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家国天下6.1求谏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家国天下6.1求谏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家国天下6.1求谏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2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课标定位,学习建议,本单元内容涉及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历来是以“家国天下”的理念治理国家、统治百姓的。在封建帝王时代,政治是以君主为中心的,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在君主手中,一切国家政务均由君主一人听断,由此极易产生个人专断。因此,君主的个人素质、品德、能力在封建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单元所选的求谏一文所论及的君主纳谏问题就属于君臣关系的范畴。然而随着封建社会的衰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萌芽,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对封建秩序展开了批判。黄宗羲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的明夷待访录一书,对专制政体的诸要素进行了系统的反思与批判,表现出了早期民主思想。在原君一
2、文中,黄宗羲首先论述了君主的起源,指出君主的职责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释害,君主与天下的关系应该是“天下为主,君为客”。,课标定位,学习建议,课文分别选自吴兢的贞观政要和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都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文化的经典作品。前者体现的是君主专制框架之内的治国之术,唐太宗作为一位开明的君主,能够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一人专权可能产生的弊政,为中国封建社会盛世局面的开创奠定了基础。后者则是在封建社会末期,进步知识分子跳出君主专制的框架,针对君主专制所作的清醒而深刻的批判与反思。一为帝王治国思想的总结,一为对帝王专制的批判,两篇课文相互对照,可以使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
3、,并汲取其中的精华。,课标定位,学习建议,课标定位,学习建议,1.学习课文之前,应首先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与政治思想的概况,像“家天下”的思想、民本思想等,以便对中国封建政治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贞观政要是对封建盛世帝王治国思想的总结,体现出的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明夷待访录则是对帝王专制制度的批判,体现出的是对君主专制的否定。学习时,可以对两篇课文加以对比进而来认识君主专制存在的合理性与弊端。 3.两篇文章都是说理性很强的文字,除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之外,还应学习课文的论证方式,像求谏中丰富的论证方法、原君中对比论证的运用等。,6 求 谏,贞观政要体现的是君主专制框架之内的治国之术,唐太
4、宗作为一位开明的君主,能够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一人专权可能产生的弊政,为中国封建社会盛世局面的开创奠定了基础。学习本文,要了解贞观政要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新课助读,自主梳理,吴兢(约669749),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迁右拾遗内供奉。唐中宗时,改右补阙,累迁起居郎、水部郎中。唐玄宗时,为谏议大夫,修文馆学士。他以直言敢谏出名,被称为一代诤臣。著有贞观政要等多部史书。,新课助读,自主梳理,贞观政要写于开元、天宝之际。是一部记载李世民政绩及君臣论政的历史著作,全书40篇,合为八卷。当时的社会仍
5、呈现着兴旺的景象,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政治上颇为敏感的吴兢已感受到衰颓的趋势。为了保证唐王朝的长治久安,他深感有必要总结唐太宗君臣相得、励精图治的成功经验,为当时的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贞观政要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政治目的而写成的,所以它一直以其具有治国安民的重大参考价值,而得到后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1.注字音,新课助读,自主梳理,2.解多义,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3.辨用法,新课助读,自主梳理,4.分古今,5.明句式 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 定语后置句 下为百姓所怨 被动句 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 定语后置句,新课助读,自主梳理,6
6、.积名句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 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1.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必须极言规谏。点评:唐太宗的一席话道出了他对于谏诤的看法。他先是用比喻、类比的方式,指出就像必须照镜子才能看到自己的面容一样,皇帝要知道自己的过失,也必须依靠忠正之臣的谏诤。接着,唐太宗做了一个假设:“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假如皇帝自以为是,臣子又不加纠正,想要国家不危败,又怎么可能呢?,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换句话说,如果要保持国家的长治
7、久安,只有皇帝和臣子互相配合才行,不仅皇帝自身要谦虚谨慎,不能刚愎自用,臣子也要及时谏诤,积极纠正皇帝的过失。这实际上从论述“君道”转向了对“臣道”的论述。为了论证这个观点,唐太宗从隋朝灭亡的史实中寻找到了证据:“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他指出隋朝的灭亡虽然是隋炀帝的暴虐所致,但是臣子不能极言规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他希望公卿们借鉴“前事”,“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唐太宗在这段论述中道出了自己对于理想的政体运作模式的设想君主开怀纳谏和臣子忠直敢言的相互配合,这对于君臣关系的论述是有一定说服力的。,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2.朕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语文 第六 单元 天下 61 课件 新人 选修 中国文化 经典 研读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