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含解析).doc
《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面哪位科学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 )A. 亚里士多德B. 第谷C. 牛顿D. 伽利略【答案】D【解析】【分析】亚里士多德用快慢描述物体的运动,牛顿发现了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成就主要在量子力学,如光子说、质能方程、光电效应方程等,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
2、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详解】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学史,要注意准确掌握各位物理学家所做出的贡献,并从中学习相应的物理方法。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是( )A. kg、m、s B. N、m、sC. m/s2、kg、s D. N、kg、m【答案】A【解析】【分析】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为长度、质量、时间、热力学温度、电流、光强度、- 2 -物质的量它们的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称为基
3、本单位,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推到出来的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由此解答即可。【详解】力学三个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以及三个基本单位:千克、米、秒。故应选:A。【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力学三个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以及三个基本单位:千克、米、秒。3.如图为一种新型弹跳鞋叫弹跳跷。当人穿着这种鞋从高处跳下压缩弹簧,人就会向上弹起,进而带动弹跳鞋跳跃。假设弹跳鞋对人的作用力类似于弹簧弹力且始终在竖直方向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人向上弹起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超重状态B. 人向上弹起的过程中,鞋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鞋的作用力C. 弹簧压缩到最低点时,鞋对人的作
4、用力大于人的重力D. 从最高点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人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答案】C【解析】【分析】失重状态: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此时有向下的加速度,合力也向下;超重状态: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此时有向上的加速度,合力也向上。【详解】A、C 项:人从弹簧开始压缩最大开始向上运动,开始时弹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处于超重状态,弹簧越来越小,当弹力与重力相等时,速度最大,由于惯性人继续向上运动,弹力小于重力,合力向下,处于失重状态,故 A 错误,C 正确;B 项: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鞋对人的作用力等于人对鞋的
5、作用力,故 B 错误;D 项:从最高点下落,做自由落体运动,到弹跳鞋与地面接触,接下来人压缩弹簧,开始时- 3 -弹簧形变较小,所以开始一小段时间,人的重力大于弹力,由于向下压缩弹簧,所以弹力增大,人的加速度减小,所以人接下来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 D 错误。故应选:C。4.如下图为一位体操运动员的几种挂杠方式,其手臂用力最小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中人受到三个力,重力和两个拉力将重力按照力的效果分解,运用“大小方向确定的一个力分解为两个等大的力时,合力在分力的角平分线上,且两分力的夹角越大,分力越大”的结论,即可以判断将人所受的重力按照效果进行分
6、解,由于大小方向确定的一个力分解为两个等大的力时,合力在分力的角平分线上,且两分力的夹角越大,分力越大,因而 A 图中人最费力,B 图中人最省力,B 正确5.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A. 人跳起后,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 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 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D. 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具有相同的速度【答案】D【解析】【分析】火车在长直轨道上匀速
7、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水平方向由于惯性保持与火车相同的速度,所以落到车上原处。【详解】人跳起时,水平方向由于惯性保持与火车相同的速度,而起跳后,在水平方向人不受外力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与火车保持相同,所以落到车上原处,故 BC 错误,D 正确。- 4 -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惯性的理解和掌握。惯性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在学习中要注意细心观察,认真领会,用所学惯性知识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6.把一个质量为 2kg 的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在电梯中看到弹簧秤的示数是 16N,g 取10m/s2,则可知电梯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 以 8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B.
8、以 4m/s2的加速度减速上升C. 以 2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D. 以 8m/s2的加速度减速下降【答案】C【解析】【分析】电梯和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对物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从而得出电梯的运动情况【详解】对物体分析,弹簧秤的示数即弹簧秤对物体的拉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方向竖直向下,知电梯以 2m/s2的加速度减速上升,或以2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故应选: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物体与电梯的加速度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如图所示, “旋转秋千”中的两个座椅 A、 B 质量相等,通过相同长度的缆绳悬挂在旋
9、转圆盘上。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当旋转圆盘绕竖直的中心轴匀速转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的速度比 B 的大B. A 与 B 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C. 悬挂 A、 B 的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D. 悬挂 A 的缆绳所受的拉力比悬挂 B 的小【答案】D【解析】- 5 -根据 A、 B 座椅同轴转动可推知它们转动的角速度相等,结合 v=r 可推知 A、 B 速度的关系,再根据 a=r 2及 A、 B 圆周运动半径关系可推知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关系,由 F 向 =ma 向 及拉力与重力、向心力的关系 可推知 A、 B 缆绳的拉力大小。因为两座椅 A、 B 均绕着圆盘轴做圆周运动,故角速度 A= B
