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版高中语文第1单元体验情感单元检测试卷粤教版必修2.doc
《2018_2019版高中语文第1单元体验情感单元检测试卷粤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版高中语文第1单元体验情感单元检测试卷粤教版必修2.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 单元 体验情感单元检测试卷(一)(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古代“家”具有三重文化意蕴从“对话”的视角看中国古代之“家” ,不难发现, “家”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从祭祀、生产再到住所的过程。换言之, “家”是人与神灵对话、人与自然对话以及人与人对话之所。家是人与神灵对话的场所。祭祀对中国古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不仅是对神灵和超自然对象的臣服,也是人与神灵交流的一种方式。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天神地祇由天子祭,诸侯大夫祭山
2、川,士庶只能祭祀祖先和灶神。 孝经士章疏就有“祭者,际也,人神相接,故曰际也”的说法。祭祀就是人与神灵交接对话的一种方式。祭祀需要场所,而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祭祀的场所。 礼记王制曰:“天子七庙” , “诸侯五庙” , “大夫三庙” , “庶人祭于寝” 。天子七庙指的是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诸侯五庙指的是父、祖、曾祖、高祖、始祖之庙。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普通的老百姓只是“寝祭” 。寝祭在古代是一种普遍的对祖先的祭祀方式。贵族统治者的庙祭,是在寝祭基础上形成的。有意思的是,宗庙的主室是庙,王宫的主室是朝,而庶人住屋的主室则是寝,三者其
3、实具有相同的功能。2庶人的主室既称为寝,又可以称为家,寝祭就是家祭。通过这种对话,人们既可以表达对鬼神的敬畏,也可以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家是人与自然进行对话的载体。这种对话首先以生产的方式实现。夏商周时期,中国最基本的社会制度就是宗族制度。而宗族作为政治、经济和生活的综合体,成为社会基本组织形式。此时的个体家庭,则是组成宗族的最基本的单元。 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庶人的具体家庭已经成为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只不过土地仍然为宗族所有。每个个体家庭的人口在 27 人,每家有一个成年男性作为家长,家庭要按照人口服徭役。当时的个体家庭尚未从宗族中独立出来,在生产上实行的是“耦耕俱耘”的方式。按照诗周颂良耜
4、的记载,在宗族内部,个体家庭之间相互形成劳动协作的关系,也就是“一族同时纳谷” , “出必共洫间而耕,入必族中而居” 。以家为生产单位,人才实现了与自然之间有效的对话,而不是听任自然的摆布。家是人与人进行对话的情感港湾。 周易序卦传说“伤于外者,必返其家” 。意思是受伤之后,一定会返回其家。之所以要返回其家,一是“亲亲之谊”可恃,二是“休戚之情”可同,不必与人争仇,不必与人争利。家即是夫妇、父母和子女的对话场所。如诗周南桃夭写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这里的“室家” ,指夫妇结合后的家庭。 汉书匡衡传有这样的表述:“臣又闻室家之道修,则天下之理得。 ”“室家之道修”即夫
5、妇之道修,就是夫妇之间的对话与和谐。综上,家是一个人情感的归属和保障,身体的安歇和庇护之所,亲属关系的维持之处。正因如此, 周易才进一步说“家定而国家可保” , 大学才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祭祀对中国古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是人对神灵和超自然对象的臣服并与之交流的一种方式。B古人祭祀有严格的分工,比如天子祭天神地祇,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则负责祭祀祖先和灶神。C家最初是祭祀的地方,天子、诸侯大夫、庶人祭祀的地方分别叫庙、朝、寝。D宗族制度早期,宗族不仅是政治、经济和生活的综合体,也是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所以人还无法实现与
