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探索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应考能力提升人民版.doc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探索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应考能力提升人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探索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应考能力提升人民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7 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考纲卷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考情分析全国卷 2013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2017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的探索全国卷 全国卷 201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全国卷 2011国有企业改革 20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新课标全国卷试题,核心素养立意的态势日趋明显,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时空观念的养成;试题呈现出基础性、综合性、时代性的特点。试题注重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问题的能力。本讲中的命题
2、主要集中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三个点上(2016高考全国卷)1980 年与 1975 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 674 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 53 万亩,总产量增加 652 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 3 626 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 70%和 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知识定位】 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素养解读】 全国卷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素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
3、解释”两方面,具体解读如下:本题考查 方法指导时空观念 由材料中“1980 年与 1975 年相比” ,可以看出这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历史解释1980 年较之 1975 年,时间只隔 5 年,农村却发生了农民自主经营土地的大变化,生产积极性高,农业收成自然也多【解析】 B、C 两项与历史事实不符,D 项内容出现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2B、C、D 三项均排除;从题干信息可知,与 1975 年相比,1980 年的多种农作物产量有很大提高,这与中共中央要求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农民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故 A 项符
4、合题意。【答案】 A(2013高考全国卷)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知识定位】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中如何处理市场与计划的关系。【素养解读】 全国卷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素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两方面,具体解读如下:本题考查 方法指导时空观念 由时间信息“20 世纪 80 年代”和“中国” “苏俄新经济政策”等信息可判断本题时空信息历史解释由材料中“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可以得出新经济政策
5、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与中国的改革也强调了市场对生产的调节作用,可以找出其共性【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即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经济,突出了市场的作用。联系我国 20 世纪 80 年代的改革,同样是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B 项正确。20 世纪 80 年代的中国远比苏俄新经济政策时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要好,A 项错误;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项错误;我国的工业化开始于“一五”计划时期,D 项错误。【答案】 B练真题1(2017高考全国卷)1990 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
6、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解析:选 C。由题中关键信息“1990 年” “计划与市场”可知,此时我国正处于由单一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由此可知 C 项正确。材料强调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而不是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模式而不是经济全球化问题,排除 B 项;该报告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目的在于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服务,D 项不是该报告的主旨,排除。2(201
7、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据统计,1992 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 12 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 1 000 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 。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3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解析:选 A。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 “历史理解” 。从时间信息入手,联系南方谈话重要史实来分析,南方谈话带来了一场思想解放,认识到计划与市场仅是一种手段,A 项正确。3(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985 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
8、总额增长 1%,工资总额增长 0.3%0.7%,最多不得超过 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解析:选 C。材料说明工资增长是建立在经济效益增长基础之上,这有利于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故选 C 项。4(2016高考海南卷)1979 年 7 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 。其直接结果是(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设立经济特区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开展国企改革解析:选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从安徽开始的,与广东省和福建省不符,故 A 项错误
9、;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确定以广东和福建两省为基础建立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故 B 项正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中共十四大确定的,与 1979 年不符,故 C 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开始于 1984 年,与 1979 年不符,故 D 项错误。练模拟1(2018德阳一诊)1979 年初,有中央领导指出,社会主义经济中有计划按比例部分是基本的、主要的;根据市场供求变化的部分,即带有“盲目”调节的部分,是次要的但又是必须的。这种看法( )A夸大了市场的调节作用 B指出了国企改革的必要性C仍固守着计划经济思维 D厘清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解析:选 C。 “夸大了
10、市场的调节作用”与材料中“根据市场供求变化的部分是次要的”不符,故 A 项错误;1984 年开始国企改革,与材料中“1979 年初”不符,故 B 项错误;1992 年才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与材料中“1979 年初” “社会主义经济中有计划按比例部分是基本的、主要的”相符,故 C 项正确;1992 年才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材料中“1979 年初”不可能厘清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故 D 项错误。2(2018九江十校高三联考)下表是某一时期我国部分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对时间及背景分析正确的是( )报刊 文章农村工作通讯 分田单干必须纠正4湖南日报 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
11、的新动向湖北日报 紧紧扎起社会主义篱笆,绝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大众日报 不容开历史倒车A.“一五”计划期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阻力B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C “文化大革命”时期, “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D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困难中前行解析:选 D。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材料内容分田单干不符,故 A 项错误;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纠正“左”倾错误,但没有实行分田单干,故 B 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在“左”倾错误影响下农村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为主,与材料中内容不符,故 C
12、 项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了分产到户的分田单干,但由于改革初期人们对于分田单干思想认识不够,导致出现材料现象,故 D 项正确。3如图是我国 1950 年至 1985 年城镇人口变化折线图。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A 至 B 时期,经济建设,急于求成BB 至 C 时期,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CC 至 E 时期,民主政治,发展完善DE 至 F 时期,经济改革,初具成效解析:选 D。图表描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A 至 B 时期, “一五”计划各项工业迅速有序地发展起来,故 A 项错误;B 至 C 时期,调整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错误,向前发展,故 B 项错误;C 至 E 时期
13、, “左”倾错误在经济盛行的时期,民主法制受到影响,故 C 项错误;E 至 F 时期,是“文化大革命”后期邓小平全面主持中央工作及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发展成效明显,故 D 项正确。4(2018清远高三质检)以下是改革开放大事记。改革开放后我党破除了三种崇拜,即“个人崇拜” “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 ,其中破除“所有制崇拜”的是(选项见大事记)( )A1978 年 5 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1992 年春,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C1992 年底党的十四大召开D1997 年,党的十五大召开解析:选 D。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故 A 项错误;1992 年邓小平南
14、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打破了计划经济崇拜,故 B、C 项错误;1997 年中共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打破了“所有制崇拜” ,故 D项正确。5(建议用时:45 分钟)一、选择题1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为了解决大量知青返城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 。这表明当时( )A经济结构有所松动 B所有制主体改变C城乡差别大大缩小 D经济管理体制优化解析:选 A。在改革开放伊始,政府开始有限度的允许一部分人开办个体私人企业,开始打破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十多年来的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的格局,这是经济结构松动的一种表现,故 A 项正确。2(2018怀化高三质检)下图
15、内容体现了中共不同时期的“三农政策” 。其变革调整的主要依据是( )A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农民阶级的愿望C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D共产国际的要求解析:选 A。据所学可知 1931 年土地改革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全面抗战时期敌后根据地的土地政策是为了保证抗日战争的胜利,1947 年土改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后盾,19501952 年土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1956 年是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矛盾等,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矛盾变化,土地政策也进行了调整与变革,故 A 项正确。 3我国户均土地规模从 1986 年 9.2 亩下降为 1997 年的 7.65 亩。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人均土地面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专题 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 探索 17 伟大 历史性 转折 走向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阶段 应考 能力 提升 人民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35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