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 2019 届高三历史 10 月月考试题24.春秋初期,黄河沿岸各国往往“壅防百川,各以为利” 。公元前 651 年,齐桓公在宋国的葵丘(今河南)主持诸侯会盟,盟约中有“无曲防”的规定,即禁止修筑危害别国防洪安全的堤防。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了A.各诸侯国之间争霸非常激烈 B.各诸侯国以农立国C.齐王称霸后有效治理了黄河 D.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25 资治通鉴唐纪:“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 ”这一制度A使得官员之间相互倾轧 B推动专制皇权走向顶峰C. 一定程度减
2、少决策失误 D导致了中书省一省独大26.“(剌史)以六条问亊,非条所问,即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五条,二千石子弟恃估荣势;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 ”可见刺史的设置A.不干涉郡国正常的行政权 B.削弱了丞相的权力C.彻底解决了封国威胁问题 D.严重威胁到了皇权27.较之前的小说, 西游记更以人物为情节的中心。这一宗教题材的小说在形象构成的方式上给人以荒诞无稽的感觉,而实际上它却带有一个鲜明的倾向。这一倾向是A.怪诞化 B.脸谱化 C.世俗化 D.功利化28.李贽在藏书中说:“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启者乎
3、?亦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如武氏者乎?” 。他的这一观点A.摆脱了“天理人欲”束缚 B.抨击封建专制制度C.体现了客观务实的历史观 D.大力倡导经世致用29. 19 世纪 60 年代,汉族地主官僚为核心的淸朝统治集团发起了洋务运动,史称“同光中兴” ;1898 年力主变法的光绪帝被囚,百日维新流产;1911 年“皇族内阁”的诞生导致淸廷汉官离心,空前孤立。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A地主阶级严重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 B权力结构的变动影响近代化进程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力量弱小 D统治集团对西学的认识逐步加深30.鸦片战争以后,通过一系列条约,列强攫取的各种特权构成了对中国实施“准统治权”2的制度
4、。在这一条约制度中,有一项居于中心地位成为其他条约特权的基础。这一特权是A.租界特权 B.关税自主权 C.领事裁判权 D.最惠国待遇31.19 世纪 5070 年代,由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及其他少数民族起义,淸朝军费开支猛增。为了对付财政危机,清政府主要采取四项措施:增加旧税,创设新税,向富人开捐,向外国人借债,而增加旧税主要是田賦附加税与漕粮改折。而向富人开捐,是推广捐例出卖官爵、封典。这些方法使淸政府短期克服了眼前财政困难,但长远上看导致A.中央财权下移 B.西方经济侵略加剧C.中央集权加强 D.地方权力不断萎缩32.19 世纪 70 年代末,开平煤矿和基隆煤矿为了运煤,需要修铁路。188
5、0 年淸廷要求群臣对修铁路发表意见,大臣们纷纷上奏反对,称铁路运兵“果哀朝发夕至,臣恐或有连合诡谋,使我四面受敌” ;“似为外国谋非为朝廷谋也。 ”筑铁路会贻害耕地、房屋,坟墓,“民间必不乐从” “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也。 ”以致朝廷 1881 年发表上谕,不再讨论修铁路之事。材料表明A.淸政府内部改革决心不足 B.清王朝内部腐败十分严重C.淸王朝沦为“洋人的朝廷”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3.“自来图治之原,必以明目达聪为要。此次内讧外侮,仓猝交乘。頻年所全力经背者,毁于一旦。是知祸患之伏于隐微,为朕所不及察者多矣。惩前毖后,能不寒心。 ”以上文字出自一道上谕,这道上谕出现的背景是
6、A.第二次聘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太平天国运动34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中国社会逐渐呈现出两极化趋向。正是这样一种看似歧异的矛盾格局,孕育和催生了 1924 年至 1927 年的国民革命。这里说的“两极化趋势”指的是A军阔割据混战和文化异彩纷呈 B政治不断民主和经济发展迅速C国家实力强大与对外交往扩大 D民众权利扩大和社会生活进步35.20 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这幅作品呈现了书的名字天演论 ,却不是女诫或列女传等女学教材。这种情况最能说明A.新式学堂教育发展迅速 B. 上海成为女性解放的
7、中心C.维新思潮成为时代主流 D.民族危机冲击着传统观念3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校高 2019 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文科综合卷历史试题总分表2435 41 42 选作题 总分选择题答案栏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二、非选择题:(一)必考题:4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清政府十分重视盐业生产,顺治二年下令蠲免明代在盐业上的各种加派和课外余银。对井盐的生产,允许自由开凿,实行 3 年后起课,废除了过去官府对井盐的垄断和控制。康熙则公开承认百姓自由开凿的盐井为其私产。但盐业生产者所生产的食盐必须卖给清政府特许的商人,而不准自由贸易。盐税是一种消费间
8、接税,伴随着人口增加而来的是食盐消费量的上升,自顺治九年至乾隆三十一年的一百余年中,清政府的盐税银收入增加了 1.58 倍,增长速度较快。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后始,中国历届政府除将盐税作为获取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外,还将盐税作为抵押以偿还外债,盐税由此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税种。咸丰初年,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创立“盐厘”筹集军饷,在全国通行“票法” 。甲午战争的失败加剧了清政府对盐税的依赖。为偿还对日赔款,清政府以江苏盐税及厘金作为抵押,向奥地利瑞记洋行借款 100 万英镑。1901 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又以盐税作为抵押向外国借款。由此,中国盐税自主权落入外国侵略者手中,而清政
9、府为偿还外债,再次提高盐税税率,据统计,清末盐税比清初增加了近 6 倍。盐税为制盐成本的 5 倍以上,税负较西欧等国家要高出41 倍左右。滕淑娜等近代以来中英盐税功能变迁比较及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前期盐税增加的原因。(10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盐税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15 分)5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出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要手段。有人据此图示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见下图)。改编自张福运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对革命、改良与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攀枝花市 第十二 中学 2019 届高三 历史 10 月月 考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