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单元第五节极地地区(第2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单元第五节极地地区(第2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单元第五节极地地区(第2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五节极地地区(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认识开展极地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教材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要求, “认识开展极地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本节教材设计较为合理,通本学习认识极地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人类对两极地区的利用及两极地区面临的问题。教材通过一系列的地图、图片、文字,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各种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读图技能的要求,也体现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和追求。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较好的完成了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情分析】本节课,其教学对象是初一级学生。学生有如下特点:经过
2、将近一个学年的学习,初步具备了独立学习地理的思维和能力;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有一定的自主性,但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强,需要一定的指导与帮助;处于课堂自控能力培养阶段;有一定的分析与判断能力,能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根据以上的学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用一些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如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教学过程中以实图等感官冲击,增强学生的印象;注重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不断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教学目标】1.知道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历史现状,体会科学家最求真理、不惧艰难险阻的
3、精神。2.指图说出我国在极地地区建立的的的科考站。 (重点)3.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的重要性。 (重点)【教学模式】三段式教学模式(导学-合作探究-训练反馈)【教学方法】读图观察法、分析归纳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2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极地地区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危险重重,但是仍然有许多国家科学家、探险家积极去极地探索,你知道我国在极地分别建设了哪些科学考察站吗?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知道我国建设了这些科考站,那你知道我国最近刚建成的南极科考站吗?播放泰山站的视频学生踊跃发言说出: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黄河站绝大部分同学并
4、不知道,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观看视频利用旧知引路,同时为科学家的不畏艰险的求知精神埋下伏笔,通过视频的播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承转过渡通过视频可以看出我国正在积极的进行南极科考,从视频中也看出极地环境条件恶劣,那为什么很多国家都积极进行极地科考呢?并图片展示危险(暴风雪、冰缝、坠机)情境导学一对比分析多媒体展示导学要求及任务:阅读课本 50-51 页图文资料,完成:1、列举哪些国家到达极地进行科考活动,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2、极地科学考察活动具有怎样的科学价值?3、找出我国在极地建立了哪些科考站?引导:人们最初去两极地区的目的是自然探险,而现在的目的是进行科学考察点播:从探险或科考过程中学到了什
5、么精神?点拨:我国冰川学家秦大河就是穿越南极时其中一位非常出色的科学家,他和科考队员们卧寒冰、沐风雪,置生死于度外,勇于探索的献身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补充: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独立阅读课本,根据师巡察提示。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或发表不同看法。师参与总结。通过阅读了解北极:1831 年:英国探险家约翰.罗斯和詹姆斯.罗斯到达北极1909 年,美国探险家皮尔里成为第一到达北极点的人1957-1958 年:环绕北极的国家建有 54个科考站南极:1895 年:挪威博尔赫格列文科第一次登上南极大陆。1094 年:南极第一个科考站阿根廷奥长达斯站建成体会科学家最求真理、
6、不惧艰难险阻的精神,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了解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历史现状通过自学自己探索研究课本,完成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问题,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体会探险家、3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后来漂移到南极大陆。利用课件展示极地地区的资源及研究价值。据图引导:我国在极地建设的科考站结合上节课所学及知识储备:(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最丰富的是固体淡水资源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通过资料了解我国新建的泰
7、山站的建站时间和位置,明确北极的黄河站,南极的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的位置。在师引导下分析得出:能看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中山站、昆仑站和新建的泰山站,因为这三个科学考察站都位于南极圈内。科学家的精神,能够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有所帮助。承转 分析完科考站的位置,那下面关于极地科考站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合作探究1、为什么我国的科考队员都选择在 2 月左右到南极科考?(引导:南北半球季节相反)2 判断长城站在中山站的什么方向?据图分析:组内讨论、交流,师巡察提示。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或发表不同看法。师参与总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极 11 月-次年3 月为暖季,而且有极昼现象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_2018 学年 年级 地理 下册 第七 单元 五节 极地 地区 课时 教案 新版 商务 星球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