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专题5文言文阅读专题限时集训13文言文阅读(一).doc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专题5文言文阅读专题限时集训13文言文阅读(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专题5文言文阅读专题限时集训13文言文阅读(一).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限时集训(十三) 文言文阅读(一)(限时 80 分钟)一、(2018潍坊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元祐三年,范忠宣公 注 为尚书右仆射,有吴处厚者,以蔡確题安州车盖亭诗来,宣仁太后得之,怒曰:“蔡確以吾比武后,当重谪。 ”吕汲公为左丞,不敢言。忠宣乞薄確之罪,不从。忠宣因乞罢,以观文殿大学士知颍昌府。刘挚罢,哲宗与宣仁太后复用忠宣为右相。宣仁太后寝疾宰辅入问后留忠宣曰卿父仲淹可谓忠臣在章献太后朝劝后尽母道在仁宗朝劝帝尽子道卿当似之。呜呼,宣仁后之所以望忠宣者,群臣莫及也。哲宗亲政,吕汲公欲迁殿中侍御史杨畏为谏议大夫,忠宣曰:“天子谏官当用正人,杨畏不可用。 ”汲公方约畏为助
2、,谓忠宣曰:“岂以杨畏尝言公耶?”忠宣曰:“不知也。”盖上初召忠宣,畏尝有言,上不行,忠宣故不知也。后杨畏首叛汲公,凡可以害汲公者,无所不至。一日,哲宗震怒,谓门下侍郎苏辙曰:“卿安得以秦皇、汉武上比先帝?”苏门下下殿待罪。吕汲公等不敢仰视,忠宣从容言曰:“史称武帝雄材大略,为汉七制之主,盖近世之贤君,苏辙果以比先帝,非谤也。陛下亲政之初,进退大臣不当如呵斥奴仆。 ”哲宗怒少霁。罢朝,苏门下举笏以谢忠宣曰:“公佛地位中人也。 ”苏公与忠宣同执政,忠宣寡言,苏公平昔若有所疑,至此方知其贤。章惇用事,吕汲公南迁,忠宣斋戒上书救汲公,惇怒,亦谪节度副使,永州安置。忠宣欣然而往,每诸子怨章惇,忠宣必怒
3、止之。江行赴贬所,舟覆,扶忠宣出,衣尽湿,顾诸子曰:“此岂章惇为之哉?”至永州,公之诸子闻韩维少师谪均州,其子告章惇以少师执政日与司马公议论多不合,得免行,欲以忠宣与司马公议役法不同为言求归,白公,公曰:“吾用君实荐以至宰相,同朝论事,不合即可,汝辈以为今日之言,不可也。有愧而生者,不若无愧而死。 ”诸子遂止。(节选自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第十四,有删改)【注】 范忠宣公:范纯仁,谥忠宣。范仲淹次子,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宣仁太后寝/疾宰辅入问/后留忠宣曰/卿父仲淹可谓忠/臣在章献太后朝劝后尽母道/在仁宗朝劝帝尽子道/卿当似之B
4、宣仁太后寝疾/宰辅入问后/留忠宣曰/卿父仲淹可谓忠/臣在章献太后朝劝后尽母道/在仁宗朝劝帝尽子道/卿当似之C宣仁太后寝疾/宰辅入问/后留忠宣曰/卿父仲淹可谓忠臣/在章献太后朝劝后尽母道/在仁宗朝劝帝尽子道/卿当似之D宣仁太后寝/疾宰辅入问后/留忠宣曰/卿父仲淹可谓忠臣/在章献太后朝劝后尽母道2/在仁宗朝劝帝尽子道/卿当似之C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抓住标志词,采用排除法。 “宣仁太后寝疾”指宣仁太后病重,后面要断开,可排除 A、D 两项。 “宰辅入问”独立成句,指宰辅们入宫探问病情,前后要断开,可排除 B 项。故选 C。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5、确的一项是(3 分)( )A知,主持,管理。文中的“知颍昌府” ,即担任颍昌府知府之职。B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可以记事。文中苏辙“举笏” ,有羞愧之意。C斋戒,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祭祀、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以示虔诚庄敬。D安置,宋官吏被贬,轻者称送某州居住,稍重者称安置,更重者称编管。B B 项,文中苏辙“举笏” ,是向范忠宣公表示谢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范忠宣公不畏权势,敢于直谏。宣仁太后认为蔡確以诗诽谤自己而大怒,要重惩蔡確,范忠宣公直言劝谏,请求减轻对蔡確的处罚。B范忠宣公知人善任,举才公正。吕汲公欲任杨畏为谏议大夫,多少有些出于
