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突破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学案.doc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突破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突破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学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03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考点梳理考点一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1.孔子:“仁” “礼” ;“德治”思想;创办私学;编订“六经” 。2.孟子:“仁政” ;“民贵君轻” ;“性本善” 。3.荀子:“仁义” “王道” ;“君舟民水” ;“性本恶” 。4.老子:“道”的本原论;“无为而治”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5.韩非子: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6.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考点二 儒家主流思想的趋时更新1.西汉:改造和独尊(1)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等主张。(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的建议,自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宋明:转型与成熟(1)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儒学体系。(2)程朱提出“天理” ,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体系。(3)陆王主张“心”就是“理” ;“心外无物” “致良知” “知行合一” 。3.明清之际:批判与继承(1)李贽:否定孔子及儒家经典的神圣地位;强调人正当的私欲。(2)黄宗羲: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倡导法治,保证民权。(3)顾炎武: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保天下的爱国思想。(4)王夫之:唯物论、发展观、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考点三 古代科技成就1.战国时期出现了司南和石氏星表 。2.西汉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3、。3.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指南针用于航海。4.北魏贾思勰编写齐民要术 ;元朝王祯编写农书 ;明朝徐光启编写农政全书 。5.西汉成书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学的经典书籍;明朝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考点四 文学艺术的繁荣1.先秦至秦汉2(1)汉字:商代出现甲骨文,中国文字成熟。(2)文学:出现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诗经 ;战国时期,楚辞盛行;汉赋集中体现汉代文学成就。2.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1)文学:隋唐时期,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宋代,文学成就主要是宋词,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元代,元曲繁盛,成为
4、兴起的新诗体。(2)书法:魏晋时期,书法进入自觉阶段,唐宋风格多样,楷书、草书流行。(3)绘画:魏晋时期,士大夫文人画出现;唐代绘画艺术进入了繁盛时期;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风俗画发展。(4)元杂剧形成,表明古代戏曲走向成熟。3.明清(1)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2)绘画:明清时期,文人画盛行。答题术语考点一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1.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2.荀子主张制命、坚持法制、反对神鬼、明于辩察的精神实际已兼儒法、合道墨。3.韩非子熔法、术、势的思想于一炉,同时还吸收了老子的哲学精髓。4.百家争鸣前期主要表现为争鸣,后期则主要表现为合流。5.百
5、家争鸣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6.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秩序。考点二 儒家主流思想的趋时更新1.汉代儒学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2.儒、佛、道三教合流,实现了社会功能上的互补和意识上的融合。3.陆王心学把“天理”内化为人的品质,即人的“良知” 。4.明清儒家思想传承了中国的“民本”意识,具有明显的近代“民权”色彩。考点三 古代科技成就1.古代科技强调实用技术,服务于传统农业和日常生活。2.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3.明清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但未实现向近代自然科学的
6、转变。考点四 文学艺术的繁荣1.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2.宋代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社会的世俗化、文化的平民化。33.两宋“重文轻武” ,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思维导图三年真题1 (2018北京高考12)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 “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孟子强调仁政的思想,而甲骨文中的
7、“王”指的是军事征伐,故 A项错误;“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与题目中的“仁”的思想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突出强调儒家注重道德教化的理念,故 C项正确;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仁政无关,故 D 项错误。2 (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4) 墨子中有关于“圆” “直线” “正方形” “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4出, 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3 (2018天津高考1)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
8、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这一说法(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答案】B【解析】题干中朱熹的言论实际上为解释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且题干中“君之尊又系于二者(国、社稷)之存亡” ,故 A 项错误;题干中“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实际阐述了“民惟邦本” ,故 B项正确;题干主要讲述君、社稷、民之间的关系,未提及压制人欲而合乎天理(三纲五常) ,故 C 项错误;朱熹的言论是对孟子民贵君轻的阐释而已,非新发展,故
9、 D 项错误。4 (2018.4浙江高考7)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 。其主张( )重建儒学信仰 人人都有良知 无私则无心 道德自我完善A B C D【答案】D【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王阳明“致良知”主张的目的,故错误;材料“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人人都有良知,故正确;“无私则无心”属于明朝李贽的思想主张,故错误;“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 ,通过“致良知”达到道德自我完善,故正确;选择 D 项符合题意。55 (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7)明
10、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 、低秀(才) ,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答案】D6 (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 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 ,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
11、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答案】B【解析】材料史实没有反映出中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的成书与汉代大一统的关系,故 A 项错误;材料关键信息“由国家制定” “官修本草” “朝廷颁行” ,体现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故 B 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的推动无关,故 D 项错误。7 (2018江苏高考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 ”这说明,元曲( )A贴近生
