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第1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第1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第1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 课时 气象灾害【情景激趣】 据广西防汛抗旱指挥部截至 2017 年 5 月 24 日 17 时统计,强降雨已导致南宁市、梧州市、贵港市、玉林市等地受灾,受灾人口 1.29 万人,死亡 7 人;倒塌房屋 100余间;农作物受灾面积 1.33 千公顷,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 6 000 万元。那么洪涝灾害是如何形成的呢?课标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对接 知识体系引导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1.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如台风、寒潮、地震等成灾的原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结合实例,说出常见自然灾害防御的措施和避灾方法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洪涝|知识清单|阅读教
2、材 P86P89“本节教材” ,填写下列知识。一、认识洪水和洪灾1自然灾害(1)概念: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2)分类:按成因分为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等。2洪水: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3洪灾(1)概念:洪水溢出或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2二、洪灾的形成原因1基本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损害。2洪水的成因(1)自 然原 因 气 象 原 因 : 强 降 雨 、 大 量 冰 雪 快 速 融 化 、 冰 凌 堵 塞 河 道地 质 原 因 : 滑 坡 、 泥 石 流 堵 塞 河 道其 他 原 因 : 流 域 汇 水
3、速 度 大 于 河 道 排 水 速 度 )(2)人为原因 破 坏 植 被大 规 模 围 湖 造 田建 筑 物 占 据 河 道 )3洪水致灾的影响因素:洪水发生区域的人口密集程度及经济发达程度。三、洪灾的防治措施1做好对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工作。2采取相应防洪措施(1)工 程措 施 兴 建 水 库 , 退 耕 还 湖 , 提 高 对 洪 水 的 调 蓄 能 力修 筑 堤 坝 , 防 止 洪 水 漫 溢疏 浚 河 道 , 加 快 泄 洪 速 度开 辟 分 洪 区 , 开 挖 分 洪 道 , 降 低 洪 水 水 位 )(2)非 工 程措 施 提 高 人 们 的 防 灾 减 灾 意 识严 格 控 制 滥
4、砍 乱 伐 , 减 少 水 土 流 失建 立 统 一 的 减 灾 防 灾 管 理 体 制建 立 统 一 的 抗 洪 抢 险 指 挥 管 理 系 统 , 拟 定 居 民的 应 急 撤 离 计 划加 强 灾 前 水 利 建 设 投 入 与 减 灾 科 研 投 入 )微思考1当遭遇突然发生的洪水时,应该如何逃生呢?提示 如果能够逃脱,应该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以获得逃生的机会;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案例探究|材料一 京华时报2017 年 6 月 21 日讯,2017 年 6 月 3 日以来,四轮
5、强降雨持续侵袭浙江。截至 20 日,浙江钱塘江流域遭遇 56 年来最大洪水,已致 441.3 万人受灾,因灾死亡 2 人、失踪 1 人。截至 20 日 7 时,汛情已导致 1 846 家企业停产,当地已转移群众29.2 万人。材料二 图 2.19“中国洪水频率分布(19491989 年)” 。结合材料探究:(1)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3(2)洪水频率的高低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3)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 (1)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气候区的长江、淮河、黄河、珠江、海河、辽河、嫩江松花江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以及四川盆地
6、、关中地区和云贵高原的部分地区。(2)洪水频率的高低与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因素有关,也与人类活动等人为因素有关。其中气候因素是最主要和最根本的因素。(3)东部季风区降水量多,多暴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是导致洪涝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方法规律|洪水的发生往往是以自然原因为主,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也可能诱发或加剧洪水灾害,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因素原因 影响降水强度 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造成洪水量大,水位高地面坡度 地面坡度大土壤含水率 土壤含水率高流域状况 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低汇水速度加快,有利于洪水形成支流 支流多,尤其是扇形水系河道 河道弯曲河谷 纵向坡度小水系状况 入海
7、口 入海口狭窄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成洪水2.人为因素原因 影响破坏流域内植被流域内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诱发和加剧洪水围湖造田 使湖泊对洪水调蓄能力减弱建筑物占据河道 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占用分洪区 给洪水的分流带来困难在一定程度上抬高洪水水位方法技巧 洪涝灾害形成原因的分析思路(1)地形地势:一般来说,地势低洼,易造成排水不畅,就容易发生洪涝灾害。(2)降水的集中程度:降水越集中,强度越大,越容易引发洪涝灾害。(3)地区人口密度与经济状况:地区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则同样强度的洪水造成的4损失就越大。(4)抗灾能力:抗灾能力越强,造成的损失越
