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语文第一部分唐宋诗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教学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
《2018年高中语文第一部分唐宋诗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教学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语文第一部分唐宋诗第七课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教学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七课 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将 进 酒资 料 助 读 释标题“将进酒”为乐府古题,意为“劝酒歌”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将” , “请” 。知作者李白(见第一课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明背景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这一时期,诗人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应邀到嵩山元丹丘家做客。三人常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悲愤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精 要 赏 析 析技巧1诗歌首二句,作者的真正用意是悲伤时光易逝、人生易老,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 ,这种表现手法叫_。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作者却说“
2、黄河之水天上来”来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这种修辞手法叫_。请在诗中找出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其他诗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诗句 效果提示:第一空从“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入手,第二空从题干“极言”入手。参考答案:比兴 夸张2诗句 效果会须一饮三百杯 极写作者“尽欢”状态,反衬“愁”之深斗酒十千恣欢谑 极言诗人放纵状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不惜出卖名贵宝物,来换酒消愁,极言诗人豪放,同时又写出“愁”之悠长2诗人为何写陈王曹植的典故? 请简要分析。提示:明确典故正用、反用类型及其意义。参考答案:三国时期的陈王曹植是个才华横溢的人物,因被其兄曹丕所忌恨而郁郁不得志,只有以酒浇愁
3、。以泪度日,最后年纪轻轻的就死去了。诗人由曹植想到了自己同样怀才不遇,因权贵当道,使自己为国效力的志向无法实现,英雄无用武之地。诗人是借曹植的典故尽吐心中的不平: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悟意旨3结合全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请在横线空缺处填上能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恰当词语:悲伤_愤激_。提示:扣住题干要求“情感变化”思考。参考答案:欢乐 狂放 (2)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诗人为何而愁?请在表格空缺处填上恰当文字。提示:根据提示,把握分析。参考答案:体现诗人“愁”的诗句 分析“愁”的原因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
4、暮成雪 时光易逝 人生易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自信豪迈_怀才不遇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圣贤寂寞 才子失意4试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做一比较,说说二者在内容上的异同和情感表达上的不同。提示:扣住题干“内容上的异同和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理解诗句内涵。参考答案: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愿醒”显得消极一些。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在表达形式上二者的不同:前者是委婉表达情感,以“
5、钟鼓馔玉”借代权贵;后者是3直白,锋芒直指“权贵”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资 料 助 读 释标题登柳州城楼:既交代了事情,亦含触景生情,登高怀远之意。寄:诗人眼望苍茫天地,百感交集,寄关切之情于同被贬谪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知作者柳宗元(见第一课渔翁)明背景公元 805 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 “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
6、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精 要 赏 析 赏形象1结合本诗,概括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提示:根据首联的“愁” ,颔联、颈联的景,及尾联“滞”可以概括。参考答案:是一个被贬到偏远地区、孤单、寂寞、思念朋友的诗人形象。品语言2试分析本诗尾联的表达效果。提示:根据诗题、每句内容及反映的情感概括。参考答案:(1)先用“共来百粤文身地”一垫,再用“犹自”一转,才归结到“音书滞一乡” ,便收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效果。(2)而“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
7、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 。(3)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读诗至此,余韵袅袅,余味无穷,而题中的“寄”字之神,也于此曲传出。可见诗人用笔之妙。析技巧3以哀景写哀情是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的一大特点。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哀景?抒发了怎样的哀情?4提示:哀景即不明快的景,哀情即悲伤愁思之情。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高楼大荒” “海天茫茫” “惊风乱颭” “密雨斜侵” “岭树重遮”“江流曲回” “百粤文身地”等景,所有这些对遭贬的诗人来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诗人正是通过这些景色的铺叙,远近结合,景中见情地把自己对友人望而不见的关切之