12、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答案】A【解析】材料中“多发天然”表明贴近生活, “雅俗共赏”表明受欢迎,故 A 项正确;诗庄曲媚,意境悠远,与材料中“雅俗共赏”不符,也未涉及寄情山水,故 B 项错误;句式整6齐,语言精炼属于诗的特点,不是元曲,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少引圣籍,多发天然”不等于包罗万象,故 D 项错误。8 (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 ,到清代被誉为“雅乐” “盛世元音” ,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 ,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
13、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答案】D9 (2018海南高考1)下列汉字字体中,得名缘于书写材质的是( )A隶书 B金文 C小篆 D草书【答案】B【解析】隶书作为小篆的辅助字体而得名,解决篆书书写不方便的问题,与书写材质无关,故 A 项错误;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得名缘于书写材质,故 B 项正确;小篆就是官书,是秦朝官方文书通用字体,与书写材质无关,故 C 项错误;草书得名体现出其书写奔放跃动的特点,与书写材质无关,故 D 项错误。10 (2017江苏高考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
14、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 , “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答案】D【解析】 “克意为胜 , 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表明将天理置于人性之上,故 A项错误;“克意为胜 , 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表明要战胜、克制个人的欲望,故 B 项错误;孔子的“克己复礼”是克制念头,要自省,朱熹的解释是克制私欲,两者有相通之处,没有完全曲解孔子本意,故 C 项错误;孔子的“克己复礼”是克制念头,要自省,朱熹的解释是克制私欲,两者有相通之处,但不完全一致,故 D 项正确。711 (20
15、17海南高考2)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答案】A12 (2017北京高考14)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对其思想评价受到明代通俗文学左右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C对
16、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我国的思想和文学领域相对活跃,思想文化领域成就突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程度远没有明朝高,到了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程度较高,对思想文化领域控制加强,所以出现了题中的现象,这说明,对柳宗元成就的评价受制于特定的历史条件,故 C 正确。A 说法夸大了明代通俗文学的影响,排除;B 说法中的“决定”的说法错误,排除。D 说法中的“更加全面”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和题意。13 (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4)图 4 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17、)8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 D “书同文”的推行【答案】A14 (2017.4浙江高考4)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 ”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A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B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C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D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答案】C【解析】 “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 ”表明注重的是意境,不是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故 A 项错误;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的是花
18、鸟画,故 B 项错误;“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 ”表明注重的是意境,故C 项正确;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是人物画,故 D 项错误。15 (2017江苏高考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答案】C【解析】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主张,不是中国画的特点,故 A 项错误;诗画合一是指诗与画的结合,与材料的内容“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不符,故 B
19、 项错误;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表明注重有画面来传情达意,是情与景的结合,故 C 项正确;知行合一是心学大师王阳明的主张,不是中国画的特点,故 D 项错误。916 (2017海南高考5)图 1 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 )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 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答案】A17 (2016海南单科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 ,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
20、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答案】A【解析】 “浩然之气”是一种个人的品质,并由此成为民族品德,故 A 项正确;孟子儒学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可以推动了民族品德的形成,与“个人独特”不符,故 B 项错误;孟子的学说是在继承孔子学说的基础之上形成的,通过个人品德的修养来更好的维护社会秩序,故 C 项错误;修养“浩然之气”的主要目的是个人品德,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维护统治,与反抗暴政不符,故 D 项错误。18 (2016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
21、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C【解析】 “五经”大多成书于儒家思想产生前,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故 A 项错误;10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故 B 项错误;“五经”是古老的文献,将其尊为儒家经典,以此来论证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 C 项正确;秦始皇焚书并没有使儒学传统断绝,西汉初年儒家思想得到复苏,故 D 项错误。19 (2016海南单科7)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 ,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这种现象反映了(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
22、的形成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答案】C20 (2016江苏单科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 “儒帽裹僧头” ,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答案】C【解析】李贽批判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学,故 A 项错误;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思想,故 B 项错误;材料中“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信息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的礼教,显然是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
23、 C 项正确;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故 D 项错误。21 (2016海南单科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 ,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 ”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答案】C11【解析】 由“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即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是重男轻女的表现,与男女平等不符,故 A 项错误;对古代女性的评价更多强调有德,反对有才,与德才兼备不符,故 B 项错误;由“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可知作者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二轮 复习 核心 考点 突破 专题 03 古代 中国 思想 科技 文艺学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