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6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3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应考能力提升人民版.doc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6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3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应考能力提升人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6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3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应考能力提升人民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3 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2014高考全国卷)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 “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知识定位】 本题考查清初海外贸易的发展。【素养解读】 全国卷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素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 ,具体解读如下:本题考查 方法指导时空观念 根据“清初实施海禁前”的时间提示,可以看出这描绘的是清初中国的对外贸易历史解释由材料信息“市井贸易,咸有所在皆有”可知外国
2、货物及外国银钱在清初中国的情况,由此判断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题干材料反映了清初实施海禁以前,中外贸易在民间的表现,虽然外国货物在中国很少,但外国银钱已在民间流行开来,体现了中国货物出口增多,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于优势地位。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外来货币是否干扰了中国市场,排除 B 项。也无法体现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或清朝统治出现问题,排除 C、D两项。【答案】 A(2015高考全国卷)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 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 ,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2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
3、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知识定位】 本题考查明朝迁都北京造成的经济影响。【素养解读】 全国卷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素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两方面,具体解读如下:本题考查 方法指导时空观念 由“明成祖”即可得知时间为明朝前期历史解释“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说明其主观目的是控制全国,但是迁都客观上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使跨区域的贸易繁荣【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明成祖迁都北京,实现了政治重心的北移,客观上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发展,故选 B 项。明成祖时期国家早已统一,故 A 项错误;迁都有利于跨区域贸易的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了以徽商和
4、晋商为代表的商帮,故 C 项错误;南宋时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这种经济格局一直到明清时也未改变,故 D 项错误。【答案】 B练真题1.(2017高考全国卷)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解析:选 B。材料中明后期低级官员和普通人家使用玉器的社会现象表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玉器不再是上层社会的专属,故 B 项正确。材料信息“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与君主专制加强不存在对应关系,A 项
5、错误;早在唐宋时期市民阶层已经兴起,C 项说法错误,排除;D 项并非材料强调的主要意思。2(2017高考全国卷)如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解析:选 A。由材料可知,范蠡和子贡的经商区域都涉及了曹,说明曹地商业地理位置优越,体现了区域位置对商贸发展的影响,A 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两人经商致富是由3争霸战争推动的,排除 B 项;材料信息仅反映了两人经商致富,并没有体现地方经济状况,排除 C 项;材料信息未体现城市规模与商业繁荣的关系
6、,D 项不符合题意。3(2014高考全国卷)北宋中期, “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选 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中“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可知 B 项的结论错误。C、D 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4(2013高考全国卷)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
7、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解析:选 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材料的主旨,同时应理解“大庾岭”这一地理概念,分清岭南、岭北为不同的地理区域。大庾岭为五岭之一,明朝时期由于大庾岭以南和大庾岭以北物产的差异,使得长途贩运贸易兴盛。A、C 两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B 项结论片面,故选 D 项。5(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
8、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解析:选 B。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 。题干中反映了明后期松江人绝大部分弃农而从事工商业活动的经济现象,表明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B 项正确。6(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下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解析:选 D。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 。A 项说法
