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9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命题区间7化学实验基础(含解析).doc
《(通用版)2019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命题区间7化学实验基础(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19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命题区间7化学实验基础(含解析).doc(3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化学实验基础历年真题集中研究明考情考向一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2018全国卷)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解析:选 D A 是生成乙酸乙酯的操作,B 是收集乙酸乙酯的操作,C 是分离乙酸乙酯的操作。D 是蒸发操作,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未涉及。2(2018全国卷)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 H2时,加几滴 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B用标准 HCl 溶液滴定 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 Na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解析:选
2、 B 加几滴 CuSO4溶液发生反应:ZnCu 2 =Zn2 Cu,Zn 与置换出来的 Cu及稀 H2SO4构成 CuZn 原电池,加快了放出 H2的速率,A 项正确;用标准盐酸滴定 NaHCO3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溶液呈弱酸性,应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B 项错误;黄色是 Na 的焰色,C 项正确;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既不能太少,也不能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D 项正确。3(2018全国卷)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A 配制 0.400 0 molL1 的 NaOH 溶液称取 4.0 g 固体 NaOH 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 250 m
3、L 容量瓶中定容B 探究维生素 C 的还原性向盛有 2 mL 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 C 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 制取并纯化氢气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 NaOH 溶液、浓硫酸和 KMnO4溶液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向 2 支盛有 5 mL 不同浓度 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 2 mL 5% 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2解析:选 B NaOH 溶于水放热,应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A 项错误;Fe 3 具有氧化性,能被维生素 C 还原,溶液发生颜色变化,B 项正确;H 2最后通过 KMnO4溶液,H 2中含有水蒸气,C 项错误;NaHSO 3与双氧
4、水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判断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D 项错误。4(2017全国卷)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馏 B升华C干馏 D萃取解析:选 B 蒸馏指根据液体沸点的不同分离两种或多种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受热直接变成气态物质,气态物质遇冷凝华为固态物质;干馏是指煤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的过程;萃取是指用萃取剂将一种物质从其溶液中提取出来的过程;由题中所述操作及现象可知,该操作方法为升华。5(2017全国卷)下列实
5、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目的 操作A 取 20.00 mL 盐酸在 50 mL 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数为 30.00 mL 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B 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 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C 测定醋酸钠溶液 pH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 pH 试纸上D配制浓度为 0.010 molL1 的 KMnO4溶液称取 KMnO4固体 0.158 g,放入 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解析:选 B 50 mL 酸式滴定管的 50.00 mL 刻度下方没有刻度,但仍有盐酸,所以调整初始读数为 30.00 mL 后,放入锥形瓶中盐酸的体积大于 20.0
6、0 mL,A 项错误;碘易溶于酒精,清洗试管中附着的碘可以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B 项正确;醋酸钠溶液呈碱性,测定醋酸钠溶液的 pH 时,pH 试纸不能预先润湿(润湿相当于将溶液稀释),否则测定的 pH 会偏低,应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C 项错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应在烧杯中溶解固体,冷却至室温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不能在容量瓶中直接配制溶液,D 项错误。6(2016全国卷)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3选项 实验 操作A 配制稀硫酸 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B 排水法收集 KMnO4分解产生的 O2 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C 浓盐酸与 Mn
7、O2反应制备纯净 Cl2 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后通过饱和食盐水D CCl4萃取碘水中的 I2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解析:选 D A 项,稀释浓 H2SO4时,应将浓 H2SO4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 H2SO4中,以免发生液滴飞溅。B 项,加热 KMnO4制取 O2,实验结束时应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否则水会倒吸,炸裂试管。C 项,制备纯净 Cl2时,应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 HCl 气体,再通过浓 H2SO4干燥气体。D 项,萃取操作时,先从下口放出有机层(CCl 4),再从上口倒出水层,操作正确。考向二 物质制备和鉴别7(2017
