 27 日,台湾师范大学为胡秋原举行 80 寿辰演讲会,时年 91 岁的陈立夫面对上千名与会者微笑着说:“秋原这个人很勇敢,有浩气,他觉得海峡两岸今天应该讲和,不能再相互攻击,结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人忽然跑到北京了”话音刚落,全场立刻爆发起雷鸣般的掌声。(选编自谢远笋大家精要:胡秋原)【相关链接】胡秋原(1910-2004)湖北省黄陂人,著名史学家、政论家和文学家。生平著作等身,达100 多种 3000 余万字。中国国民党党员,台湾
20、资深立法委员,中华杂志发行人,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1989 年,美国传记学会将胡秋原列入国际著名领袖人名录,并颁发奖状。2004 年 5 月 4 日,94 岁的胡秋原荣获“中华文艺终身成就奖” 。胡秋原深受顾炎武“明道教世”精神的影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不畏艰险,屡屡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历经顿挫而矢志不渝。非议和谪贬,都无损于他的风骨。郑学稼先生曾说:“胡秋原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镜子。 ” (谢远笋胡秋原大家精要)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A.开头三段主要概述了胡秋原早期的一些经历,突出了他的学术成就,为下文写他促进两岸统一的事迹做铺垫。B.进入 20
21、 世纪 80 年代后,因为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所以胡秋原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以适应时代的要求。C.1988 年 9 月,胡秋原飞抵北京,成为海峡两岸隔绝四十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人士,他也因此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D.本文主要写了胡秋原的“破冰之旅” 。胡秋原在访问大陆期间,从高层到民间,穿梭于各8地,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E.胡秋原的破冰之举及民族和平统一的主张虽然遭到李登辉政府的强烈阻挠和反对,但也得到了一些知名人士的理解和高度赞扬。8.胡秋原为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做出了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分)四、古代诗文阅读(37 分)(一)文言文阅读(2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蒙古 集宁 一中 校区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上学 期期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