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古诗词鉴赏专题三核心突破二鉴赏古诗语言讲义(含解析).docx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古诗词鉴赏专题三核心突破二鉴赏古诗语言讲义(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古诗词鉴赏专题三核心突破二鉴赏古诗语言讲义(含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核心突破二 鉴赏古诗语言题点一 炼字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一般来说,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一、炼实词1炼动词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鉴赏古典诗词就是要反复咀嚼品味,体悟含蓄蕴藉、深刻隽永的字词。动词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的特点,同时动词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也表现在动词的运用层面。动词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一个“厌”字,将多少“沉痛伤乱”包蕴其中。动词,尤其是
2、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试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韵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答:_答案 “穿”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乱石的陡峭、尖锐;“拍”字,运用拟人手法,点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卷”字,表现了江涛冲击堤岸后形成雪花的力度。这三个动词形象2生动地描摹出赤壁山势的险要高峻和水势的汹涌澎湃,有声有色地展现了古战场雄壮的画面。2炼形容词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这些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形容词是表现人(物、景)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
3、作用。因此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需注意其修饰的生动传神和凝练含蓄,同时要特别注意两种情况: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1)请简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阔”字的作用。答:_答案 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惆怅、凄苦、悲凉的, “阔”字既写出了景物的特征,又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失落与惆怅。(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有什么表达效果?答:_答案 七组十四个叠字,形象、细致而深入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深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为全词奠定了悲苦愁绝的感情基调。十四个字中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蕴愁,创造
4、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读来仿佛可以听到词人那迟缓沉重的足音。 “寻”“觅” “冷” “清” “凄” “惨” “戚” ,本是富有形象色彩和感情色彩的词,把它们重叠起来,集中在一起,就更加强了它们的艺术效果。3炼特殊词在诗词中,有一些字词与众不同,有特殊效果。(1)色彩词。色彩词,即表示颜色的词。诗词中使用色彩词,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表现心情。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儿,体会诗歌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黄” “翠” “白” “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
5、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儿,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 “红”与“绿”道出了作者感叹时光匆匆、春3光易逝的这份“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作者的浓情,如“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中。(2)数词。数词或有虚拟义,重夸张渲染;或有动词义,凸显动态。请赏析琵琶行中“犹抱琵琶半遮面”中“半”的妙处。答:_答案 “半”字写出了琵琶女在“千呼万唤”形势下一方面盛情难却,一方面又有几分羞涩、戒备的形态与心态,非常传神。二、炼虚词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典诗词
6、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唐朝诗人善于运用虚词,王勃滕王阁序并诗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若去掉“与” “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方”“始”两个虚词表现出的是生命尽头透出的一股执着与坚韧的精神力量。从上面所引的诗例中,我们就不难领略诗词中炼虚词的美的效果了。阅读李煜虞美人词的上阕,然后回答问题。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有何作用?答:_答案 “又”字表示多次,承接“何时了” ,怕
7、见“春花秋月”偏“东风”又吹,写出了词人的无奈与痛苦。4一、掌握鉴赏语言的角度与思路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放歌行二首(其一)陈师道春风永巷 闭娉婷,长使青楼 误得名。不惜卷帘通一顾,怕君着眼未分明。注 永巷:汉代幽禁宫女妃嫔的地方。青楼:青漆涂饰的豪华精致的楼房,指显贵人家的闺阁,即淑女入宫之前的住所。“春风永巷闭娉婷”中的“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答:_答案 “闭” ,关。有如此芳容,却不受恩宠,反被深锁冷宫。对比, “闭”的处境与明媚的“春光”形成反差。表现了她处境的孤独寂寞冷清(或内心的凄凉悲苦)。“闭”字与下文“长”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描述,形成照应。2阅读下面这首宋
