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 T 1799.10-2014 信息服务管理规范 第10部分:其他专业类服务管理 网格化社会管理系统.pdf
《DB21 T 1799.10-2014 信息服务管理规范 第10部分:其他专业类服务管理 网格化社会管理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21 T 1799.10-2014 信息服务管理规范 第10部分:其他专业类服务管理 网格化社会管理系统.pdf(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35.020 L 70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 21/T 1799.102014 信息服务管理规范 第10部分:其他专业类服务管理 网格化社会管理系统 ITSM SpecificationPart10: Other professional category service management Gridding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 2014 - 07 -15发布 2014 - 09 - 15实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1/T 1799.102014 I 目 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
2、定义和缩略语.1 4 要求.2 5 业务系统设计.2 5.1 业务说明.2 5.2 业务流程.2 5.3 监督中心.4 6 系统规划设计.4 6.1 设计原则.4 6.2 系统架构设计.4 6.3 数据管理规划.5 6.4 应用系统规划.7 6.5 信息安全规划.8 6.6 系统运行环境.9 7 系统实施.9 7.1 系统建设.9 7.2 系统测试及试运行.9 7.3 系统验收.9 8 技术支持.10 9 项目监理.10 10 服务规划.10 10.1 日常管理.10 10.2 数据维护.10 10.3 应急管理.10 参 考 文 献.12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大连市西岗区网格化社会管
3、理系统.13 DB21/T 1799.102014 II 前 言 DB21/T 1799信息服务管理规范分为10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管理 第3部分: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和维护管理 第4部分:软件服务管理 第5部分:数据加工和处理管理 第6部分:内容和增值服务管理 第7部分:数据库服务管理 第8部分:电子商务服务管理 第9部分:信息化工程监理 第10部分:其它专业类服务管理 本部分是DB21/T 1799的第10部分。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与编写制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
4、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大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共大连市委政法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辽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大连运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大连软件行业协会、大连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大连市西岗区信息中心、大连市西岗区365市民大楼服务中心、大连理工大学、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周传东、韩雪、马丽群、董杰、叶淑芳、李中砥、王爽、孙鹏、尹宏、牟楠、杨万清、冯卫民、徐鑫、张志刚、张宗民、金海艳、付英超、王大贺、谷锐、郑长征。 本标准于二一四年七月十五日首次发布。 DB21/T 1799.102014 III 引言 0.1 综述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类
5、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矛盾不断加剧。如何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党和国家在新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所以,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为人民群众服务,通过创新社会服务来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在于社会服务的创新。 现行的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社会管理服务模式,因其人员配置、工作模式等的制约,已无法让政府开展的各种工作能够细腻度的渗透到每一个群众中去。因此,急需一种新的管理服务模式
6、来为群众提供更加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的管理服务。 0.2 网格化社会管理 网格化社会管理是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以省、市、区、街道、社区、网格为区域范围,以事件为管理内容,以处置单位为责任人,通过网格化社会管理平台,实现信息联动、资源共享的一种社会管理新模式。 网格化社会管理依托统一的社会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将所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网格(一般把1个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把人、地、物、事、组织等内容全部纳入其中,实施精细化、信息化、动态化社会服务管理,是社会管理方式的一种革命和创新。 0.3 网格化社会管理的必要性 推行网格化社会管理是实现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也是维护最广大
