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政治专题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政治专题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政治专题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专题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 、以 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 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 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 、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它们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 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是客观的。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 、有意识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给 打上了深深的人的
2、活动的烙印。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 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实践活动是 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的。(3)实践的形式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改造自然的 。变革 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 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 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直接经验和 都是实践的产物。(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 ,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 ,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 了
3、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处在 和 的交汇点上。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 的存在变为 的存在。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 和实践所产生的 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 中来,最终还要回到 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 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答案】1 (1)物质性活动 主体 客观事物 直接现实性 观念(2)主体 手段 过程及其结果 目的 客观世界社会关系 历史 各不相同(3)生产实践 社会 科学实验活动2(1)能动的 实践 间接经验(2)实践的需要 认识工具 认识器官 提高(3)主观 客观 观念 现实 认识 结果
4、(4)实践 实践 改造世界- 3 -1正确把握实践及其特点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主体 人对象 客观事物基本要素 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客观物质性从实践的构成要素看,实践的三个基本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都是客观的。从制约实践的条件看,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认识论中坚持了唯物主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实践的特点社会历史性实践的社会
5、性是指人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实践的历史性强调的是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实践特点之间的关系实 践 的 三 个 基 本 特 点 是 统 一 的 。 实 践 既 具 有 客 观 物 质 性 , 又 具 有 能 动 性 ,是 主 观 见 之 于 客 观 的 活 动 。 这 是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实 践 观 区 别 于 以 往 旧 的 实 践观 的 标 志 所 在 。 夸 大 第 一 个 特 点 否 认 第 二 个 特 点 会 导 致 机 械 唯 物 主 义 , 而夸 大
6、 第 二 个 特 点 否 认 第 一 个 特 点 会 陷 入 唯 心 主 义 。 当 然 , 实 践 的 客 观 物 质性 和 能 动 性 都 是 在 一 定 社 会 关 系 之 中 进 行 的 , 是 历 史 的 变 化 发 展 的 。 主 观与 客 观 的 统 一 是 具 体 的 历 史 的 统 一 。 正 是 由 于 实 践 的 这 三 个 特 点 , 才 决 定了 实 践 在 认 识 发 展 中 的 基 础 地 位 , 才 决 定 了 实 践 在 社 会 发 展 中 的 决 定 作 用【典例 1】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
7、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4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 B C D【答案】A2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理解 反对误区 区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把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
8、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因此能够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把客观事物或科学理论作为检验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改造世界脱离实践,纸上谈兵,不为实践服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获得的根源是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服务于实践【典例 2】大数据技术,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
9、、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大数据的理论似乎很高深,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其实一直在利用大数据方便我们的生活。例如,通过比价网找到最便宜的商品,利用手机地图搜索最佳路线,根据搜索热词了解当前最热的新闻等。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5 -D认识的发展推动实践的发展【答案】A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实践起决定的作用,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原理内容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具
10、有两重性,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有阻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错误倾向反对教条主义的理论;反对思想僵化的观点;反对只强调实践决定认识,否定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反对片面夸大认识的反作用,否定实践决定认识的唯心主义【典例 3】由清华大学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在实验室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发现能够帮助人们发展新一代的低能耗晶体管和电子学器件,从而解决电子元件发热、运行速度变慢的问题。专家认为,这一发现
11、可能带来下一次信息技术革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正确的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认识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A B C 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材料中科学家的伟大发现,最终要应用于实践领域,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正确;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 C。4正确区分认识的来源和途径- 6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坚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2)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通过亲身
12、实践获得的知识是直接经验,通过读书等渠道学习他人实践的经验是间接经验。凡事都亲自做是不必要、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实践不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要把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区别开来。(3)书本知识是间接经验的重要形式,作为中学生,要获得知识,既要认真读书,又要重视实践。【典例 4】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阅读的方式也在日益多元化,我们可以读“书” 、读“广播” 、读“电视” 、读“网络” 、读“微信”等等。一位网友据此认为,今天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阅读获得我们所需的一切知识和精神食粮。该网友的观点A具有合理性,因为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B具有不合理性,因为一切真知最终都来源于实践,来自于直接经验C具
