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第26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时作业.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第26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时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第26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时作业.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2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对火法有所记载,火法大致包括:煅(长时间高温加热)、炼(干燥物质的加热)、灸(局部烘烤)、熔(熔化)、抽(蒸馏)、飞(又叫升,就是升华)、优(加热使物质变性)。这一记载( )A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B说明我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C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D体现古人对制造火药的认知D 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火药的最早记载是在东晋葛洪抱朴子,并不能说明此时的火药已经发明,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制造火药是源于炼丹,火药的发明是中国人民经验的总结,并未上升为制造
2、火药的技术,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火药开始用于战争是在唐末宋初,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制造火药的书面认知,故D项正确。2(2017贵阳高三适应性考试)数学史专家钱宝琮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钱宝琮认为科研应该适可而止B中国古代科学缺乏理论性的探究C九章算术的实用性相对有限D数学知识很难适用于生活实践B “科研应该适可而止”观点本身有误,故A项错误;根据“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
3、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可知,古代数学并不追求对理论的探索,故B项正确;九章算术的主要方向就是应用,故C项错误;根据“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可知,古代的数学强调与生活接近,故D项错误。3元朝时期,一批总结生产经验的农书纷纷问世,除了官修的农书之外,私人撰写的各类农书达十七种之多。这表明( )A农业科技发展迅速B重农抑商政策得以加强C私人修书蔚然成风D农业生产得到高度重视D 根据材料“一批总结生产经验的农书”,突出总结性,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抑商,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除了官修的农书之外,私人撰写的各类农书达十七种之多”,私人修书外,尚有官修农书,
4、故C项错误;2材料“一批总结生产经验的农书纷纷问世,除了官修私人撰写”表明官方和民间均比较重视农业生产,故D项正确。4(2017安徽“江淮十校”高三联考)以下图表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 )遗产项名称 批准时间传统桑蚕织技艺 2009年10月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2009年10月雕版印刷技艺 2009年10月中医针灸 2010年11月中国珠算 2013年12月二十四节气 2016年11月A.技艺先进 B实用性强C体系完整 D注重实验B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从它涉及的领域可知门类齐全,没有体现出技术先进的特点,
5、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申遗科技类涉及纺织、制纸、印刷、珠算、针灸等门类,都是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可知反映的是古代科技特点实用性强,故B项正确;材料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门类众多,不能体现出某一领域科技体系完整的特点,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科技不具有注重实验的特点,故D项错误。5(2017潍坊高三模拟)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到明朝末年的1644年,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明显差别,它们已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这说明当时( )A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B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C东学西传影响到西方科技发展方向D中国知识界深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B 明朝末年的1644年的欧洲
6、已经诞生了近代科技,而我们中国仍然属于古典科技,故A项错误;明朝末年一些欧洲传教士到中国来传教的同时把欧洲的数学、天文和物理学等知识传入中国,出现了一个西学东渐的局面,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故B项正确;这一时期出现的是西学东渐而不是东学西传,故C项错误;当时传入中国的是自然科学知识而不是西方进步思想,故D项错误。6(2017山西高三质检)西周时,周天子经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这样,周人使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这说明西周( )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辖B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明确C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
7、C 3分封制下,地方有较大独立性,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而是文化的传播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周人使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体现了共同文化的形成,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民族文化交流的问题,故D项错误。7(2017佛山高三质检)周代的采诗官定期到民间收集歌谣。诗经是周王朝约五百年间社会面貌的形象反映,被称为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其中雅和风中有不少篇章是贵族和平民的讽刺诗。这表明( )A周朝统治者非常顺应民情B诗歌能够真实地再现社会面貌C平民对政治有一定发言权D诗经是周朝制定政策的依据C 材料无法体现统治者非常顺应民情,故A项
8、错误;诗歌是文学作品,其能在一定程度上再现社会风貌,但并不能说其真实地再现社会面貌,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雅和风中有不少篇章是贵族和平民的讽刺诗”可以看出,当时平民对政治有一定的发言权,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诗经是周朝制定政策的依据,故D项错误。82014年,两汉文化发源地徐州诞生了史上第一个赋社彭城赋社,专门从事辞赋的整理、创作、研究,重点开发“汉代五绝”之一的汉赋资源。下列关于汉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B以华丽的词藻描绘气势恢弘的时代C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D特别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B 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基础的是诗经而不是汉赋,故A
9、项错误;汉赋词藻华丽表现了汉代气势恢弘的时代特征,故B项正确;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指的是宋词的兴盛,故C项错误;浪漫主义文学特别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如屈原、李白等,故D项错误。9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元杂剧“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说明元代杂剧( )A缺少精练的艺术特色 B为民间艺术家所创作C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 D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D 材料没有评论元杂剧的艺术特色,故A项错误;材料多谈杂剧的内容及来源,没有谈到其创作者,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了内容取自生活,但无法说明古代诗书的平民化,故C项错误;
10、“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可见其内容大多源于生活,故D项正确。10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唐宋概括论中说道:“唐代以后以舞乐为主,舞的动作不过是附属品,乐律亦重形式,少有模仿动作的意思。宋代以后,随着杂剧的流行,模仿事物一类通俗艺术较盛,动作较为复杂,4品味较唐代的音乐下降。”据此可知( )A唐代音乐形式比宋代的更受欢迎B唐代舞乐仅供皇族欣赏C宋代以后音乐形式的世俗化倾向D宋代音乐多模仿唐代C 材料中并没有对唐代音乐形式和宋代的音乐形式受欢迎程度的比较,只是比较了两个朝代音乐形式的不同,故A项错误;唐代舞乐仅供皇族欣赏太绝对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11 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 思想 演变 科技 文艺 26 古代 中国 科学技术 文学艺术 课时 作业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37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