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专题5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专题5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专题5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一、蛋白质分离的原理和方法1分离原理依据蛋白质各种特性的差异分离蛋白质,如分子的形状和大小、所带电荷的性质和多少、溶解度、吸附性质和对其他分子的亲和力等。2凝胶色谱法(1)概念:也称为分配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2)凝胶:微小的多孔球体,大多数由多糖类化合物构成,内部有许多贯穿的通道。(3)原理:填表蛋白质类型能否进入凝胶内部移动路程 移动速度相对分子质量较小 能 较长 较慢相对分子质量较大 不能 较短 较快3缓冲溶液(1)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抑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 pH 的影响,维持 pH 基本不变。(2)配制:由 12 种缓冲
2、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通过调节缓冲剂的使用比例就可以得到不同 pH 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液。4电泳(1)概念: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2)原理:许多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多肽、核酸等都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 pH 下,这1.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方法,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先洗脱出来,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后洗脱出来。2在电泳中,待分离样品中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都会影响分子的迁移速度。3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4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的一般步骤是:样品处理及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5透析法可除去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6
3、在对蛋白质进行纯度鉴定时,使用最多的方法是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 -些基团会带上正电或负电。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方法:常用的电泳方法有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二、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操作填图1凝胶色谱法中移动速度快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大的 B相对分子质量小的C溶解度高的 D溶解度低的解析:选 A 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当不同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小
4、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而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2下列各项中,不是电泳使样品中各种分子分离的原因的是( )A带电性质差异 B分子的大小C分子的形状 D分子的变性温度解析:选 D 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带电性质不同、分子的大小和形状不同都会影响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而迁移速度与分子的变性温度无关。3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的一般步骤是( )样品处理 凝胶色谱操作 粗分离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纯化 纯度鉴定- 3 -A BC D解析:选 B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分为样品处理、
5、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四步。凝胶色谱操作及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为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技术。4将经处理破裂后的红细胞混合液以 2 000 r/min 的速度 离心 10 min 后,离心管中的溶液分为四层,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是( )A血红蛋白、 甲苯层、脂溶性物质层、沉淀层 B甲苯层、沉淀层、血红蛋白、脂溶性物质层 C脂溶性物质层、血红蛋白、甲苯层、沉淀层 D甲苯层、脂溶性物质层、血红蛋白、沉淀层解析:选 D 混合液经离心后,按密度大小排列,在离心管中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是:第 1 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第 2 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脂溶性物质沉淀层;第 3 层为红色透明液体,这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
6、;第 4 层为暗红色沉淀物,主要是红细胞破碎物沉淀。5蛋白质的分离与提纯技术是蛋白质研究的重要技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根据蛋白质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的特性,可将样品中各种不同的蛋白质分离 B根据蛋白质所带电荷性质的差异及分子大小,可通过电泳分离蛋白质 C根据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可通过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 D根据蛋白质的分子大小、密度不同,可通过离心沉降法分离蛋白质解析:选 A 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则可以透过半透膜,因此可以将蛋白质和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分离;根据蛋白质所带电荷性质的差异及分子大小,可通过电泳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而分离蛋白质;根据蛋白
7、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可通过凝胶色谱法使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先洗脱出来,较小的蛋白质后洗脱出来而分离蛋白质;根据蛋白质的分子大小、密度不同,可通过离心沉降法使不同密度的分子位于不同层次的离心液体中而分离蛋白质。Error!核 心 要 点 一 蛋 白 质 提 取 与 分 离 的 原 理 和 方 法1原理根据蛋白质各种特性的差异分离蛋白质,如分子的形状和大小、所带电荷的性质和多少、溶解度、吸附性质和对其他分子的亲和力等。- 4 -2凝胶色谱法凝胶色谱法又叫分配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方法:蛋白质项目相对分子质量大 相对分子质量小能否进入凝胶内部不能进入 能进入运动路径 凝胶
8、颗粒之间 凝胶颗粒内部运动方式 垂直向下 垂直向下和无规则扩散运动运动路程 较短 较长运动速度 较快 较慢洗脱次序 先流出 后流出3.电泳(1)原理:(2)常用方法:常用的电泳方法有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分子量时通常使用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在凝胶中加入 SDS,可使蛋白质发生完全变性,解聚成单条肽链,然后与各种蛋白质形成蛋白质SDS 复合物,SDS 所带负电荷的量远远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电荷量,掩盖了不同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使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题组冲关- 5 -1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在凝胶中的行进过程(见下图)可表示为( )解析:选 B 用凝胶
9、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迅速通过凝胶间隙,先被洗脱出来;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进入凝胶内部而被滞留,后被洗脱出来。2关于电泳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B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C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迁移率只取决于它所带净电荷的多少D用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质的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解析:选 C 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净电荷的多少以及分子的大小等因素。SDS 能与各种蛋白质形成蛋白质SDS 复合物,SDS 所带负电荷的量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种蛋