6、自然之间的有效对话。答案 D解析 A 项“是人对神灵和超自然对象的臣服并与之交流的一种方式”错,原文说“祭祀不仅是对神灵和超自然对象的臣服,也是人与神灵交流的一种方式” 。B 项“古人祭祀有严格的分工”错,古人祭祀的对象不同,是由身份决定的,不是分工问题。C 项“朝”是王宫的主室,不是诸侯大夫祭祀的地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3A文章以时间推移为序,依次阐明了“家”是人与神灵对话、人与自然对话以及人与人对话之所的三重意蕴,脉络清晰。B第段援引孝经士章疏 “祭者,际也,人神相接,故曰际也”的说法,意在论证说明祭祀就是人与神灵交接对话的一种方式。C第段引用汉书匡
7、衡传中的表述“臣又闻室家之道修,则天下之理得” ,意在阐明家庭和谐的重要性。D文章引经据典,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而且援引的资料类型多样。答案 C解析 第段引用汉书匡衡传中的表述“臣又闻室家之道修,则天下之理得” ,是为了阐明“家是人与人进行对话的情感港湾” ,而不是说明家庭和谐的重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天子、诸侯、大夫、庶人祭祀的对象、地点各不相同,这是由等级观念所致。B中国古代“家”的意蕴应该是多层面的,视角不同,它呈现的含义也是不同的。C之所以说“家是人与自然进行对话的载体” ,是因为夏商周时期具体家庭既是组成宗族的最基本的单元,也是
8、一个生产经营的单位。D “一族同时纳谷” , “出必共洫间而耕,入必族中而居” ,说明这一时期个体家庭尚未从宗族中独立出来。答案 C解析 “家是人与自然进行对话的载体” ,是因为西周时期庶人的具体家庭已经成为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成全一场母爱陈喜联自从知道母亲风雨无阻每天给哥哥送晚饭后,我很多次劝她:“妈,哥都四十出头了,又不是小孩子,哪里用得着这么辛苦送饭呢?再说你自己年纪一把,又有高血压,天天站在大马路上,太不安全。 ”可是我的劝阻总是立即被母亲宣布无效。她照旧在每一个日暮西山的黄昏拎着那个蓝白相间的保温桶,执拗
9、而骄傲地站在村后公路边,等待哥哥驾驶着公交车经过。我又责怪哥哥:“你就不能自己想办法解决晚饭,妈都七十多了,你还忍心让她天天在路边等你?”哥哥用奇怪的眼神看了我一眼,说:“你不懂。 ”然后再不吭声。我很生气,可是却毫无办法。前几天,我回家看母亲,发现她床头墙壁上贴着一张纸,上面写了很多数字。凑近一看,原来写的都是时间:早早班 18:05,早班 18:20,晚班 18:35,晚晚班 18:50。见我奇怪,4母亲说:“这是你哥晚上经过的时间,每天发车时间不一样,经过这里的时间也不一样。 ”过了一会儿,她又得意地说:“这可是我观察了很久总结出来的,我提早几分钟过去送晚饭,你哥一会儿准到。 ”这天,哥
10、开的是早班,应该在 18:20 从村后经过。下午 6 点,我陪着母亲,母亲拎着保温桶出发了。桶里有饭,有红烧肉和炒青菜,还有丝瓜蛋汤。村后不远就是国道,大大小小的车辆川流不息,挟带过一阵一阵热风,烘烤着路边的树木,树叶依然低垂,耐心等候入夜的清凉。西边的天空被夕阳映得通红,一团团火烧云呈现出各种古怪有趣的形状。村庄,田野,蜿蜒的小河,还有目不转睛注视着自西而来的车辆的母亲,都沐浴在霞光里,一派柔和。一辆公交车从我们面前经过,没有停下,却鸣了一声喇叭,依稀见司机侧脸对母亲笑了笑;又一辆公交车路过,放慢速度鸣响喇叭,司机对母亲点点头。母亲骄傲地挺直了身体,回以笑容,对我说:“瞧,都是你哥的同事。
11、”第三辆公交车终于在母亲面前停了下来,车门“吱呀”一声刚打开,母亲手里的保温桶已经递进车厢,跟着一起递进去的,还有一句话:“儿子,小心一点慢慢开。 ”哥大声应道:“好嘞,放心回去吧!”车子起动的刹那,几个坐在窗边的乘客惊奇地转过头来看着母亲。母亲微笑着对渐渐远去的公交车挥着手,直到汽车消失在来往的车流中,才心满意足地转身回家。她边走边说:“你哥单位的同事老羡慕你哥了,他们说山珍海味也不及自己妈妈做的饭菜。 ”母亲大步流星走着,洪亮的声音惊起了河边竹林里几只早归的麻雀。看着母亲快乐的模样,我突然明白了哥哥那奇怪的眼神的含义,谁能拒绝和阻止一位母亲热腾腾的母爱呢?我知道,公交车是不允许在路上随意停
12、车的,可是却从没有人批评过我哥,从乘客到售票员,从同事到领导,一个都没有。是的,在风中,在雨中,在霞光里,在暮色下无数次,当我的母亲手拿保温桶站立在路边翘首以盼时,有那么多人一起,用目光,用鸣笛,用微笑,用默默的关注,成全了这一场母爱。如果有一个黄昏,你坐在公交车里,看见路边有一位拎着保温桶的老太太,那一定就是我的妈妈,那么,请你,请你也给她一个微笑。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我”是文章的一个叙述者,通过“我”的视角,将人物和故事串联起来, “我”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B文中写了众多的人参与到故事之中,如果没有众多人的参与,则难以成全这一场伟大
