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六物理实验专题能力训练14力学实验.doc
《2019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六物理实验专题能力训练14力学实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六物理实验专题能力训练14力学实验.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能力训练 14 力学实验(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1.(10 分)(2018全国卷 )如图甲所示,一弹簧上端固定在支架顶端,下端悬挂一托盘;一标尺由游标和主尺构成,主尺竖直固定在弹簧左边;托盘上方固定有一能与游标刻度线准确对齐的装置,简化为图中的指针。现要测量图甲中弹簧的劲度系数。当托盘内没有砝码时,移动游标,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此时标尺读数为 1.950 cm;当托盘内放有质量为 0.100 kg 的砝码时,移动游标,再次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标尺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 c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9.80 m/s2,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2、。 2.(14 分)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 5 个点取 1 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 50 Hz。甲乙(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 和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2)计数点 5 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计数点 6 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 a= m/s2,若用 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 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
3、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23.(14 分)为了测量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某小组使用位移传感器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让木块从倾斜木板上一点 A 由静止释放,位移传感器可以测出木块到传感器的距离。位移传感器连接计算机,描绘出滑块相对传感器的位移 x 随时间 t 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1)根据上述 x-t 图,计算 0.3 s 时木块的速度 v= m/s,木块加速度 a= m/s2;(以上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若知道木板的倾角为 ,则木块与木板的动摩擦因数 = (所有量用字母表示,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g)。 (3)为了提高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测
4、量精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A 点与传感器距离适当大些B.木板的倾角越大越好C.选择体积较小的实心木块D.传感器开始计时的时刻必须是木块从 A 点释放的时刻4.(16 分)(1)下图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mm。 图中游标卡尺的读数是 cm。 (2)用如图实验装置验证 m1、 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 m1上拖着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 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 4 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 m1=50 g、 m2=150 g,
5、则(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 在纸带上打下计数点 5 时的速度 v= m/s。 在打下点“0”到点“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 Ek= J,系统势能的减少量 Ep= J(计算时 g 取 10 m/s2)。由此得出的结论: 。 若某同学作出 -h 图象如图,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g= m/s2。 225.(14 分)某实验小组用一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量角器等器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固定在竖直木板上的量角器的直边水平,橡皮筋的一端固定于量角器的圆心 O 的正上方 A 处,另一端系绳套 1 和绳套 2。(1)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弹簧测力计挂在绳套 1 上竖直向下拉橡皮筋,
6、使橡皮筋的结点到达 O 处,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弹簧测力计挂在绳套 1 上,手拉着绳套 2,缓慢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结点到达 O 点,此时绳套 1沿 0方向,绳套 2 沿 120方向,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 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此时绳套 1 的拉力 F1= ; 比较 ,即可初步验证; 只改变绳套 2 的方向,重复上述实验步骤。(2)保持绳套 2 方向不变,绳套 1 从图示位置向下缓慢转动 90,此过程中保持橡皮筋的结点在 O 处不动,关于绳套 1 的拉力大小的变化,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逐渐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C.逐渐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6.(16 分)下图为一弹簧
7、弹射装置,在内壁光滑、水平固定的金属管中放有轻弹簧,弹簧压缩并锁定,在金属管两端各放置一个金属小球 1 和 2(两球直径略小于管径且与弹簧不固连)。现解除弹簧锁定,两个小球同时沿同一直线向相反方向弹射。然后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 用天平测出两球质量 m1、 m2; 用刻度尺测出两管口离地面的高度 h; 记录两球在水平地面上的落点 P、 Q。回答下列问题:(1)要测定弹射装置在弹射时所具有的弹性势能,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有 。(已知重力加速度g) A.弹簧的压缩量 x4B.两球落点 P、 Q 到对应管口 M、 N 的水平距离 x1、 x2C.小球直径D.两球从管口弹出到落地的时间 t1、 t2(2)根
8、据测量结果,可得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为 Ep= 。 (3)由上述测得的物理量来表示,如果满足关系式 ,就说明弹射过程中两小球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7.(16 分)在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组装了一套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一端与细绳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与小车尾部相连接,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 T,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甲(1)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不挂钩码,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轻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 的点。 (2)测量小车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m,按图组装好仪器,并连接好所需电路,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先接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物理 二轮 复习 专题 实验 能力 训练 14 力学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