13、有合理性,因为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D具有不合理性,因为间接经验是获取认识的途径【答案】B5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认识论的重要原则(1)理论必须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因一方面,实践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另一方面,理论只有同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才能变为物质力量。再好的理论如果不和实践相结合,也是毫无意义的。(2)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正确的结合,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理论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事物的共性。而客观事物是千差万别的,有着生动的、丰富的个性,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因此,必须运用理论,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把理论和生活的具体事物有机
14、地结合起来,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统一。任何理论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客观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实践也是发展的。因此,理论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以符合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历史的统一。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典例 5】 “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7 -A实践出理论,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B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知识既来自实践又源于书本D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答案】B1我国要突破文化发展中的瓶颈难题,解决原创动力不足等问题,只有继续深化改革,使文化生产要素
15、优化组合,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这说明社会实践具有A客观物质性 B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 D自觉选择性2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具有目的性,实践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真理性认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决定了认识的历史和时代烙印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A B C D3毛泽东说过:“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下列说法与毛泽东的
16、观点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打柴问樵夫,渡船问艄公 B学以致用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都是真理4改革开放实践让中国人真切体会到,发展进程中总会有问题不断冒出,旧的问题解决了,- 8 -新的问题会接踵而来,但解决问题只能依靠更大的发展。这一观点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认识认为实践可创造出促进发展的条件坚持用实践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体现实践也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中A B C D5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制日趋完善以及新媒体的广泛使用,我国公民的权利、义务意识和法制等观念日益增强,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基础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7、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6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A B C D7 “医 生 , 不 打 针 , 行 不 行 呀 ? ”一 句 话 , 道 出 了 多 少 病 人 的 心 声 。 研 究 人 员 公 布 了 一 款新 科
18、研 成 果 无 针 头 注 射 器 。 它 是一种喷射注射器,在没有针头的情况下,利用高速压力能够使药物穿透皮肤打进身体内,这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识,是喷射注射系统技术的重大改进,能让患者告别打针之痛。这一事例说明了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认识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发展基于实践的认识发展是循环往复的A B C D- 9 -82017 年 4 月 12 日,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 56 周年纪念日。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
19、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请问: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 (河北省邢台市 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A B C D2 (河南省豫西名校 20162017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为了进一步
20、探测太空奥秘,2016 年 10 月 17 日 7 时 30 分,中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这是在神舟十号取得的一批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时隔三年的又一次问天。这表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B科学理论是实践成功的根本原因- 10 -C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与有限的统一D科学实验对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起决定作用3 (河南郑州七校联考 20162017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美国航天局发表声明称,通过研究由火星轨道勘探飞行器发回的图像,发现火星表面有液态水活动。这一发现表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要取得成功必须改变事物固有的规律认识工具的进步促进了人类对火星认识的
21、发展人类的好奇是推进人类对火星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A B C D4 (河南师范大学附中 20162017 学年高二月考)石家庄是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之一。 “智慧城市”的创建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将集约、低碳、生态、智慧等先进理念融入城市发展的过程,最终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智慧城市”的创建说明A实践具有能动性B实践具有反复性C实践具有无限性D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5 (安徽合肥一中 20162017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在巴黎气候大会的会场餐厅买咖啡,若将所用塑料杯退回,可拿回一欧元;所有办公室和会议室
22、的文件箱和垃圾桶都由可回收的硬纸板制成;会场外的“风力发电树”为会场的路灯以及部分周围设施提供电力。巴黎气候大会主办方的这些设计体现了A绿色环保的价值观随时代变化而变化B环保理念不仅要宣传,更要付诸行动C人们的创意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D绿色理念源于人们社会生活的细节6 (河南南阳一中 20162017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巴西科研人员通过反复研究,在实验室中培养出具有特定 DNA 序列的蛛丝蛋白,进而制作出世界上首条人造蛛丝。这种人造蛛丝不仅具有弹性好、韧性大等优点,还能够生物降解,未来有望在纺织材料、医疗和飞机船舶制造等领域得到应用。人造蛛丝的成功研制说明人可以根据主观需要创造出新的具
23、体的物质形态- 11 -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离开了对规律的尊重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A B C D7 (河北省承德市第八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从 1982 年到今天,党中央已经发出十几个涉及“三农”的“一号文件” 。这些文件都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反映了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前进步伐。 “一号文件”的出台,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这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和能动性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正确的认识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 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A B 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_2018 学年 高中政治 专题 61 认识 解析 新人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