13、的母爱。C本文善于借助多种表现手法,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交错运用,刻画了一位勤劳、温和的母亲形象。D在当今社会, “如何孝亲”是一个必须面对的话题,作品通篇洋溢着亲慈子孝的浓浓气息,5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美好的答案。答案 B解析 “成全” “母爱”是表达孝亲的一种方式,没有众多人的参与,母爱依然存在。5文中画线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答:_答案 (1)反衬。景物描写突出了天气的炎热,反衬出母亲的辛苦。(2)渲染烘托。突出人物形象,以柔和的霞光烘托出母爱的伟大。6文章开头两段,分别写“我”对母亲和哥哥的劝告和责怪,在全文构思上有何作用?(6分)答:_答案 (1)铺垫(伏笔),为
14、下文写哥哥的用心良苦做铺垫。(2)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责怪哥哥”实际上是为后文理解哥哥的心理张本,表现母爱的伟大以及哥哥对母亲的孝道。(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老舍的教书与办学1918 年 6 月,老舍从师范学校毕业,由于品学兼优,深受校长和老师们赏识,被京师学务局直接任命为内城左区方家胡同京师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校兼国民学校校长,那年,老舍只有 19 岁。一个 19 岁的青年,本身也只是个才长大没多久的“大孩子” ,却已经要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然而,这位校长的行动并没有让教员与学生失望,在担任小学校长期间,老舍和他的同事们注重转变教育
15、观念,统一教育思想,提倡教育创新。他们采用新教材,开设新课程,实行新的学生管理办法,用新的思想去启发教育学生。为了学校的建设,为了让学校有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老舍整天吃住在学校。他常常和学生一起参加课余活动,常常和教师们一起研究教材教法,还经常和工友们一起打扫校园,养花种草。就这样,这位年轻的校长和他的同仁们一起努力,用新思想改造学校,把学校办得越发出色,连学生家长也称赞老舍“治校有方” 。由于老舍担任校长一职的良好表现,1919 年下半年,他被京师学务局选派赴江苏省考察小学教育,先后在南京、无锡等地查访了二十多所小学,并与其他考察人员一起撰写了参观苏省小学教育报告 。随后,老舍又被京师学务局
16、提升为京师郊外北区劝学所劝学员,负责巡察一个区里的小学教育。这期间,老舍依然对教育工作尽心尽责,曾经上呈京师学务局,申述有 17 处私塾塾师不良、守旧,并且指出为了严肃学习和发展教育,应将这些私塾进行淘汰。老舍不仅在学校中对孩子进行教育,还经常作为志愿者参加教学活动。他曾帮刘寿绵办过贫儿学校,也在地方中学做过义务教员,资助贫苦孩子读书。在做义务教员时,他不忘忧6国忧民,时刻思考如何使更多的人受到教育,如何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1922 年夏,老舍在西北城地方服务团附设铭贤高等小学及国民学校主持教务,负责教授修身和音乐。他积极参与平民教育的推广工作,在具体办学上,带领教师和学生使用新教材,坚持贯彻
17、“以平民精神陶冶儿童的心,以勤劳主义锻炼儿童的身,以自学主义发展儿童的脑”的办学宗旨,力争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1922 年 9 月,老舍应聘到天津南开学校中学部担任中国文的授课,并兼任初级二年级七组(班)辅导员。在那里,他的第一堂课让学生们记忆深刻。学生们一下子被老师生动的语言抓住了,他们感到这位年轻的先生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不知不觉一堂课下来,学生和老师都似乎变成了相识多年的知交,所有的“夹生”感觉都被先生的诙谐话语吹跑了。学生们觉得他们得到了一个爱开玩笑的大哥哥,打心眼里喜欢。下课后,也总是身前身后簇拥着老舍,总想再听几句平常绝听不到的话语。1923 年到 1924 年上半年,老舍赴京
18、师第一中学任教,讲授国文、音乐和修身等课程。作为教师,他上课时不是单纯机械地教给学生课本知识,而是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不硬邦邦地囿于一篇古文而字斟句酌,他的讲课内容极广,凡与他讲解的文章有联系的东西,无所不及。他充分运用自己的特长,如说相声、表演京剧、唱曲等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进行生动的课堂授课。1924 年夏,老舍前往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讲师,在此期间发表了老张的哲学 赵子曰等作品,开启了文学创作之路。后又在新加坡担任华侨中学的国文教员。归国之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直至三十年代末辞去教职。回顾起这段无法割舍的教育情缘,老舍曾说:“在我二十七岁以前,我的职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高中语文 单元 体验 情感 检测 试卷 粤教版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