7、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 1.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管理手段数字化,包括管理对象、过程和评价的数字化,保证管理的敏捷、精确和高效; 3.是科学封闭的管理机制,不仅具有一整套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而且上报、分流、办理、反馈、评价、归档六个步骤形成一个闭环,从而提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网格化社会管理,政府能够主动发现,及时处理,加强政府对社会的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将问题解决在居民投诉之前,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今天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 0.4 网格化社会管理系统 通过网格化社会管理系统,采集、管理社会基础数据资源和地理
8、空间信息;反映社情民意,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及早预防和化解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快速响应和处置重大社会事件。实现规范社会管理流程、提高行政效能、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的网络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网格化社会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首先形成了主动管理服务的良好态势。二是通过畅通民意渠道,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三是通过整合服务资源,提高了社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四是通过严格DB21/T 1799.102014 IV 规范管理,强化了干部队伍素质和作风建设。因此,网格化社会管理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模式。 DB21/T 1799.10-2014
9、 1 信息服务管理规范 第10部分:其他专业类服务管理 网格化社会管理系统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提供网格化社会管理系统时,业务系统设计、系统规划设计、系统实施、技术支持、项目监理、服务规划等的一般要求和规则。 本规范适用于实施网格化社会管理系统建设运行的各类组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21/T1799.2 信息服务管理规范 第二部分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管理规范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DB21/T 179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
10、用于本文件。 3.1 网格 grid 社会管理的基本单位,根据社会管理工作的需要,按照一定原则划分的、边界清晰的多边形实地区域。 3.2 事件 event 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社会生活秩序或社会环境受到影响或破坏,影响人民安居乐业引发的活动、状态。 3.3 网格员 grid staff 在指定网格内巡查、上报事件、并核实反馈事件信息的工作人员。 3.4 监督中心 supervision center 实现事件信息收集、事件处理结果监督及管理状况综合评价等功能的组织机构。 3.5 事件指挥中心 event command center 实现指挥和协调专业部门、分流事件处理任务、反馈事件处理结果等功
11、能的组织机构。 DB21/T 1799.10-2014 2 3.6 终端设备 terminal device 经由通信设施向系统输入基础资源数据或事件数据等或接收系统输出处理后的基础资源数据或事件数据的设备。 3.7 地理空间数据 geospatial data 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网格数据和人、地、物、组织的空间分布特征的数据。 4 要求 本部分遵循DB21/T 1799.1的一般原则和要求,重点描述网格化社会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规划设计、建设验收、运行维护等。 网格化社会管理系统的一般原则和要求,参照DB21/T 1799.1执行。 实施网格化社会管理系统,应同时使用DB21/T 1799.
12、1和本部分。 5 业务系统设计 5.1 业务说明 a) 应提供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功能,实现手工录入、外部数据导入等多种灵活方便的数据采集方式; b) 应提供社会事件协调处理功能,实现从事件上报到事件最终办结的全部处理操作; c) 应提供工作人员记录日常工作的功能; d) 应提供对重大社会事件指挥调度的功能,实现基础资源数据、地理空间信息与事件处理的联动; e) 应提供维护和展示地理空间信息的功能,并实现地理空间信息和基础资源信息等的关联; f) 应提供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和发生的社会事件进行考核和评估的功能; g) 应提供工作人员在终端设备中进行以上操作的功能。 5.2 业务流程 可采用“六步闭