9、不符合史实;河西走廊因陋就简丝绸之路商业较为发达,岭南地区经济处于刚开发时期,故 B 项错误;材料只能说明黄河流域丝织业发达,并没有进行不同时间上的对比来反映其发展状况,故 C 项4错误;铜币价值相对稳定,表明长江流域经济稳定发展,故选 D 项。7(2010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下表为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时间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宝钞 23、银 1、布 1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宝钞 4、银 27、布 42、稻谷 4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银 52、稻谷 1此表反映了(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
10、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解析:选 A。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 。从表格信息看,宝钞使用数量逐步减少并最终消失,说明其信誉越来越低,并最终被白银所取代,故 A 项的说法正确。练模拟1.17 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 20 万织布工人和 60 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 “粤纱”等。此史料印证了( )A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C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解析:选 A。从材料可以判断出沿海地区生产出现专业化分工,故 A 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手工业
11、出现专业化的分工,没有涉及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故 B 项错误;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与材料不符,故 C 项错误;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于鸦片战争后,与材料时间 17 世纪晚期不符,故 D 项错误。2(2018河南百校联盟高三质检)按明代规制,地方四品以上官员禁止经商。然而明代中叶以后,地方臣子们纷纷“下海” 。嘉靖时,首辅徐阶就在老家华亭蓄养了许多织妇,做起了纺织生意。这说明,明代中叶以后( )A轻商意识淡化 B经济模式变化C内阁地位上升 D吏治渐趋腐败解析:选 A。在重农抑商盛行的古代中国, “臣子们纷纷下海 ”,证明抑商观念淡化,故A 项正确;在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始终占据主
12、导地位,故 B 项错误;材料“首辅徐阶做起了纺织生意” ,只能说明徐阶靠做生意来敛财,不能说明内阁地位上升,故 C项错误;官员纷纷下海从商,与腐败无直接关联,故 D 项错误。3(2018湖南十校协作体高三联考)西汉匡衡“好学,家贫,佣作以助资用” 。东汉第五访“少孤贫,尝佣耕以养兄嫂,有暇则以学文” 。这表明当时( )A两人都属于具有人身依附关系的“隶佣”B农村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C存在一种拥有人身自由、出卖劳力的雇农D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破产沦为雇农解析:选 C。题干“佣作以助资用”与“尝佣耕以养兄嫂,有暇则以学文” ,说明两人具有人身自由,不属于具有人身依附关系的“隶佣” ,故 A 项
13、错误;明朝中后期才出现资本主义5性质的雇佣关系,故 B 项错误;根据题干两人是具有人身自由,出卖劳力以获取报酬的雇农,故 C 项正确;题干中未体现两人成为雇农的原因,因而 D 项错误。4(2018湖南十校协作体高三联考)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 。这反映了当时豪强地主经济( )A已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B具有综合性经营的特点C破坏了自然经济自给性D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开展解析:选 B。 后汉书只是描述了东汉时这种经济现象的存在,没有说明其在社会所占的份额,故 A 项错误;通过“船车贾贩,周于四
14、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可知庄园里面各种经济模式都存在,故 B 项正确;东汉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本身就是自然经济的一个典型现象,故 C 项错误;这种庄园不利于对外交往,不会促进对外贸易,故 D 项错误。(建议用时:45 分钟)一、选择题1(2018湛江高三调研)清朝乾隆年间,官员刘方霭在奏折中提到了农民“无田可耕,则力佃人田;无资充佃,则力佣自活”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了( )A商品经济较快发展B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加强C先进生产力的推广D江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增长解析:选 D。根据材料“无田可耕,则力佃人田;无资充佃,则力佣自活”可知谈到了劳动力存在剩余,没有涉及商品
15、经济的情况,故 A 项错误;大量自由劳动力的出现,说明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生产和商品经济的情况,故 C 项错误;根据“无田可耕,则力佃人田;无资充佃,则力佣自活”可知,当时出现了出卖劳力的情况,属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范畴,故 D 项正确。2(2018太原高三阶段性测评)公元前 651 年,齐桓公主持葵丘会盟,盟约规定各诸侯国要“无忘宾旅” “无遏汆” ,即要保客商、不阻碍粮食流通。这反映出当时( )A粮食是各诸侯国争夺的主要目标B诸侯争霸方便了商人的活动C商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部门D求富重利成为各诸侯国共识解析:选 D。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争夺的主要目
16、标是土地和人口,故 A 项错误;诸侯争霸对商人活动的影响具有双面性,B 项说法以偏概全,故 B 项错误;农业是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部门,故 C 项错误;各国在盟约中规定“保客商、不阻碍粮食流通” ,可知各诸侯国达成要增强实力就要发展经济的共识,因此各国重视保护商贸,故 D 项正确。3(2018达州高三诊断)有学者认为:在我国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并没有起决定性的作用。据所学推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最有可能是( )A工商业人口的自然集中B封建地主经济的初步发展C手工业生产的种类增多6D统治阶级政治军事的需要解析:选 D。根据材料表述,该学者认为经济因素非城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专题 古代 中国经济 基本 结构 特点 13 中国 商业 经济 经济政策 应考 能力 提升 人民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35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