8、情以及对自己遭贬谪的无限哀情表达了出来。和子由渑池怀旧资 料 助 读 释标题和,和诗;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这里表示地点;怀旧,怀念过去的事情。本诗是苏轼得到弟弟苏辙的寄诗怀渑池寄子瞻兄而和韵此诗。知作者苏轼见第一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其二)明背景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苏轼兄弟随父亲苏洵第一次由蜀赴汴京应试,路经渑池,留宿于渑池寺,结识寺僧奉闲,并曾题诗于室壁。嘉祐六年(1061)冬,苏轼途经渑池出任凤翔府签判,得到苏辙的寄诗怀渑池寄子瞻兄 ,因而和韵此诗。精 要 赏 析 品语言1作者在颈联怀“旧” ,具体指什么?提示:根据背景与注释回答。参考
9、答案:往日见过的老僧,题诗的墙壁。析技巧2本诗的首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颔联对首联起了什么作用?提示:抓住“应似”不难判断手法,根据“留指爪” “飞鸿”很容易看出其作用。参考答案:首联使用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生到处”比作飞鸿踩踏雪泥。颔联是对首联的具体解说,同时表明了诗人面对飘忽不定的人生经历而不计较得失的达观态度。悟意旨3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提示:根据课本注释体会。参考答案:回想往日的艰难困苦,而今更应牢记兄弟情谊,共勉奋进。5春江花月夜资 料 助 读 知作者张若虚(约 660约 720),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字号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 。中
10、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流传诗仅存两首: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 。补注解“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或说“未详所起” ;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今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二首,温庭筠一首。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赏 读 评 价 1开头八句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描写有何特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答:_参考答案:(1)春、江、花、
11、月、夜。(2)紧扣题目写作,开篇就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描绘。景物极多,但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层次分明地一一展开。(3)营造了一种幽美恬静的意境。2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人生代代无穷已”融入了作者_之感, “江月年年只相似” “但见长江送流水”融入了诗人对_、_的惆怅。参考答案:沉重的历史沧桑 人生短暂 宇宙无穷3请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词句。(1)“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两句在行文上有何作用?6答:_参考答案:承上启下。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像,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
12、别恨。(2)请赏析“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答:_参考答案: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3)“卷不去” “拂还来”表达了思妇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参考答案:“卷不去”和“拂还来”明指月光洒在门帘和捣衣砧上不忍离去,暗指思妇的愁思无法排遣,反衬出游子的离愁别恨。(4)“鱼龙” “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答:_参考答案: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江 汉7资
13、料 助 读 知作者杜甫见第二课横吹曲辞前出塞九首(其六)补注解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这时他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此诗以首句头两字“江汉”为题,正是漂泊流徙的标志。赏 读 评 价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 “孤月” “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答:_参考答案:“片云” “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之情。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
14、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答:_参考答案:自强不息。诗中提到“心犹壮” “病欲苏” “存老马”等。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出力。怨恨之情。诗中提到“思归客” “腐儒” “片云” “落日”等,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方的怨愤之情。(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致 酒 行资 料 助 读 知作者李贺(见第三课金铜仙人辞汉歌)补注解公元 806 年,李贺带着刚刚踏进社会的少年热情,满怀希望打算迎接进士科举考试。8不料竟被人以避讳他的父亲“晋肃”的名字为理由,剥夺了考试资格。这个意外的打击使诗人终生坎坷。诗人“不平则鸣” ,从此“怀才不遇”成了他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他的诗
15、也因而带有一种哀愤的特色。但这首困居异乡,有所感遇的致酒行 ,音调高亢,表现明快,别具一格。赏 读 评 价 1诗歌引汉代名士主父偃和唐代名士马周的目的是什么?答:_参考答案:引汉代名士主父偃和唐代名士马周自比,说明他认为自己有经世之才,早晚会得到皇帝赏识。2有人说本诗诗人三层情感转折跌宕,沉郁顿挫,而以怀才不遇之意加以贯通,请分析。答:_参考答案:前四句写作客的情形和潦倒自伤的心情。中间四句,诗人由自伤转为自负和自勉,后四句,诗人又由自负和自勉转为自伤,感慨自己冷落寂寞的处境。三层意思转折跌宕,沉郁顿挫,而以怀才不遇之意加以贯通。秋 日资 料 助 读 知作者程颢(10321085),字伯淳,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高 语文 第一 部分 唐宋 第七 人生 到处 感慨 教学 案语 选修 诗词 鉴赏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