8、全国卷)实验室用 H2还原 WO3制备金属 W 的装置如图所示(Zn 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依次盛装 KMnO4溶液、浓 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 K,再停止加热D装置 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解析:选 B 制得的氢气中含有 H2S、O 2、HCl、H 2O 等杂质,由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氯化氢生成氯气,所以,应先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吸收氧气,同时除去氯化氢(易溶于水),再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硫化氢,最后用浓硫酸
9、干燥,A 项错误;氢气中混有空气加热易发生爆炸,故加热管式炉前需对氢气进行验纯,其操作为在处收集气体点燃,发出“噗”声,则证明制取的氢气较纯,B 项正确;类似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再继续通入氢气一段时间,C 项错误;启普发生器不能加热,适合块状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而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需要加热,且二氧化锰是粉末状固体,故不能用装置 Q 制备氯气,D 项错误。8(2016全国卷)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4体全部溶解;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
10、固体存在。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NaHCO 3、Al(OH) 3 BAgCl、NaHCO 3CNa 2SO3、BaCO 3 DNa 2CO3、CuSO 4解析:选 C A 项中,NaHCO 3、Al(OH) 3加入足量水中,NaHCO 3溶解,Al(OH) 3不溶解;加入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NaHCO 3、Al(OH) 3均能与 H2SO4反应,最后不会有固体剩余。B 项中,NaHCO 3溶于水,AgCl 不溶于水,加入足量稀盐酸,AgCl 仍不溶解。C 项中 Na2SO3溶于水,BaCO 3不溶于水,BaCO 3能溶于稀盐酸:BaCO32HCl= =BaCl2H 2O CO
11、2,Na 2SO3、BaCO 3均能与稀 H2SO4反应:Na2SO3H 2SO4=Na2SO4SO 2 H 2O、BaCO 3H 2SO4=BaSO4H 2OCO 2。D 项中,CuSO 4和 Na2CO3都能溶于稀硫酸。考向三 化学实验设计与现象、结论分析9(2017全国卷)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结论A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生成的 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 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
12、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解析:选 A 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 1,2二溴乙烷是一种无色、可溶于 CCl4的有机物,A 项正确;乙醇和水均能与 Na 反应生成 H2,但 Na 与水反应更剧烈,故水分子中氢的活性强于乙醇分子中羟基氢的活性,B 项错误;乙酸能除去水垢,说明酸性:乙酸碳酸,C 项错误;CH 4与 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 CH3Cl 不具有酸性,但生成的 HCl 具有酸性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D 项错误。10(2017全国卷)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A向 2 mL 0.1 molL1的 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
13、荡,加 1 滴 KSCN黄色逐渐消失,加 KSCN溶液颜色不变还原性:FeFe 25溶液B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 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CO2具有氧化性C加热盛有少量 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 NH4HCO3显碱性D向 2 支盛有 2 mL 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 2 滴相同浓度的NaCl 和 NaI 溶液一支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Ksp(AgI)Fe 2 ,A 项正确;燃着的金属钠能在装有 CO2的集气瓶中反应生成 Na2CO3和 C,说明 CO2具有氧化性,B 项正确;NH
14、 4HCO3受热分解生成的 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只能说明 NH3为碱性气体,不能确定 NH4HCO3的酸碱性,C 项错误;根据题中描述可知黄色沉淀为 AgI,另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 AgCl 析出,可证明 Ksp(AgI)乙酸碳酸苯酚(2)若中为挥发性酸,通入之前要把挥发出的中的气体除去,如验证酸性:乙酸碳酸苯酚,要在和之间加一个盛水的洗气瓶除去挥发出的乙酸蒸气高考题点全面演练查缺漏 10命题点一 传统文化与化学实验1朴(p)硝也称芒硝, 本草衍义中记载的精炼方法:“腊月中出新瓦罐,满注热水,用朴硝二升,投汤中,搅散,挂北檐下,俟消(同“硝” ,编者注)渗出罐外,羽收之
15、。”该精炼操作中未涉及的过程是( )A萃取、分液 B搅拌混合C冷却结晶 D加热溶解解析:选 A “腊月中出新瓦罐,满注热水,用朴硝二升,投汤中,搅散,挂北檐下,俟消渗出罐外,羽收之。 ”意思是在天寒地冻的腊月天,向一个未使用过的瓦罐中注入热水,取 2 升(中国古代的计量单位,和现在的“升”意义不同)粗朴硝加入热水中,充分搅拌溶解,将瓦罐挂在比较寒冷的北屋檐下,冷却,朴硝就会渗出瓦罐而结晶,用羽毛刮下来,即得纯净的朴硝。该过程中涉及到加热溶解、搅拌混合、冷却结晶,没有涉及萃取和分液的过程。2关于“蜡烛”的古诗词较多,有文献记载了精制蜡的过程:“先将蜡六两溶化作汁,以重绵滤去滓,更以好酒一升,于银
16、石器内煮蜡溶,滚数沸,倾出候酒冷,其蜡自浮于上,取蜡秤用” 。文中没有涉及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A升华 B过滤C溶解 D结晶解析:选 A “以重绵滤去滓”属于过滤操作,B 不符合题意;“于银石器内煮蜡溶”属于溶解操作,C 不符合题意;“倾出候酒冷,其蜡自浮于上,取蜡秤用”属于结晶操作,D 不符合题意。命题点二 常用仪器与基本操作3(2018潍坊统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KMnO4与浓盐酸反应产生的 Cl2B检验 NH 时,向试样中加入浓 NaOH 溶液,微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 4的气体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D提纯混有少量硝
