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生物第3章基因的本质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
《2019高中生物第3章基因的本质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生物第3章基因的本质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 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础巩固1 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C.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原理是设法把 DNA 和蛋白质混合,共同观察它们的作用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 RNA解析:孟德尔并没有弄清楚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DNA 是遗传物质是艾弗里首先通过实验证明的。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并没有把 DNA 和蛋白质进行分离提纯,而是使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将 DNA 和蛋白质分别标记进行研究,说
2、服力更强。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只能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不能说明其他病毒的遗传物质也是RNA。答案:B2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 )A.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B.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C.细胞里的 DNA 大部分在染色体上D.染色体在遗传上起主要作用解析:一切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既含有 DNA 也含有 RNA,但遗传物质是 DNA。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也是 DNA,只有少数 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B3 格里菲思进行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下列哪一项不是格里菲思实验的意
3、义?( )A.提出了“转化因子”的概念B.证实了 DNA 是遗传物质C.奠定了艾弗里实验的基础D.开辟了用微生物研究遗传学的新途径2解析:1928 年,格里菲思完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提出细菌体内有一种转化因子,它可使原本对小鼠无毒的细菌(R 型)变成有毒的细菌(S 型),但并没有证实这种物质是 DNA。后来,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证明了该物质是 DNA。答案:B4100 多年前 ,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B.在艾弗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的重新组合C.噬
4、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分别对蛋白质与 DNA 进行研究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只有在离心后的沉淀物中才能检测到放射性同位素 32P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由于部分噬菌体还未侵染大肠杆菌,或最先被侵染的大肠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离心后的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少量放射性同位素 32P。答案:D5 将分离后的有荚膜的 S 型肺炎双球菌的蛋白质与无荚膜的 R 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注入小白鼠体内,小白鼠不死亡,从其体内分离出来的仍是 R 型肺炎双球菌。将分离后的 S 型肺炎双球菌的 DNA 与 R 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注入小白鼠体内,则小白鼠死亡,并从体内分离出了有荚膜的
5、S 型肺炎双球菌。以上实验说明( )A.R 型和 S 型肺炎双球菌可以互相转化B.S 型菌的蛋白质可诱导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C.S 型菌的 DNA 可诱导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D.S 型菌的 DNA 可使小白鼠死亡答案:C6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首先将大肠杆菌放到用含有放射性14C 和 18O 标记的有机物配制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用未被标记的 T2噬菌体去感染上述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细菌体内分离出 T2噬菌体,则此 T2噬菌体的DNA 分子和蛋白质分子中能检测到放射性物质的情况是( )A.都能检测到 14C
6、和 18OB.只有 DNA 分子中能检测到 14C 和 18OC.都不能检测到 14C 和 18OD.DNA 分子中只能检测到 18O,蛋白质分子中只能检测到 14C3答案:A7 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及其同事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 )DNA 是遗传物质 RNA 是遗传物质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糖类不是遗传物质 DNA 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A. B.C. D.解析: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及其同事实验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和 RNA 是遗传物质。答案:A8 下列关于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
7、有放射性同位素 35S 和放射性同位素 32P 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分别用 35S 和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C.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32P、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解析:噬菌体营寄生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保温时间不能过长,若保温时间太长,则可能有含 32P 的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导致上清液中检测到 32P;35S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理论上应存在于上清液中,但可能因搅拌不充分部分噬菌体
8、仍吸附在细菌表面一起存在于沉淀物中;本实验可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未进入细菌体内。答案:C9 烟草花叶病毒 (TMV)和车前草病毒 (HRV)都是以 RNA 为遗传物质的病毒,由于所含 RNA不同,因而侵染后导致的植物症状不同(如下图所示):4将病毒的 RNA 和蛋白质分离,使其单独感染植物;或使不同病毒的 RNA 与蛋白质之间重新组合形成“杂种”病毒,然后使其感染植物。(1)图(a)、图(b)表现症状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 (2)在上图中画出叶片 A、叶片 B、叶片 C 表现出的感染症状。(3)从以上感染实验可知,起感染作用的是 。 (4)画出叶片
9、 C 中繁殖产生的子代病毒的图示。(5)以上实验证明 。 (6)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 答案:(1)TMV 和 HRV 具有不同的 RNA(2)(3)病毒的 RNA(4)(5)TMV 和 HRV 的遗传物质是 RNA5(6)将病毒的 RNA 与蛋白质分离,单独研究其遗传功能10 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个噬菌体和细菌的有关结构或物质(如下页左上表所示)。产生的 n 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噬菌体细菌DNA 或核苷酸32P标记31P标记蛋白质或氨基酸35S标记32S标记(1)子代噬菌体的 DNA 应含有表中的 元素。 (2)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
10、中,都没有 元素,由此说明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都含 元素,这是因为 。 (3)实验中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噬菌体时,选取 35S 和 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 的原因是 。 解析:(1)因为噬菌体增殖是以自身的 DNA 为模板,以细菌体内的核苷酸为原料,所以 32P 和31P 都会在子代噬菌体中出现。(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因此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没有 35S;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在细菌体内以 32S 标记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都含 32S。(3)因为 S 仅存在于蛋白质外壳中,而 P 则几乎都存在于 DNA 中,所以
11、实验中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噬菌体时,选取 35S 和 32P 这两种同位素分别标记蛋白质和 DNA。答案:(1) 32P 和 31P(2)35S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细胞中 32S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在细菌体内以 32S 标记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6(3)S 仅存在于蛋白质外壳中,而 P 则几乎都存在于 DNA 中能力提升1 艾弗里和同事用 R 型和 S 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由表可知( )实验组号接种菌型加入 S 型菌物质培养皿长菌情况 R 蛋白质 R 型 R 荚膜多糖 R 型 R DNA R 型、S 型 RDNA(经DNA 酶处理) R 型A.不能证明 S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中生物 基因 本质 31 DNA 主要 遗传物质 练习 新人 必修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