10、白质间的电荷差异,使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Error!核 心 要 点 二 血 红 蛋 白 提 取 和 分 离 的 实 验 操 作1样品处理(1)红细胞的洗涤目的:去除杂蛋白,以利于后续步骤的分离纯化。过程:(2)血红蛋白的释放目的:使红细胞破裂释放血红蛋白。过程:a将洗涤好的红细胞倒入烧杯中。b加蒸馏水到原血液的体积,其作用是使红细胞吸水涨破。c加入 40%体积的甲苯,其作用是溶解细胞膜。d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 10 min,其作用是加速红细胞破裂。e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3)分离血红蛋白溶液- 6 -2粗分离透析(1)目的:除去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2)过程:
11、取 1 mL 的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中,将透析袋放入盛有 300 mL 物质的量浓度为 20 mmol/L 的磷酸缓冲液(pH 为 7.0)的烧杯中,透析 12 h。3纯化凝胶色谱操作(1)凝胶色谱柱的制作取长 40 cm,内径为 1.6 cm 的玻璃管,两端用砂纸磨平。柱底制作:打孔挖凹穴安装移液管头部覆盖尼龙网,再用 100 目尼龙纱包好。柱顶制作:打孔安装玻璃管。组装:将上述三者按相应位置组装,并在下端出口连接带开关的尼龙管,尼龙管放入收集器。(2)凝胶色谱柱的装填(3)样品的加入和洗脱- 7 -4纯度鉴定在鉴定的方法中,使用最多的是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5结果分析与评价项目 分
12、析血液样品的处理分层明显样品处理完成凝胶色谱柱的装填放一支与凝胶柱垂直的日光灯直接检查(加入大分子有色物质,如蓝色葡聚糖2 000 或红色葡聚糖)色带均匀、狭窄、平整装填成功血红蛋白的分离 血红蛋白的红色区带均匀、狭窄、平整,随洗脱液缓慢流出分离成功题组冲关3下列有关“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蒸馏水进行红细胞的洗涤,其目的是去除细胞表面的杂蛋白B将血红蛋白溶液进行透析,其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C血红蛋白释放时加入有机溶剂,其目的是使血红蛋白溶于有机溶剂D整个过程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是为了维持血红蛋白的结构解析:选 D 用生理盐水进行红细胞的洗涤,其目的是
13、去除杂蛋白;将血红蛋白溶液进行透析,其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血红蛋白释放时加入有机溶剂,其目的是使血红蛋白中的杂质溶于有机溶剂,以获得较为纯净的蛋白质。4如图为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的部分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8 -(1)血红蛋白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在红细胞中的作用体现了蛋白质具有_功能。(2)甲装置中,B 是血红蛋白溶液,则 A 是_;乙装置中,C 溶液的作用是_。(3)甲装置用于_,目的是_。用乙装置分离蛋白质的方法称为_,是根据_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4)用乙装置分离血红蛋白时,待_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 5 mL 收集一管,连续收集。(5)血
14、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程序可分为四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其中样品处理包括_、_、分离血红蛋白溶液。解析:图甲为透析装置,图乙为样品的洗脱装置。(1)血红蛋白能运输氧气,体现了蛋白质的运输功能。(2)甲装置中用磷酸缓冲液来透析;乙装置中 C 溶液为磷酸缓冲液,其作用是洗脱蛋白质。(3)因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大分子保留在袋内,故透析能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乙装置是利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血红蛋白,它是根据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4)洗脱时先流出的是相对分子质量与血红蛋白相比较大的蛋白质,血红蛋白呈红色,故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就可用试管收集流出
15、液。(5)样品处理包括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和分离血红蛋白溶液。答案:(1)运输 (2)磷酸缓冲液 洗脱血红蛋白 (3)透析(粗分离) 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凝胶色谱法 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4)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 (5)红细胞的洗涤 血红蛋白的释放随堂基础巩固 1在实验中,人们用鸡的红细胞提取 DNA,用人的红细胞提取血红蛋白的原因是( )A鸡的红细胞无血红蛋白,人的红细胞有血红蛋白B鸡的红细胞有线粒体,人的红细胞无线粒体C鸡的红细胞有细胞核,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含较多的血红蛋白D鸡的红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人的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 9 -解析:选 C 鸡(鸟类)的
16、红细胞具有完整的细胞核,含有核 DNA,便于进行 DNA 的提取;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结构简单,血红蛋白含量丰富,便于提取血红蛋白。2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分子量大的蛋白质( )A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B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快C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慢D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解析:选 D 在小球体内部有许多贯穿的通道,当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有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3下列有关缓冲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任何酸和
17、碱对溶液 pH 的影响,维持 pH 基本不变B缓冲溶液通常由 12 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C调节缓冲剂的使用比例就可以制得在不同 pH 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溶液D生物体内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一定的 pH 下进行的解析:选 A 缓冲溶液通常由 12 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调节缓冲剂的使用比例就可以制得在不同 pH 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液。在一定范围内,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 pH 的影响,维持 pH 基本不变,但其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4在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中,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离心后,可以明显看到试管中的溶液从上到下分为 4 层,其中第 3 层是( )A无
18、色透明的甲苯层 B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C血红蛋白的水溶液 D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解析:选 C 从上到下第 1 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第 2 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 3 层是红色透明液体,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第 4 层是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5下列关于凝胶色谱操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的凝胶要用蒸馏水充分溶胀后,才能装填B在装填凝胶柱时,不得有气泡产生C在操作过程中,不能让洗脱液流干D洗脱液接近色谱柱底端时开始收集流出液解析:选 D 在分离时,要等到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开始收集流出液。- 10 -6在血红蛋白的整个提取过程中,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的目的是( )防止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生物 专题 课题 血红蛋白 提取 分离 教学 解析 新人 选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