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十三讲易错排查练(第二章)讲练结合学案.doc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十三讲易错排查练(第二章)讲练结合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十三讲易错排查练(第二章)讲练结合学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四十三讲 易错排查练 (第二章)易错点1 外力作用类型及特点的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对外力作用类型判断不准。一句箴言一般情况下,判断外力作用类型时,应先分析地貌景观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确定外力作用的大方向(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冰川作用等)再分析地貌景观的特点,从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五种外力作用形式中确定主要类型。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12题。1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A河源 B凸岸 C凹岸 D入海口2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A石笋 B冰斗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1
2、B 2.C 第1题,砾石滩主要是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形成的,故排除A、C两项。入海口由于流速慢,因此主要沉积的是细小的泥沙,故D项错误。在河流的凸岸,砾石容易沉积形成砾石滩,故B项正确。第2题,砾石变圆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石笋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冰斗是冰川对地面的刨蚀形成的,风蚀蘑菇是由于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花岗岩风化球是由于风化作用形成的,即备选项中风蚀蘑菇和砾石变圆均受侵蚀作用,故C项正确。易错点2 地质过程的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对地表山地地貌的形成过程理解不透。一句箴言首先应明确任何一种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次把握住山地的形成是以地壳抬升为主,外力侵蚀作用为辅形成的;再
3、结合山地的构成岩石的形成特点去分析即可。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2某古火山及附近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3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C 该矿物形成于上地幔,然后经过地质作用而到达河滩泥沙中。那么,应该是岩层断裂,岩浆喷发而出露地表,然后经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再经过搬运在河滩泥沙中沉积,C项
4、正确。易错点3 常见天气系统类型及其天气特点的判断错误原因不清楚低压槽与锋面的关系,导致对锋面类型判断不准。一句箴言锋面只存在于低压槽部,不论低压中心是位于南半球还是位于北半球,低压中心西侧的低压槽都是冷锋,东侧的低压槽都是暖锋,降水区域主要在冷锋锋后和暖锋锋前,即都位于冷气团一侧。谚语“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形象道出了天气阴晴、气压、风向之间的影响与联系。下图中虚线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一低压中心的两条槽线。读图,完成45题。4用上述谚语来预测未来天气变化趋势,最适用的一处是( )A BC D5受之间槽线影响,处将可能出现( )A晴暖天气 B台风C寒潮 D连绵阴雨4B 5.D 第4题,根据所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第四十 三讲 排查 第二 结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