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难增分专题四高考4个必考主观大题精细研究——“生态类”题目第1课时精研高考真题学案.doc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难增分专题四高考4个必考主观大题精细研究——“生态类”题目第1课时精研高考真题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难增分专题四高考4个必考主观大题精细研究——“生态类”题目第1课时精研高考真题学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 课时 精研高考真题明考点查不足高频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说明:加的设问是针对本考点的设问,下同)1(2017全国卷,T31)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型。(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
2、,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解析:(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2)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引入天敌是控制鼠害的生物防治方法。天敌以山鼠为食,天敌和山鼠的种间关系为捕食。(4)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答案:(1)J (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 (3)捕食 (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2(2015全国卷,T31)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
3、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 1 2 3 4 5 6 7 8 9 101112个体数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 1、小于 2,其他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2_。研究表明:该鱼在 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 3 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
4、捕法常用于调查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解析:(1)种群的年龄结构包括增长型、衰退型和稳定型三种类型。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幼年个体数为 92187121400,成年个体数为 706962637264400,老年个体数为 554239264400,所以三个年龄段的个体数比例为 111,则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该鱼种群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2)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答案:(1)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 111 保持稳定(2)活动能力 (3
5、)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找规律“形异质同”学通法析个性第 1 题第(1)小题考查种群增长曲线的类型,第(4)小题直接考查年龄结构的概念;第 2 题第(1)小题以表格数据分析题形式考查种群的年龄结构组成,第(2)小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找共性大部分通过简单情景直接设问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和密度调查方法,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是掌握种群的 5 个数量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高频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2018全国卷,T31)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
6、。回答下列问题:(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_(答出一点即可)。3(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答出两点即可
7、)。解析:(1)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的传递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所以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2)根据题中信息可知,顶级肉食性动物对环境中的植食性动物有驱赶作用,这种作用是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其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导致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或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从而减轻了野猪对该地区农作物的破坏。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2)甲
8、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2(2015全国卷,T31)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 250 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 K 值为 1 000 头。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 550 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_(填“大于
9、” “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解析:(1)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 550 头,该生态系统的总面积为 250 km2,则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5502502.2(头km 2 )。乙种动物种群的 K 值为 1 000头,当种群数量为 K/2 时,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快,此时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5002502(头km 2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乙种动物被丙种动物捕食的概率增加,导致乙种动物数量减少,而乙种动物数量减少将导致被捕食者甲种植物的数量增加。(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主要有三个去路:被下一营养级(丙种动物)同化、自身呼吸消
10、耗和被分解者利用。因此,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要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答案:(1)2.2 头km 2 2 头km 2 (2)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4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的增加 (3)大于 找规律“形异质同”学通法析个性第 1 题第(1)小题考查食物链中营养级数量不会太多的原因;第 2 题第(2)(3)小题考查食物链中营养级数量变化分析找共性这两个题目虽然考查形式有所差别,但考查的内容相同,都是根据能量流动规律分析食物链(网),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是了解能量流动的含义,理解、分析能量流经不同营养级的过程,并理解学会辨别几种种间关系的不同能力强化(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生物 二轮 复习 重难增分 专题 高考 必考 主观 精细 研究 生态 题目 课时 真题学案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35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