8、小。台风|知识清单|一、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西北太平洋海域上空是世界上热带气旋最多的地方,因为那里有广阔的暖洋面,海水通过蒸发,能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还有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 12 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台风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711 月最为频繁。台风形成后,一般会移出源地并经历发展、减弱和消亡的演变过程。台风伴随着狂风、暴雨,来势凶猛,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这些沿海地区由于人口、财产密集,工
9、农业生产发达,热带气旋常造成巨大的破坏和社会经济影响。图 1.11 全球热带气旋路径示意二、我国的台风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 世纪以来,平均每年大约有6.5 次台风登陆。我国台风来自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灾害的空间分布具有沿海重、南方重的特点。杭州湾以南的台风频次远高于以北地区,广东和海南东部沿海的台风频次约占 50%左右。浙江、台湾东部,海南东北部等沿海遭受台风灾害的次数,占总数的 1/3 以上。5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 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表 2.6 19861994 年台风灾损情况人员(人)年份死亡 受伤毁损船舶(条
10、)倒塌房屋(万间)直接经济损失 (亿元)1986 843 5 533 4 102 38.63 27.821988 270 2 223 1 244 10.72 27.791990 807 5 154 5 824 26.91 92.671992 302 1 056 3 215 21.12 130.031994 1 265 8 540 5 401 44.70 236.936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台风灾害损失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台风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明显增加,平均每次影响我国的台风造成的损失均超过 14 亿元。三、龙卷风、台风中的自救龙卷风,台风的共性是风力强劲,
11、能摧毁建筑物并伤害人畜,统称为风灾。在接到龙卷风警报时,要立即躲进地下室或坚固的混凝土建筑物中隐蔽起来。如果在室内,适当将窗户留出一些缝隙,以平衡建筑物内外的压力。如在野外开阔地,可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假如时间允许,可挖一个防空壕,低于地面隐蔽,避开大风。气象台会预先发出台风警报,使人们有充足时间做好预防工作。此时,不要启程远足或到海滩游泳,更不要驾船出海。在海上行驶的船只应尽快靠岸。外出的人应该尽快回家,呆在室内。台风袭击时,切勿靠近窗户,尤其不要接近向风的窗户,以免被强风吹破的玻璃碎片损伤。强风过后不久, “风眼”在上空掠过,会平静一段时间,天气变得晴朗,风也暂时停止。此时切勿以为风暴
12、已结束,台风会以雷霆万钧之势再度横扫。7微思考2为什么在高纬度和赤道附近没有台风?提示 高纬度地区海水温度较低,没有足够的能量供应。赤道地区虽然有足够的海水温度,但是地转偏向力较小。|案例探究|材料 2017 年第 9 号台风“纳沙”于 2017 年 7 月 29 日 19 时 40 分在台湾宜兰东部沿海登陆;2017 年 7 月 30 日 6 时在福建福清沿海再次登陆。截至 2017 年 7 月 30 日 6 时,受台风“纳沙”影响,福建东北部、浙江东南等地出现暴雨,浙江温州、福建宁德局地、台湾东北部和南部出现大暴雨,局地雨量有 400600 毫米;福建东部和浙江东部沿海出现89 级瞬时大风
13、,福建东北部和浙江东南部沿海 1012 级。厦门沿岸地带、海边休闲度假区、景区、景点 17 点之前全部关闭,客渡船按恶劣天气要求及时停航。30 日多趟途经福厦动车将停运。 结合材料探究:(1)影响我国的台风发源于何地?(2)我国台风灾害的时空分布有何特点?哪几个省份易受台风的影响?(3)东南沿海地区因受台风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为什么?答案 (1)影响我国的台风发源于西北太平洋。(2)因为台风主要发生于夏秋季节,所以我国台风带来的危害主要发生于夏秋季节。从空间分布看,具有沿海重、南方重的特点。我国的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的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的频次较高。(3)改革开
14、放以来,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单位面积上的经济总量增加,台风造成的损失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方法规律|1热带气旋的结构82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3台风(飓风)项目 具体内容台风多发季节 一年四季都有,尤以 711 月最为频繁台风源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热带、副热带海域,其中西北太平洋海域上空是世界上热带气旋最多的地方台风灾害 狂风、暴雨、风暴潮台风结构示意9寒潮|知识清单|一、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直径可达几千千米,厚度伸展到 6 千米7 千米高空。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所
