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2课时)当堂达标题新人教版.doc
《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2课时)当堂达标题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2课时)当堂达标题新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当堂达标题(二)一、积累运用1.填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_ ,是鲁迅先生的一篇_,针对当时部分人的观点_进行批驳,首先直接批驳,敌方信“地”信“物”信“国联” ,失掉的是_;求神拜佛,发展着_。接着间接反驳,指出“_” ,歌颂中华民族历史上和现实中的“筋骨和脊梁” ,鼓舞人民的自信心。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的初中时光匆匆而过,毕业之际,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B.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为民族的解放壮烈牺牲,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C.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孕育了灿烂的文明。D.掩饰的再好,既然已经犯了错误,也不过自欺欺人罢了
2、。二、内容理解1.“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鲁迅为什么反复赞扬“中国的脊梁”?2.在实现中国梦的今天,这些“民族的脊梁”又有何种时代特征?请举例说明。3. 如何理解“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4.对文章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句中“中国人”指广大中国人民。B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表现了有自信力的中国人是民族的中流砥柱。2C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用反问的语气强调了现在我们并不缺少有自信力的中国人。D文中“自欺欺人的脂粉”指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
3、所谓“正史” 。三、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节选)“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五 单元 17 中国人 失掉 自信 课时 当堂 达标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