8、诗,然后回答问题。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范成大携箩驱出敢偷闲,雪胫冰须惯忍寒。岂是不能扃户坐,忍寒犹可忍饥难。啼号升斗抵千金,冻雀饥鸦共一音。劳汝以生令至此,悠悠大块 注 果何心。注 大块:大自然。请赏析这首诗首联中“敢” “惯”的精妙之处。答:_答案 “敢”有“哪敢” “岂敢”的意思,道出了卖菜老翁的无可奈何,他为生活所迫,不敢偷闲。 “惯” ,即习惯;卖菜老翁已经习惯了劳碌奔波,即使天寒地冻也不得不如此,突显了他饱经风霜的形象。53(2016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内宴奉诏作曹翰 三十年前学六韬 ,英名尝得预时髦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
9、眼明犹识阵云 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注 曹翰(923992),宋初名将。六韬:古代兵书。时髦:指当代俊杰。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 ,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 观点一:作“弱” “昏”好。“臂弱” “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年老体衰的客观事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去冲锋陷阵;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观点二:作“健” “明”好。“臂健” “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
10、记自己老之将至。解析 本题从炼字的角度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首先找到要比较的内容,即比较原诗颈联中的“健” “明”和题干中的“弱” “昏”哪两个字效果比较好。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每组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区别。用“健” “明” ,诗句的意思是虽然时过三十年,但“我”的手臂还很强健,目光依旧敏锐,还具有冲锋陷阵的能力,表达了作者虽老之将至,但犹存报国之念。 “臂弱” “眼昏”表明作者年事已高;“尚嫌” “犹识”话锋一转,强调“我”虽已年老,但拉弓射箭臂力不减,仍能辨识阵云,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的精神。在本诗中,不管用哪两个字,都能表达作者杀敌报国之心。答题时一定要先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作具体分析。1赏析炼
11、字之妙,需从以下五个角度入手:(1)看表意是否丰富凝练。诗歌语言,贵在字约意丰,以少胜多。不少字词之所以用得好,6就在于用最少的语言传达出最丰富的意蕴。有的字词有表面意与暗指意、双关意等,赏析时,要赏出其丰富意蕴,要读出其弦外之音。(2)看传情是否准确精妙。诗歌语言既注重生动形象、凝练传神,更要借助字词来表情达意,要善于结合全诗揣摩它准确传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意愿。(3)看是否能营造意境。所谓“造境”就是利用词语的凝练与含蓄来营造诗歌的意境。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而字词的妙用就能给全诗营造美好的意境。(4)看表达上是否有特别之处。如是否活用词性,是否为叠字,是否化静为动,是否化无形为有形,有无使
12、用比喻、比拟、借代、双关等手法。这一角度极为重要,因为高考不选平常语言,总是选富有表达特色的字词来考查。(5)看结构上是否有特别作用。如照应、过渡、对比、点出题旨等。2要遵循下面的赏析步骤:第一步,释含义,解释该字词在诗歌中的含义和对表达诗歌主旨的作用;第二步,明手法,点明该字词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第三步,描景象,展开想象和联想,把该字词放入整体中,再现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并结合具体字句进行分析;第四步,点作用,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结构上有怎样的作用等。二、掌握鉴赏“诗眼”的角度所谓“诗眼” ,是指一首诗(词)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
13、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句子、词语。 “诗眼”是洞察诗歌旨意的窗口,是诗歌的灵气所在。诗眼有“篇之眼”与“句之眼”之分。 “篇之眼” ,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连缀全篇的内容、思路、情感,可以是词语,也可以是句子;“句之眼” ,则往往聚焦在遣词造句的工巧上,突出意象、意境的营造,表现为字词形式。以“篇之眼”致广大,以“句之眼”致精微。抓住“诗眼”对于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旨趣具有重要作用。有些字,虽未冠以“诗眼”的名称,但其地位和作用相当于“诗眼”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香积寺王 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7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14、薄暮空潭曲,安禅 制毒龙 。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世俗欲念。鉴赏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山中古寺之幽深静寂以及由此参悟的“禅意” 。首句“不知”而又要去访,表现出诗人的恬静淡然。因为“不知” ,诗人便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行步数里就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下。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又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使得本来就很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五、六两句,仍然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 “咽”字在这里用得极为准确、生动:山中危石耸立,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地穿行,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诗人用“