6、私心的考虑;而范忠宣公却放弃了与杨畏的个人恩怨纠葛。C范忠宣公沉着镇定,处事灵活。哲宗震怒,他及时出言相劝,并指出其做法的不妥之处,化解了君臣间的一场危机,赢得了苏辙的信任。D范忠宣公心胸宽广,品德高尚。为了搭救吕汲公,范忠宣公也被章惇贬谪外地;但他还是欣然前往,并时常告诫儿子们不要心存怨恨。B B 项, “知人善任,举才公正”错, “而范忠宣公却放弃了与杨畏的个人恩怨纠葛”错。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后杨畏首叛汲公,凡可以害汲公者,无所不至。(4 分)译文: (2)江行赴贬所,舟覆,扶忠宣出,衣尽湿,顾诸子曰:“此岂章惇为之哉?”(6 分)译文: 【答案】 (1
7、)后来杨畏首先背叛了汲公,凡是可以用来陷害汲公的手段,他没有什么不用的。(4 分,一句 1 分,语句通顺 1 分)(2)江中行船,到他贬官的地方,船翻了,人们扶忠宣公出来,他衣服全都湿了,还回头对儿子们说:“这难道也是章惇干的吗?”(6 分,一句 1 分)【参考译文】元祐三年,范忠宣公担任尚书右仆射,有一个叫吴处厚的人,把蔡確的题安州车盖3亭诗呈上,宣仁太后见到后,大怒,说:“蔡確把我比作武后,应当重重地责罚。 ”当时,吕汲公担任左丞,不敢为此说话。忠宣公请求减轻蔡確的罪责,太后没有听从。忠宣公于是就乞求免除自己的职务,以观文殿大学士身份担任颍昌府知府。刘挚撤职后,哲宗与宣仁太后重新起用忠宣公
8、担任右相。宣仁太后病重,宰辅们入宫探问病情,(要离开时)太后留下忠宣公说:“你的父亲范仲淹可以说是一位忠臣,在章献太后在朝时曾劝太后尽行为母之道,在仁宗在朝时就劝皇帝尽行为子之道,你应当像你的父亲一样。 ”哎,宣仁太后对忠宣公的期望,朝中的各位大臣没有能比得上的。哲宗主持朝政,吕汲公想任命殿中侍御史杨畏作谏议大夫,忠宣公说:“天子的谏官应当任用端正之人,杨畏不能被任用。 ”吕汲公正想让杨畏成为自己的辅助,对忠宣公说:“难道是因为杨畏曾说过对你不利的话吗?”忠宣公说:“我不知道(有这种事情)。 ”原来皇上当初召用忠宣公,杨畏曾在皇上面前说过对他不利的话,皇上并没有采取什么措施,所以忠宣公并不知此
9、事。后来杨畏首先背叛了汲公,凡是可以用来陷害汲公的手段,他没有什么不用的。一天,哲宗大怒,对门下侍郎苏辙说:“你怎么敢把秦皇、汉武拿来与先帝相比?”苏门下走下殿去等待治罪。这时,吕汲公等人不敢仰视皇上,忠宣公镇定沉着地说:“史书上称赞汉武帝的雄才大略,认为他是汉朝七制之主,是近世以来的贤明君主,苏辙果真拿他们与先帝相比,这不是诽谤啊。再说,陛下刚刚主持朝廷政务,不应当像呵斥奴仆那样地对待大臣。 ”哲宗怒气稍微缓解。退朝时,苏门下举着笏板向忠宣公表达谢意:“您是佛一样的人啊。 ”苏公与忠宣公同朝执政,忠宣公少言寡语,苏公平常对他好像有所怀疑,到这时才知道他的贤明。章惇掌权,吕汲公被贬谪到南方,忠
10、宣斋戒后上书救汲公,章惇大怒,也让他降职做节度副使,贬谪到永州。忠宣公欣然前去任职,每当他的几个儿子怨恨章惇时,忠宣公一定会发怒制止他们。江中行船,到他贬官的地方,船翻了,人们扶忠宣公出来,他衣服全都湿了,还回头对儿子们说:“这难道也是章惇干的吗?”到永州后,他的几个儿子听说少师韩维贬谪均州,韩维的儿子把少师执政时与司马君实意见多不合的情况告诉了章惇,而免于贬谪,也想把忠宣公与司马君实争议役法不和的事情告诉章惇来求得回京,他们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忠宣公,忠宣公说:“我因为司马君实的推荐才官至宰相之职,同朝议论政事,意见不合的情况是可以的,你们几个却想把这作为回京的借口,不行。心有愧疚而求取生路,不
11、如心中无愧而死去。 ”几个儿子于是就终止了这种打算。二、(2018郑州二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张曰韬,字席珍,莆田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 注 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召父老约曰:“彬党至,若等力与格。 ”又释囚徒,令与丐者各具瓦石待。已,彬党果累骑来。父老直遮之境上,曰:“常州比岁灾,物力大屈,无可啖若曹。府中惟一张推官,一钱不入,即欲具刍秣,4亦无以办。 ”言已,彬党疑有他变,乃稍退,驰使告彬。曰韬即上书巡按御史言状。御史东郊行部过常州,谓曰:“事迫矣,彬将以他事缚君。 ”命曰韬登己舟先发,自以小舟尾之。彬党果
12、大至,索曰韬,误截御史舟。郊使严捕截舟者,而阴令缓之。其党恐御史上闻,咸散去,曰韬遂免。彬亦戒其党毋扰,由是常州以南诸府得安。世宗即位,召为御史。杨廷和等之争织造也,曰韬亦上言:“陛下既称阁臣所奏惟爱主惜民,是明知织造之害矣。既知之,而犹不已,实由信任大臣弗专,而群小为政也。自古未有群小蒙蔽于内,而大臣能尽忠于外者。崔文辈二三小人尝浊乱先朝,今复蒙惑圣衷,窃弄威福。陛下奈何任其逞私,不早加斥逐哉?臣闻织造一官,行金数万方得之。既营之以重资,而欲其不责偿于下,此必无之事也。 ”帝不能用。席书以中旨拜尚书,曰韬与同官胡琼各抗疏力争。既受杖,犹占疏劾奸人陈洸罪。未几,竟死。隆庆初,追赠光禄少卿。(节
