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长春版.doc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长春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长春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2 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抓取边塞奇特的景象去感悟诗歌语言美、意境美;通过对诗句多层次的品读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歌的内容;通过研读品析,体会诗人情感,激发个体感悟。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2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中学三个学期的学习,已经能够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诸事弄懂诗歌大意了,而且也比较熟练的掌握了自我探究、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绝大部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诗人情感的领会应该可以通过反复朗读、拓展探究的方式顺利完成。课堂上发挥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在
2、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支持下不仅能清晰准确地呈现教学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使学生获得更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3 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在品读中把握关键字句,体会诗人深沉的送友之情。4 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 教学活动 活动 1【导入】复习导入 自古以来 ,离别一直是诗人们吟咏的主题 ,我们学过哪些送别诗呢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近唐代诗人岑参 ,走入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起去感受这位边塞诗人的离愁别绪。活动 2【讲授】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作品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 , “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判官,官名,节度使一类官员的僚属。这首诗是岑参第二次到
3、西北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时写的。武某可能是其前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体诗。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如杜甫兵车行 、 丽人行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岑参中年两度出塞,因为这一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很擅长写边塞诗。他的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形式丰富多样,尤其擅长于写七言歌行。其诗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 ”)齐名,并称“高岑” 。活动 3【活动】反复诵读 ,赏析全诗 (一)一读 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
4、诗歌的音乐美;结合注释理解词义,尝试口头翻译。1指名学生朗读2正字音:裘 衾 薄 着 瀚 阑 饮 羌 掣3明节奏:节奏可分音调的节奏和意义的节奏两种。音调的节奏,常以两个字音为一拍,注意声音上的整齐。七言诗一般为四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义的节奏是按诗句的语义来划分,它比音调的节奏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划分节奏时,一般以意义的节奏为依据。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因此,我先请几名学生朗读,在此过程中组织学生听读、评议,2然后集体朗读。在这基础上,让学生配乐朗读。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诗的
5、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诗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二读 要求:再现诗中形象,理清思路,找出诗中抒情发展的线索,沟通学生、读物和作者之间的思想感情。1朗读指导朗读时,要身临其境进行联想、想象,使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2学生默读,理思路讨论明确:全诗共 18 句,根据文题可分为咏雪和送别两个层次。前 10 句为一层:从不同侧面咏雪。后 8 句为第二层:写送别。3小结:全诗以雪为抒情线索,描绘了一幅塞外风雪送客图。诗的开头从“飞雪”入手,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戍边将士苦寒的情景,接着,诗人以形象的笔触,描绘了西北边塞一幅愁云惨淡的风雪送客图。诗人寓情于景,含蓄地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白雪 歌送武 判官 教案 长春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