10、,假设圆盘转动的角速度很大,则 A、 B 均会被甩起来,由于绳长相等,不难推出 A 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小于 B 的半径,由v=r 可知 A 的速度比 B 的小,故 A 错误;又由 a=r 2知, A 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 B 的向心加速度,故 B 项错误;由 F 向 =ma 向 ,可知 FA 向 F B 向 ,对座椅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拉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 A、 B 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则有 F 向 =mgsin ,可知悬挂 A 的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比 B 小,故 C 错误;再由 ,可知悬挂 A 的缆绳所受的拉力比悬挂 B 的小,故 D 项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圆周运动在游乐场上的应用
11、。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 A 与 B 是同轴转动,具有共同的角速度这一特点作为突破口,利用极限假设法推知 A、 B 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关系是突破的难点。难度:中等。8.竹蜻蜓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民间儿童玩具,流传甚广如图所示,竹蜻蜓由竹柄和“翅膀”两部分组成玩儿时,双手一搓竹柄,然后双手松开,竹蜻蜓就会旋转着飞上天空,过一会儿落下来,松手后,关于竹蜻蜓和空气间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大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B. 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小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C. 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等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D. 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方向相同-
12、6 -【答案】ABC【解析】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与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选 C.9.如图所示是滑梯简化图,一小孩从滑梯上 A 点开始无初速度下滑,在 AB 段匀加速下滑,在 BC 段匀减速下滑,滑到 C 点恰好静止,整个过程中滑梯保持静止状态。假设小孩在 AB 段和 BC 段滑动时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和 , AB 与 BC 长度相等,则A. 整个过程中地面对滑梯始终无摩擦力作用B. 动摩擦因数C. 小孩从滑梯上 A 点滑到 C 点先超重后失重D. 整个过程中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始终等于小孩和滑梯的总重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小朋
13、友在 AB 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将小朋友的加速度 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由于小朋友有水平向右的分加速度即有向右的力,根据牛顿定律知,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先水平向右;有竖直向下的分加速度,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得知:小孩处于失重,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 小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同理,小朋友在 BC 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小孩处于超重,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大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故 ACD 错误;设 AB 的长度为 L,AB 间的高度为 h,则 ,小孩在 B 点的速度为 v小孩从 A 到 B 为研究对象,由动能定理得: ,小孩从 B 到 C 为研究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14、: ,联立代入数据得: ,故 B 正确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 7 -【名师点睛】小朋友在 AB 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在 BC 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斜面向上以小朋友和滑梯整体为研究对象,将小朋友的加速度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由牛顿定律分析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和支持力的大小;判断超失重时,利用加速度的方向判断即可10.“儿童蹦极”中,栓在腰间左右两侧的是弹性极好的橡皮绳.质量为 m 的小明如图静止悬挂时两橡皮绳的拉力大小均恰为 mg,若此时小明右侧橡皮绳在腰间断裂,则小明此时( )A. 加速度为零B. 加速度 a g,沿原断裂绳的方向斜向左下方C. 加速度
15、a g,沿未断裂绳的方向斜向右上方D. 加速度 a g,方向竖直向下【答案】B【解析】【分析】小明静止时受到重力和两根橡皮条的拉力,处于平衡状态,三力平衡时,三个力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共线;撤去一个力后,其余两个力未变,故合力与撤去的力等值、反向、共线,求出合力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详解】小明静止时受到重力和两根橡皮条的拉力,处于平衡状态,如图由于 T1=T2=mg,故两个拉力的合力一定在角平分线上,且在竖直线上,故两个拉力的夹角为120,当右侧橡皮条拉力变为零时,左侧橡皮条拉力不变,重力也不变;由于三力平衡时,三个力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共线,
16、故左侧橡皮条拉力与重力的合力- 8 -与右侧橡皮条断开前的弹力反方向,大小等于 mg,故加速度为 g,沿原断裂绳的方向斜向左下方。故选:B。【点睛】本题关键是对小明受力分析后,根据三力平衡时,三个力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共线来确定撤去一个力后的合力,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11.如图所示,物体 A 和 B 的质量均为 m,用轻绳连接并跨过光滑轻质定滑轮, B 放在水平面上, A 用轻绳竖直悬挂.现用力 F 拉着 B 沿水平面向左匀速运动的过程中,轻绳对 A 的拉力的大小是( )A. 大于 mg B. 总等于 mgC. 一定小于 mg D. 以上三项都不正确【答案】A【解
17、析】将 B 的运动分解为沿绳子方向的运动,以及垂直绳子方向运动即绕滑轮的转动,如图解得 v2=vcos;由于 不断变小,故 v2不断变大;由于物体 A 的速度等于 v2,故物体 A 加速上升,加速度向上,即物体 A 处于超重状态,故绳子的拉力大于 mg;故选 A。点睛:本题关键是正确地找出物体 B 的合运动与分运动,然后根据运动分解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物体 A 速度的一般表达式,得出物体 A 处于超重状态,从而得到拉力大于重力。12.如图所示,一名运动员在参加跳远比赛,他腾空过程中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 L,成绩为4L,假设跳远运动员落入沙坑瞬间速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不计
18、空气阻力,则有 ( )- 9 -A. tan =2 B. tan =1 C. tan = D. tan =【答案】B【解析】腾空过程中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 L,落地过程中,做平抛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 ,解得: ,运动员在空中最高点的速度即为运动员起跳时水平方向的分速度,根据分运动与合运动的等时性,则水平方向的分速度为: ,根据运动学公式,在最高点竖直方向速度为零,那么运动员落到地面时的竖直分速度为: ,运动员落入沙坑瞬间速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的正切值为: ,故 B 正确,ACD 错误。二、选择题13.16 世纪末,伽利略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开启了物理学发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建德市 新安江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物理 上学 期期 复习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