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板块第6讲掌握“两定律、一速度”破解天体运动问题讲义(含解析).doc
《(通用版)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板块第6讲掌握“两定律、一速度”破解天体运动问题讲义(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板块第6讲掌握“两定律、一速度”破解天体运动问题讲义(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掌握“两定律、一速度”破解天体运动问题考法学法天体运动问题可以理解为需要应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的匀速圆周运动问题,这类问题在高考中一般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有时会结合抛体运动、机械能等知识,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速度。用到的思想方法有:计算天体质量和密度的方法;天体运行参量的分析方法;双星及多星模型;卫星变轨问题的分析方法。提 能 点 一 抓 住 两 条 基 本 思 路 , 求 解 天 体 质 量 和 密 度 基 础 保 分 类 考 点练 练 就 能 过 关 知能全通1求解天体质量和密度的两条基本思路(1)由于 G mg,故天体质量 M ,天
2、体密度 。MmR2 gR2G MV M43 R3 3g4 GR(2)由 G m r,得出中心天体质量 M ,平均密度Mmr2 4 2T2 4 2r3GT2 。若卫星在天体表面附近环绕天体运动,可认为其轨道半径 r 等于天MV M43 R3 3 r3GT2R3体半径 R,则天体密度 。可见,只要测出卫星环绕天体表面运动的周期 T,就可估3GT2算出中心天体的密度。2估算天体质量和密度时的三个易误区(1)不考虑自转时有 G mg;若考虑自转,只在两极上有 G mg,而赤道上有MmR2 MmR2G mg m R。MmR2 4 2T自 2(2)利用 G m r 只能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不能计算绕行天体
3、的质量。Mmr2 4 2T2(3)注意区分轨道半径 r 和中心天体的半径 R,计算中心天体密度时应用 ,M43 R3而不是 。M43 r3题点全练1多选2018 年 1 月 9 日, “高景一号”03、04 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一箭双星2的方式成功发射入轨,实现了我国 2018 年卫星发射的开门红。天文爱好者观测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发现该卫星每经过时间 t 通过的弧长为 l,该弧长对应的圆心角为 ,已知引力常量为 G,则( )A卫星的质量为 B卫星的角速度为t2G l3 tC卫星的线速度大小为 2 D地球的质量为lt l3G t2解析:选 BD 卫星的质量不可求,选项 A 错误;
4、由题意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选项 B 正确;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v ,选项 C 错误; t lt由 v r 得 r ,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 G m 2r,l Mmr2解得地球的质量 M ,选项 D 正确。l3G t22据美国宇航局消息,在距离地球 40 光年的地方发现了三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假设某天我们可以穿越空间到达某一类地行星,测得以初速度 10 m/s 竖直上抛一个小球可到达的最大高度只有 1 m,而该类地行星的半径只有地球的一半,则其平均密度和地球的平均密度之比为(取 g10 m/s 2)( )A52 B25C110
5、 D101解析:选 D 根据 h 和 g 可得, M ,即 R3 , v022g GMR2 R2v022Gh 43 R2v022Gh ,在地球表面以初速度 10 m/s 竖直上抛一个小球可到达的最大高度 h 地3v028 GRh 1Rh 5 m,据此可得,该类地行星和地球的平均密度之比为 101,选项 D 正确。v022g地3(2018全国卷)2018 年 2 月,我国 500 m 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发现毫秒脉冲星“J03180253” ,其自转周期 T5.19 ms。假设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 6.671011 Nm2/kg2。以周期 T 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
6、约为( )A510 9 kg/m3 B510 12 kg/m3C510 15 kg/m3 D510 18 kg/m3解析:选 C 脉冲星自转,边缘物体 m 恰对星体无压力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 G mr ,又 M r3,整理得密度 Mmr2 4 2T2 43 3GT2kg/m35.210 15 kg/m3,C 正确。33.146.6710 11 5.1910 3 23提 能 点 二 结 合 匀 速 圆 周 运 动 模 型 , 考 查 万 有 引 力 定 律 重 难 增 分 类 考 点讲 练 结 合 过 关 研一题截至 2018 年 01 月 22 日,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已在轨运行52
7、5 天,飞行 8 006 轨,共开展隐形传态实验 224 次,纠缠分发实验422 次,密钥分发实验 351 次,星地相干通信实验 43 次。假设量子卫星轨道在赤道平面,如图所示。已知量子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 m 倍,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 n 倍,图中 P 点是地球赤道上一点,由此可知( )A同步卫星与量子卫星的运行周期之比为n3m3B同步卫星与 P 点的线速度之比为1nC量子卫星与同步卫星的线速度之比为 nmD量子卫星与 P 点的线速度之比为n3m解析 根据 G m r,得 T ,由题意知 r 量 mR, r 同 nR,所以Mmr2 4 2T2 4 2r3GM ,故 A 错误;
8、 P 为地球赤道上一点, P 点角速度等于同步T同T量 r同 3r量 3 nR 3 mR 3 n3m3卫星的角速度,根据 v r ,有 ,故 B 错误;根据 G m ,得 v v同vP r同rP nRR n1 Mmr2 v2r,所以 ,故 C 错误;综合 B、 C 分析,有 v 同 nvP, ,GMr v量v同 r同r量 nRmR nm v量nvP nm得 ,故 D 正确。v量vP n3m答案 D悟一法天体运行参量比较问题的两种分析方法1定量分析法(1)列出五个连等式:G ma m m 2r m r。Mmr2 v2r 4 2T2(2)导出四个表达式:a G , v , , T 。Mr2 GMr