13、选自明史张曰韬传 ,有删改)【注】 江彬:曾任明朝边将,后成为明武宗义子,恃宠擅权。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B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C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D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C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时”翻译为“这时” ,作时间状语,前面要断开,排
14、除 A 项和 D 项;“入觐”意思是“入朝见天子” ,中间不可断开,而且觐见的不可能是张曰韬,所以“曰韬”不能作“觐”的宾语,只能作下句的主语,在“曰韬”前面要断开,排除 B 项。故选 C。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推官,官名,唐朝始置,掌推勾狱讼之事,明朝时为各府的辅佐官,掌理刑名、赞计典。B父老,古代乡里管理公共事务的人,多由年岁大德望高的人担任,有时也用作老年人的尊称。C御史,先秦时为负责记录的史官,其后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并承担缉捕盗贼等职责。D织造,明清于江宁、苏州、杭州各地所设的专门织造宫廷所需丝织品的机构,也指该机
15、构的相关官员。5C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 项, “缉捕盗贼”不属于御史的职责。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曰韬不惧江彬,智勇以对。江彬放纵党羽横行州县,在他们将抵达常州时,张曰韬发动民众积极应对,最终使江彬党羽疑有他变而退去。B张曰韬机智上书,得以脱身。阻止江彬党羽之后,张曰韬立即上书巡按御史说明江彬横行情况,恰逢御史东郊率领部队路过常州,设计保护了他。C张曰韬积极进言,指陈政弊。杨廷和等争论织造之利弊,张曰韬积极上言希望皇上明辨是非,信任大臣,斥逐小人,但进言未被采用。D张曰韬不惧龙威,抗疏力争。皇上下旨任命席书为尚书,他与同
16、僚胡琼上书竭力反对;受杖刑后他仍口述奏疏揭发奸臣陈洸的罪行。B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 项, “行”意为“巡视,巡察” ,“行部”意为“巡行所属部域,考核政绩” ,而非“率领部队”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常州比岁灾,物力大屈,无可啖若曹。(5 分)译文: (2)既营之以重资,而欲其不责偿于下,此必无之事也。(5 分)译文: 【答案】 (1)常州连年灾害,物资耗尽,没有什么吃的可以给你们(招待你们)。(关键词:“比岁” ,连年;“屈” ,匮乏;“若曹” ,你们,各 1 分;大意 2 分)(2)已经用重金谋取了职位,却想要他不向下面索取补偿,
17、这一定是没有的事情(或“一定没有这样的事情”)。(关键词:“营” ,谋取,谋求;“责” ,索取,索要,各 1 分;判断句 1 分;大意 2 分)【参考译文】张曰韬,字席珍,是莆田人。正德十二年考中进士。被授职常州推官。明武宗南巡,江彬放纵他的党徒横行州县,他们将要抵达常州,百姓争相打算逃亡藏匿。这时知府和武进县知县都去朝见天子了,张曰韬同时掌管知府和县令官印,(他)召集乡里父老相约说:“江彬的党徒到了,你们要全力与他们对抗。 ”又释放囚徒,让他们与乞丐各自准备瓦石等待。不久,江彬的党徒果真接连骑马来了。父老们径直在州境上拦住他们,说:“常州连年灾害,物资耗尽,没有什么吃的可以给你们(招待你们)
18、。府中只有一个张推官,一文钱也没有,即便是想准备牲畜饲料,也没办法置办。 ”说完,江彬的党徒疑心有别的变故,于是慢慢退去,速派使者禀告江彬。张曰韬立即上书巡按御史说明情况。御史东郊巡视辖区6经过常州,告诉他说:“事情很紧迫啊,江彬将以其他事情为借口逮捕你。 ”让张曰韬登上自己的船先出发,自己以小船尾随其后。江彬的党徒果真大批到来,搜索张曰韬,误截了御史的船。东郊(表面上)严令抓捕截船的人,暗中却命令慢慢进行。江彬党徒担心御史向皇上报告,都散去了,张曰韬于是幸免。江彬也告诫他的党徒不要四处扰乱,从此常州以南各府得以安宁。世宗即位,召他为御史。杨廷和等人争论织造利弊的时候,张曰韬也向上进言:“陛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专题 文言文 阅读 限时 集训 13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