15、冷”来形容“日色” ,粗看极谬,然而仔细玩味,这个“冷”字实在太妙。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这情状,不能不“冷” 。诗人涉荒穿幽,直到天快黑时才到香积寺,看到了寺前的水潭。 “空潭”之“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什么也没有”,它含有宁静、空寂的意思。暮色降临,面对空阔幽静的水潭,看着澄清透彻的潭水,再联系到寺内修行学佛的僧人,诗人不禁想起佛教的故事:在西方的一个水潭中,曾有一毒龙藏身,累累害人。佛门高僧以无边的佛法制服了毒龙,使其离潭他去,永不伤人。佛法可以制毒龙,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念。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两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_答案 诗
16、眼分别是“咽” “冷” 。山中的泉水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咽” “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写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注金元好问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侯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月,红袖不须啼。注 嵩山:古称“中岳” ,在河南省登封县北。金宣宗兴定三年(1218),元好问因避战乱从三乡(河南省宜阳三乡镇)移家登封嵩山。本词的词眼句是哪一句?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8答:_答 案 (1)词 眼 句 是 “从 军
17、乐 ”。 本 句 贯 串 了 全 词 的 感 情 基 调 、 人 物 形 象 、 场 景 描 写 和 人 物 心境 。(2)本句奠定了全词乐观高昂的感情基调,自始至终洋溢着报国从军、积极乐观的豪迈之情,给人以鼓舞和向上的力量。词中第三、四、五句刻画出一位横跨战马、威武出征的少年英雄形象,突出的正是这种从军乐而澎湃着为国立功的爱国激情。词中第六、七句写出了壮观的战争场面,这一场面与这位少年不畏生死、勇往直前的“从军乐”气概一脉相承。结尾三句正因为有少年“从军乐”的气概,才有了出师必捷的信念,才说“归期犹及柳依依” ,结尾劝慰闺妇,没有丝毫悲戚惜别之态,充满了胜利的喜悦与期盼。1 找 准 诗 眼(
18、1)内容上:最能体现诗人强烈感情的词语往往是诗眼。(2)修辞上:妙用修辞(尤其是拟人)的地方往往是诗眼。(3)词类上:具有“多重含义” ,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4)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的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的第五个字。2 多 要 素 、 多 层 级 、 多 角 度 地 赏 析 诗 眼(1)多要素最生动,最具活力。最能营造意境。最易统摄全篇。最能表现作者的感情和主旨。抓住这些要素分析诗眼(关键词),是最有效的。(2)多层级诗眼与重点字词在句子中、上下片中、全篇中乃至诗人的情感中,分别有着不同的特点、意义或作用。固然,诗人的情感与句
19、子、上下片、全篇密不可分,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分析诗眼与重点字词在这些层级中的不同表现。从局部角度,看诗眼对增强诗歌的形象性、精确性所起到的作用,或者看它是如何增强诗歌的形象性、精确性的。从整体(全诗)角度,一看诗眼对揭示主旨所起到的作用或是如何揭示出主旨的,二看诗眼是如何连缀全篇内容的。9(3)多角度鉴赏诗眼,不宜笼统解说,也不宜从一个角度分析,应该有多角度意识。主要角度有两个:一是内容角度,二是艺术角度。内容角度,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全诗意境与诗人感情等方面来理解诗眼。艺术角度又分为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方法等方面。题点二 炼句1变性改变词性词类活用不
20、只是文言文中才有,古诗中更有,而且一旦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凡是文言文所具有的活用现象,都会在古诗中找到。了解这些活用现象,不仅会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意,而且会更好地赏析语言之妙。边练边悟 1指出下面诗句中活用的妙处。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查慎行早过大通驿)答:_答案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中的“软” “轻” ,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均巧妙地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把水波云海写得可触可托。形容词“软” “轻”的意动用法,把眼见的动态的水和静态的山写得可触可托。2变序改变语序见本章专题一“掌握关键能力(一)”中“品读语言”部分3省略压缩词语见本章专题一“掌握关键能力(一)
21、”中“品读语言”部分4叠加意象组合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例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用的是“明月” “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 “月”和“惊鹊” , “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又如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10灯” ,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全用名词意象组合在一起,富有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专用 2020 高考 语文 新增 一轮 复习 第四 古诗词 鉴赏 专题 核心 突破 古诗 语言 讲义 解析 DOC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18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