9、 GMr3 4 2r3GM(3)结合 r 的大小关系,比较得出 a、 v、 、 T 的大小关系。42定性结论法r 越大,向心加速度、线速度、动能、角速度均越小,而周期和能量均越大。通一类1多选“天舟一号”是我国首艘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前,“天舟一号”在距地面约 380 km 的圆轨道上运行,则其( )A角速度小于地球自转角速度B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C周期小于地球自转周期D向心加速度小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解析:选 BCD “天舟一号”在距地面约 380 km 的圆轨道上运行时,由 G m 2rMmr2可知 ,半径越小,角速度越大,则其角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即大于地球GMr
10、3自转的角速度,A 项错误;由于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大环绕速度,因此“天舟一号”在圆轨道的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B 项正确;由 T 可知, “天舟一号”的周期小于地球自2转的周期,C 项正确;由 G mg, G ma 可知, “天舟一号”的向心加速度小于MmR2 Mm R h 2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D 项正确。2四颗地球卫星 a、 b、 c、 d 的排列位置如图所示,其中, a 是静止在地球赤道上还未发射的卫星, b 是近地轨道卫星, c 是地球同步卫星, d 是高空探测卫星,四颗卫星相比较( )A a 的向心加速度最大B c 相对于 b 静止C相同时间内 b 转过的弧长最长D d 的运行周期
11、可能是 23 h解析:选 C 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角速度相同,则知 a 与 c 的角速度相同,根据 an 2r 知, c 的向心加速度比 a 的向心加速度大,A 错误; b 是近地轨道卫星, c 是地球同步卫星, c 相对于地面静止,近地轨道卫星相对于地面运动,所以 c 相对于 b 运动,B 错误;由 G m ,解得 v ,卫星运行的半径越大,运行速度越小,Mmr2 v2r GMr所以 b 的速度最大,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弧长最长,C 正确;由开普勒第三定律 k 可知,r3T2卫星运行的半径越大,周期越大,所以 d 的运行周期大于 c 的周期 24 h,D 错误。3(2018厦
12、门检测)据科技日报报道,2020 年前我国将发射 8 颗绕地球做匀速5圆周运动的海洋系列卫星:包括 4 颗海洋水色卫星、2 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 2 颗海陆雷达卫星,以加强对黄岩岛、钓鱼岛及西沙群岛等岛屿附近海域的监测。已知海陆雷达卫星轨道半径是海洋动力环境卫星轨道半径的 n 倍,则( )A海陆雷达卫星线速度是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线速度的1n2B海陆雷达卫星线速度是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线速度的 倍nC在相同的时间内,海陆雷达卫星与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各自到地球球心的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D在相同的时间内,海陆雷达卫星与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各自到地球球心的连线扫过的面积之比为 1n解析:选 D 根据 G m ,解得
13、 v ,则海陆雷达卫星线速度是海洋动力环境卫Mmr2 v2r GMr星线速度的 ,选项 A、B 错误;根据 G mr 2,解得 ,卫星到地球球心扫过的1n Mmr2 GMr3面积为 S lr r2 r2t ,因为轨道半径之比为 n,则角速度之比为 ,所以相同12 12 12 1n3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之比为 1 ,选项 C 错误,D 正确。n提 能 点 三 结 合 发 射 或 探 月 , 考 查 卫 星 变 轨 问 题 重 难 增 分 类 考 点讲 练 结 合 过 关 研一题多选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到近地圆轨道1,然后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 2 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
14、3。轨道 1、2 相切于 Q 点,轨道 2、3 相切于 P 点,如图所示,则当卫星分别在 1、2、3 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卫星在轨道 3 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 1 上的速率B卫星在轨道 3 上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 1 上的角速度C卫星在轨道 1 上经过 Q 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 2 上经过 Q 点时的加速度D卫星在轨道 2 上经过 P 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 3 上经过 P 点时的加速度思路点拨6解析 对于在轨运行的卫星来说,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 m mr 2 ma,GMmr2 v2r得 v , , a ,又 r3r1,则 v3 ,卫星mv2r做向心运动,轨道半径将
15、变小。因此,要使卫星的轨道半径减小,需开动发动机使卫星做减速运动。2变轨前后能量的比较在离心运动过程中(发动机已关闭),卫星克服引力做功,其动能向引力势能转化,机械能保持不变。在两个不同的轨道上(圆轨道或椭圆轨道),轨道越高卫星的机械能越大。通一类1据印度时报报道,火星登陆计划暂定于 20212022 年。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登陆火星,建立基地。用运载飞船给火星基地进行补给,就成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其中一种设想的补给方法:补给飞船从地球起飞,到达月球基地后,卸下部分补给品。再从月球起飞,飞抵火星。在到达火星近地轨道后, “空投补给品” ,补给飞船在不着陆的情况下完成作业,返回地球。下列说法正