13、环法”作为系统中的事件处理流程。包括:事件上报、事件分流、事件办理、事件反馈、事件评价、事件归档六个步骤。具体流程参看图1。 DB21/T 1799.10-2014 3 图1系统事件处理流程 5.2.1 事件上报 事件上报途径包括网格员通过终端设备现场上报、市民通过热线电话举报、辖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上报等。 5.2.2 事件分流 各级的指挥调度中心在接到上报事件后,依据事件的性质对事件分流。分流的方向可以是分拨到同级的其他业务部门、下派到下级部门或上报至上级部门。 5.2.3 事件办理 业务部门对接受到的事件进行处理。可采用处理的方式包括:办理、完成、办结等。 5.2.4 事件反馈 事件办结
14、后,应自动流转到事件上报人处。由其对事件处理结果检查,对处理结果满意则“通过”进入评价环节,对处理结果不满意则“不通过”重新进入办理环节。 5.2.5 事件评价 应对反馈通过的事件进行评价,评价对象应包括事件处理过程和参与事件处理的人员。 5.2.6 事件归档 事件评价后,系统应自动对事件归档。 DB21/T 1799.10-2014 4 5.3 监督中心 a) 可对在办的事件进行催办和督办等操作; b) 应由监督中心来对事件进行监督; c) 可在市、区、街道分别设置监督中心,也可在市或区级设置一个统一的监督中心; d) 若存在多个监督中心,每个监督中心应只能监督自己辖区内上报的事件。 6 系
15、统规划设计 6.1 设计原则 a) 系统建设中应注重整合和共享已有资源; b) 应保持系统的开放性,宜预留标准的业务操作接口和数据交换接口; c) 应符合建设方的整体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6.2 系统架构设计 6.2.1 与其他系统的关联 a) 应考虑与横向、纵向系统间的互联互通; b) 与其他系统间的协同应用可采用webservice方式。 6.2.2 基础设施要求 a) 系统基础设施应具备安全性、健壮性及可扩展性; b) 系统基础设施应支持系统数据的分布式存储。 6.2.3 功能模块 a) 应包括地理空间系统、基础数据库系统、事件处理系统、指挥调度系统、日常工作系统、考核评估系统、终端系统
16、等; b) 地理空间系统和基础数据库系统应提供网格化社会管理系统所需的空间地理信息、“人、地、物、组织”信息及其他信息; c) 系统基本功能框架应符合图2的规定。 DB21/T 1799.10-2014 5 图2系统基本功能框架 6.2.4 系统基本性能 a) 终端平台与基础数据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时间不宜超过30s; b) 基础数据平台与其他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时间不宜超过20s; c) 业务数据查询的系统处理时间不宜超过20s,业务数据统计的系统处理时间不宜超过30s; d) 地图初始化的系统处理时间不宜超过30s,地图操作的系统处理时间不宜超过20s。 6.3 数据管理规划 6.3.1 地理
17、空间数据 a)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应包括基础地形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为网格划分、部件采集和事件定位等提供统一的空间位置参照; b) 基础地形数据应包括行政区划、道路、铁路、建筑物、绿地和河流、海洋等内容; c) 基础地形数据应采用矢量数据,并符合表1的规定; d) 基础地形数据应基于1:5001:2000比例尺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再加工处理(实地调查和修测); e) 遥感影像数据空间分辨率宜为0.1m0.5m,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宜大于2m; 数据种类 矢量形式 位置信息 核心属性信息 行政区划 面 行政区域边界 行政区域名称;行政区域等级记 DB21/T 1799.10-2014 6 道路 面或线
18、 道路边线组成的闭合多边形或道路中心线 道路名称、类别、等级 建筑物 面 建筑边界 建筑名称、门牌号码地址 绿地 面 绿地边界 绿地名称、等级 水体 面 水体边界 水体名称、类别、等级 表1 基础地形数据要求 6.3.2 “人、地、物、组织”数据 a) 数据应包括人、地、物、组织四个方面且可以互相关联。 b) “人”应包括基本人员数据、重点服务人员数据、救助人员数据、重点管理人员数据等; c) “地”应包括房屋住宅数据、重点部位数据、特种行业数据、重点场所数据等; d) “物”应包括重点设施数据、重要物品数据、防空设施数据等; e) “组织”应包括机关单位数据、企业数据、事业单位数据、社会组织
19、数据、基层组织数据等; f) 应对上述数据进行质量检查,检查应内容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 g) 应按照数据属性对数据进行分类管理; h) 应以“地理空间数据”标识出“人、地、物、组织”的地理空间信息。 6.3.3 业务数据 a) 业务数据应包括上报、分流、办理、反馈、评价、归档等事件处理环节的数据; b) 业务数据中的时间数据宜以“YYYY-MM-DD hh:mm:ss”的格式记录,取值可为与授时服务器同步的服务器时间; c) 事件发生位置数据应包含事件发生所在区(县)、街道(镇)、居委(村)、网格、地理位置坐标等; d) 事件简述数据可包含文字、图片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 e) 在事件处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21 1799.10 2014 信息 服务 管理 规范 10 部分 其他 专业 网格 社会 系统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6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