15、以,寒潮来临前,当地天气越暖,寒潮强度越大。势力强大的寒潮天气可影响到低纬度区域,来势迅猛,所经之处,短期内气温骤降,并伴有大风、雨雪、霜冻等现象,有时还带来暴风雪、沙暴等恶劣天气。二、我国的寒潮灾害我国寒潮主要发生在 9 月至次年 5 月。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 34 月和1011 月,前者更强。寒潮活动主要来自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通过三条路径南侵到我国境内。偏西路径是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偏北路径是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图 2.35 侵袭我国的寒潮路径在强大的冬季风驱动下,寒潮在南下过程中,一方面受东西向山地,如
16、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的阻挡,使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另一方面因地理位置的差别和地形的影响,形成冷空气的通道,分流的寒潮长驱南下,一直可以影响到黄河流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甚至两广地区。寒潮爆发期间,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正值生长季节的起始或末尾,寒潮造成的低温、大风对农牧业都有重大危害。例如,秋末的第一次寒潮会给北方带来大范围的初霜,使晚秋作物遭到冻害,寒潮在新疆、西北、内蒙古等地区引起霜冻,使牧草和牲畜受灾。寒潮灾害影响范围大,频次高,在南北方表现不同。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南方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等。从寒潮和强冷空气出现的次数来
17、看,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微思考103寒潮对农作物造成的冻害为什么在秋季和春季最大?提示 春季秧苗出土,遇到大幅度降温,会冻死秧苗;秋季农作物没有成熟遭遇降温,使农作物减产。|案例探究|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2017 年 4 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 710 天。结合材料探究:4 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答案 东北(农作物春播秋收,一年一熟,)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较短。春播推迟 710天,即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了 710 天;错过适宜的播种
18、期,扰乱了农作物正常的生长规律。所以,农作物的产量会减少,质量会降低。|方法规律|1寒潮的形成位于高纬度的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蒙古高原一带地方,一年四季受太阳光的斜射,地面接受太阳光的热量很少。尤其是到了冬天,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太阳光照射的角度越来越小,因此,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也越来越少 ,地表面的温度变得很低。形成亚洲高压。当这个冷高压势力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冷空气快速南下,这就是寒潮。2寒潮的影响寒潮所经之处,短期内气温骤降,气压升高,并伴有大风、雨雪、霜冻等现象,有时还带来暴风雪、沙暴等恶劣天气。3寒潮势力强弱的判断寒潮势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冷空气的温度和移经地的温度,二者的温差越大,寒
19、潮的强度越大。114影响我国寒潮的路径路径 移动路线 影响范围中路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和蒙古一带内蒙古黄河河套地区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长江以北地区以大风、降温为主,江南可以发展为雨雪天气路径 移动路线 影响范围西路北极地区西伯利亚西部新疆河西走廊南下对我国西北、长江以南以及华南地区影响较大东路西伯利亚东北部蒙古东部华北、东北地区黄河下游地区扩散南下通常只影响到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干旱|知识清单|一、干旱图 1.12 非洲旱灾多发的国家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它由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常引起,常与大气在全球范围内的波动有关,往往可以持续
20、数月,甚12至若干年。干旱影响的地域非常广,有时会波及整个国家或部分大陆。旱灾是一种渐发性的自然灾害。在某些地区,即使降水丰富,但是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降水异常偏少,引起水分极度缺乏,不足以维持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甚至危及人和动植物的生存,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就酿成旱灾。旱灾常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发生旱灾频率较高的地区,其中非洲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二、我国的干旱灾害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半干旱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均不同程度受旱灾威胁。全国有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即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旱灾频率达 30%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高中地理 第四 单元 关系 资源 环境 第二 自然灾害 人类 洪灾 课时 学案鲁教版 必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28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