16、确的是( )A补给飞船从月球起飞时的最小发射速度要达到 7.9 km/sB “空投补给品”要给补给品加速C补给飞船不在火星上着陆是为了节省能量7D补给飞船卸下部分补给品后,因为受到的万有引力减小,所以要做离心运动解析:选 C 7.9 km/s 是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根据公式 mg,得 v ,GMmr2 mv2r gr由于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月球的半径小于地球的半径,所以补给飞船从月球起飞时的最小发射速度小于 7.9 km/s,选项 A 错误;从近地轨道到着陆,需要减速,所以“空投补给品”时要给补给品减速,选项 B 错误;补给飞船不在火星上着陆,可以节省因发射而耗费的能
17、量,选项 C 正确;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且 ma,易GMmr2知补给飞船卸下部分补给品后,关系式中仅 m 发生变化,可知补给飞船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无关,故仍做圆周运动,选项 D 错误。2(2019 届高三云南师大附中模拟)2017 年 6 月 19 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中星 9A”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按预定计划, “中星 9A”应该首先被送入近地点约为200 公里、远地点约为 3.6 万公里的转移轨道(椭圆),然后通过在远地点 Q 变轨,最终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圆形),但是卫星实际进入轨道,远地点只有 1.6 万公里,如图所示。科技人员没有放弃,通过精心操作,利用卫星自带燃料在轨道近地
18、点 P点火,逐渐抬高远地点的高度,经过 10 次轨道调整,终于在 7月 5 日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从轨道的 P 点进入轨道后机械能不变B卫星在轨道经过 Q 点时和在轨道经过 Q 点时(未点火)的加速度不相同C “中星 9A”发射失利的原因可能是发射速度没有达到 7.9 km/sD卫星在轨道由 P 点向 Q 点运动的过程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解析:选 D 卫星从轨道变轨到轨道,轨道半径变大,要做离心运动,卫星应从轨道的 P 点加速后才能做离心运动,从而进入轨道,卫星加速过程机械能增加,则卫星从轨道的 P 点进入轨道后机械能增加,故 A 错误;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G ma,
19、可知卫星在轨道经过 Q 点时和在轨道经过 Q 点时(未点火)的加速度相同,故Mmr2B 错误;卫星的发射速度要大于第一宇宙速度(7.9 km/s),故 C 错误;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 D 正确。提 能 点 四 狠 抓 “受 力 和 轨 迹 ”, 破 解 双 星 及 多 星 模 型 多 维 探 究 类 考 点精 细 精 研 过 关 模型 1 双星系统之“二人转”模型双星系统由两颗相距较近的星体组成,由于彼此的万有引力作用而绕连线上的某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简称“二人转”模型 。双星系统中两星体绕同一个圆心做圆周运动,周期、角速度相等;向心力由彼此的万有引
20、力提供,大小相等。8例 1 多选(2018全国卷)2017 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 100 s 时,它们相距约 400 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 12 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 )A质量之积 B质量之和C速率之和 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解析 两颗中子星运动到某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每秒转动 12 圈,角速度已知,中子星运动时,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m1 2r1, m2 2r2, l r1 r2,解得 2l,所以 m1 m2G
21、m1m2l2 Gm1m2l2 G m1 m2l2,质量之和可以估算。由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v r 得 v1 r 1, v2 r 2,解 2l3G得 v1 v2 (r1 r2) l ,速率 之 和 可 以 估 算 。 质 量 之 积 和 各 自 的 自 转 角 速 度 无法求解。故 B、C 正确,A、D 错误。答案 BC模型 2 三星系统之“二绕一”和“三角形”模型三星系统由三颗相距较近的星体组成,其运动模型有两种:一种是三颗星体在一条直线上,两颗星体围绕中间 的 星 体 做 圆 周 运 动 简 称 “二 绕 一 ”模 型 ; 另 一 种 是 三 颗 星 体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三 颗 星 体
22、以 等 边 三 角 形 的 几 何 中 心 为 圆 心 做 圆 周 运 动 简 称 “三 角 形”模型 。,“三角形”模型中,三星结构稳定,角速度相同,半径相同,任一星体的向心力均由另两颗星体对它的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例 2 多选宇宙中存在一些离其他恒星较远的三星系统,通常可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三星质量相同。现已观测到稳定的三星系统存在两种基本的构成形式:一种是三颗星体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星体围绕中央星体做圆周运动,如图甲所示;另一种是三颗星体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并沿外接于等边三角形的圆形轨道运行,如图乙所示。设三颗星体的质量均为 m,且两种系统中各星间的距离已在图甲、乙中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版 2019 高考 物理 二轮 复习 第一 部分 板块 掌握 定律 速度 破解 天体 运动 问题 讲义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18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