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3.12.32“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时规范训练.doc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3.12.32“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时规范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3.12.32“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时规范训练.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3-12-32“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选择题1(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春秋后期,自由讲学蓬勃兴起。在齐国,国君还筑有宏大的稷下学宫,容纳数百千人,专供各派学者到此“不治而议论” 。当时的自由讲学( )A均主张社会变型 B得到了各诸侯国的支持C否定了传统观念 D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的思想与文化教育。从材料中可知自由讲学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D 项正确;A 项“均主张社会转型”不符合史实;B 项“ 各国支持” ,C 项“否定了传统观念”等结论,仅靠材料无法推知。故选 D。【答案】 D2(2018山东滨州调研)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收录了先秦时期儒、道、墨、
2、法、阴阳、名、农等各家学说,提出了关于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治国等方面的论说,司马迁说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 。这反映了当时( )A百家争鸣的结束 B思想兼容的走向C思想统一的实现 D各种学派的诘难【解析】 吕氏春秋收录了先秦时期儒、道、墨、法、阴阳、名、农等各家学说,说明百家争鸣并未结束,故 A 项错误;题干信息可以得出当时思想兼容的走向,故 B 项正确;思想统一的实现是在西汉,故 C 项错误;吕氏春秋收录了先秦时期儒、道、墨、法、阴阳、名、农等各家学说,提出了关于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治国等方面的论说,体现不出各种学派的诘难,故 D 项错误。【答案】 B23(2018贵州贵阳模拟)孔
3、子曾说:“为国以礼” 。在古代社会,孔庙的祭祀之礼被视为国典,不仅是对祖先的庙祭,还是对天地诸神的社祭。材料反映孔庙“祭祀之礼”的主要作用是( )A礼仪教化与政治分离 B凸显宗族、亲族关系C以礼制巩固国家制度 D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解析】 从材料中“孔庙的祭祀之礼被视为国典” ,可知孔庙“祭祀之礼”具有利用礼仪教化维护政治的作用,故 A 项错误;从材料“孔庙的祭祀之礼被视为国典,不仅是对祖先的庙祭,还是对天地诸神的社祭” ,可知凸显宗族和亲族关系不能体现出祭孔之礼作为国典的作用,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中祭孔之礼既是国典又祭祀祖先,可知是利用伦理礼制巩固国家统治,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祭祀
4、祖先和天神,不能反映出祭孔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故 D 项错误。【答案】 C4(2018湖北重点中学联考)先秦时期,各种治国方略层出不穷。 “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治国方略( )A孟子 B老子C墨子 D韩非子【解析】 孟子属于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 ,与题目中“事少而功多”不符,故 A 项错误;老子属于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与题目中“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相符,故 B 项正确;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兼爱” “非攻” “尚贤” ,与题目中“事少而功多”不符,故 C 项错误;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张
5、法治、变法革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与题目中“事少而功多”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 B5(2018湖北重点中学联考)孔子提出“为政以德” “重义轻利”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 。由此可见,两位先哲相似点是( )A批判精神 B自由观念C加强个人修养 D公民意识【解析】 根据题目中“为政以德”得出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结合所学知识,孔子主张“礼” ,主张恢复周礼,并未对时代提出批判性的建议,而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属于个人修养的加强,故 A 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题目中的孔子和苏格拉底的主张并未牵涉到自由观念和公民意识,故 B、D 项错误;根据题目中“重义轻利”得出孔子注重个人修养的加强
6、,根据题目中“美德即知识”得出苏格拉底加强个人修养,故 C 项正确。【答案】 C6(2018山东滨州调研)礼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孟子说: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中说:“言无二贵,法无两适。 ”这反映当时学者( )A相互竞争百家争鸣 B强调变革和法律C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D重视规则和秩序【解析】 从题干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学者在某些问题上有着相同的见解,并不是相互竞争百家争鸣,故 A 项错误;强调变革和法律是法家的基本主张,题干中没有法家,故 B 项错误;君主专制统治秦朝才建立,故 C 项错误;从题干材料
7、中可以看出,当时学者重视规则和秩序,故 D 项正确。【答案】 D7有学者认为:别于重自然(如希腊)或超自然(如印度、希伯来)的文化类型,中国文化自成一种“敬鬼神而远之”的传统。其主要反映中国文化( )A重鬼神 B轻人性C轻自然 D重人性【解析】 据材料“敬鬼神而远之”可知中国文化并不是重鬼神,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重人性,而非轻人性,故 B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轻自然,故 C 项错误;据材料“别于重自然(如希腊)或超自然(如印度、希伯来)的文化类型,中国文化自成一种敬鬼神而远之的传统”可知中国文化重人性,故D 项正确。【答案】 D8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孟子说:“王!何
8、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荀子说:“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上述义利观( )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源B是先秦儒学批判现实的产物C体现先秦儒学对利的完全否定D直接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解析】 材料重点强调的是义利观,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故 A 项错误;孔子、孟子和荀子批判当时社会上一些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行为,是先秦儒学批判现实的产物,故 B 项正确;依据材料“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等可知,先秦儒学并没有完全否定利,故 C 项错误;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的是宋明理学,故 D 项错误。【答案】 B9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
9、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4分别是( )A法家、儒家、道家 B法家、墨家、道家C法家、墨家、儒家 D道家、儒家、墨家【解析】 “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是法家思想, “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是儒家思想, “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是道家思想,故 A 项正确。【答案】 A10(2018湖北黄石调研)论语述而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复习 第十二 单元 古代 中国 思想 科技 文学艺术 31232 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 形成 课时 规范 训练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33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