17、酸钾的氯化钠,应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解析:选 B Cl 2的密度比空气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 项错误;NH 3是中学阶段唯一的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检验 NH 时,向试样中加入浓 NaOH 4溶液,微热,NH 转化为 NH3,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B 项正确;苯的密度比水 4小,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溴的苯溶液在上层,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C 项错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D 项错误。114下列有关仪器、名称、用途与使用操作的叙述均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仪器名称 25
18、0 mL 容量瓶 分液漏斗 酸式滴定管 冷凝管用途与操作定容时仰视刻度,则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小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分液时,碘层需从上口放出可用于量取10.00 mL Na2CO3溶液蒸馏实验中将蒸气冷凝为液体 解析:选 A 定容时仰视刻度,溶液体积偏大,则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小,故 A 正确;酒精易溶于水,不能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故 B 错误;Na 2CO3溶液呈碱性,应用碱式滴定管量取 10.00 mL Na2CO3溶液,故 C 错误;冷凝水应该下进上出,故 D 错误。5(2018长春质检)下列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实验:比较 HCl、H 2CO3和 H2SiO3的酸性强弱B实验
19、:检验铁粉与水蒸气反应产生的氢气C实验: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D实验:酸式滴定管排气泡解析:选 B 生成的 CO2中含有 HCl,HCl 也能与 Na2SiO3溶液反应生成 H2SiO3沉淀,所以实验不能比较 HCl、H 2CO3和 H2SiO3的酸性强弱,A 项错误;Fe 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用点燃的火柴靠近产生的肥皂泡,当听到爆鸣声,说明有氢气生成,B 项正确;收集乙酸乙酯试管内溶液应为饱和 Na2CO3溶液,C 项错误;实验是碱式滴定管排气泡,D 项错误。6(2018贵阳监测)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2选项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A将某 Fe(NO
20、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 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检验 Fe(NO3)2样品是否已氧化变质B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直接观察火焰是否呈紫色验证该溶液中是否含有 KC取 1 mL 20%的蔗糖溶液,加入 35 滴稀 H2SO4,水浴加热 5 min 后,取少量溶液,再加入少量新制备的 Cu(OH)2,加热 35 min。观察是否产生砖红色沉淀检验蔗糖是否水解D相同条件下,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 2 mL 5% H2O2溶液,再向 H2O2溶液中分别滴入1 mL H2O 和 1 mL FeCl3溶液。观察并比较 H2O2的分解速率探究催化剂对 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解析:选 D
21、 Fe(NO 3)2样品溶于稀硫酸,酸性条件下 NO 能将 Fe2 氧化为 Fe3 ,因 3此加入 KSCN 溶液不能检验 Fe(NO3)2样品是否已氧化变质,A 项错误;利用焰色反应验证溶液中是否含有 K 时,要用蓝色钴玻璃片滤去黄光,排除 Na 的干扰,B 项错误;用新制Cu(OH)2检验蔗糖水解产物葡萄糖时,要先加入 NaOH 溶液中和用作催化剂的稀硫酸,否则稀硫酸会溶解新制 Cu(OH)2,C 项错误;探究催化剂对 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时,要保证其他条件相同,因此两支试管中要分别加入 1 mL FeCl3溶液和 1 mL H2O,D 项正确。题后悟道基本实验操作中的“第一步”检查装置
22、的气密性制取气体、验证气体的性质等与气体有关的实验操作检查是否漏水滴定管、容量瓶、分液漏斗等的使用调“0”点 天平等的使用验纯 点燃可燃性气体分别取少量溶液未知溶液的鉴别润湿 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或验证某些气体时命题点三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检验与鉴别7下列除杂操作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13选项 实验目的 除杂操作A 除去 NH3中的水蒸气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无水氯化钙的干燥管后,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B 除去 KNO3溶液中所含的 KOH 加入适量 FeCl3溶液,并过滤C 除去 H2中含有 CO2通过盛有足量 NaOH 溶液的洗气瓶,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D
23、 除去硅粉中的铝粉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 NaOH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解析:选 C 无水氯化钙吸收水的同时,也吸收 NH3,故不能达到除杂目的,A 项错误;加入 FeCl3会引入杂质 Cl ,B 项错误;利用 NaOH 溶液吸收 CO2,再用浓 H2SO4干燥 H2,C项正确;硅与铝均可与 NaOH 溶液反应,在除去铝粉的同时,硅粉有大量损耗,与除杂原理不符,D 项错误。8下列物质的检验,其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向发黄的浓硝酸中通入 O2,黄色褪去,说明原浓硝酸中混有 Fe3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 FeCl3溶液和 CCl4,振荡、静置,下层显紫色,则原溶液中含有 IC将某气体通入品红
24、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 SO2D向某溶液中加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O 或 SO23 23解析:选 B A 项,发黄的浓硝酸中含有 NO2,通入 O2,发生反应4NO2O 22H 2O=4HNO3,黄色褪去,氧气不能氧化 Fe3 ,错误;B 项,I 具有还原性,Fe3 具有氧化性,二者反应生成 I2,用 CCl4萃取时,下层显紫色,正确;C 项,SO 2、Cl 2等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错误;D 项,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可能为 SO2或 CO2,溶液中可能含有 CO 、SO 、HSO 或 HCO ,错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版 2019 高考 化学 二轮 复习 选择题 命题 区间 实验 基础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