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六章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讲义(含解析).docx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六章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讲义(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六章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讲义(含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二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总体要求 阅读文学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考查材料以小说、散文为主,也可选择合适的诗歌或戏剧作品。分项考点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简释:所谓“重要” ,是指在内容、结构、主题表达上有重要作用;“文中”侧重在语境中理解。2分析综合 C(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简释:“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层次关系, “思路”指文章写作的先后顺序,两者互为表里,密不可分。对于文学作品来说,结构特点、线索作用是常考点。(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简释:文章的内容要点,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
2、,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归纳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者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文章的中心意思就是指文章的主旨。对于散文而言,主旨较为明显,好概括;对于小说而言,因为其主旨的多义性、隐蔽性,较难概括,因此是考查的重点。(5)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简释:“基本特征”指作品的基本要求、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表现手法”指作品的整体表现手法以及语句、句子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个宽泛概念,类似于艺术特色或艺术技巧。(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简释:此考点主要用于论述类文本考查中。23鉴赏评价 D(7
3、)欣赏作品形象,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简释:“作品形象”是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物象。 “欣赏作品形象”是指分析作者运用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样的形象(重要特点),以及形象的意义。 “艺术魅力”是指作品对考生产生的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也就是文本对阅读者产生的一种艺术感染力,它要求鉴赏者将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表达出来。(8)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简释:它侧重于对作品表现出来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评价。4探究 F(9)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简释:“不同角度”指文本中人物、作者、读者等,社会、政治、教育等。 “不同层面”是指如情感
4、、哲学、审美等。 “发掘”的主要对象指文本的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作品的意蕴”指文本蕴含的意义:社会、政治、道德的意义,历史、现实的意义,心理、情感的审美意义。(10)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简释:它侧重于知人论世,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等方面挖掘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11)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简释:它侧重于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试题年份 文题 体裁题号 题干分值考点1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4分 (5)12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
5、请简要分析。6分 (7)2012邮差先生(师陀)现代小说(散文化小说)13 “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 4 (2)3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 分14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6分 (9)12本文前五段写出了安娜的绝望,请简析其具体内容。6分 (7)13第六段中对安娜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4分(5)(7)14安娜投到铁轨上之后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这样写有什么意义?4分 (7)2014安娜之死(俄列夫托尔斯泰)外国小说(长篇节选)15 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6分 (9)13第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6
6、分 (2)14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4分 (7)15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 ,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4分(5)(7)2016会明(沈从文)现代小说(散文化小说)16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分 (9)13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朋友”的生活状态。6分 (2)14文中画线句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情感?4分 (7)15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4分 (7)2017一个圣诞节的回忆(美杜鲁门卡波特)外国小说16 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6分 (9)13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6分
7、(5)14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4分 (5)2018小哥儿俩(凌叔华) 现代小说15 二乖的天真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4 (7)4请简要概括。 分16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6分 (9)1选文。多以现代短篇小说为主,适当选择长篇节选或外国小说;多以散文化小说为主。2考点:核心放在(7)中欣赏形象,(5)中环境描写、表现手法,(9)中探究句子意蕴。从考题与考点对应关系看,小说部分不像其他板块对应那么直接与明显,如“环境”考题很难找到直接对应的考点,只能放在(5)分析作品基本特征中。3题型与分值(1)由四道主观题组成,最后一题一般为探究
8、题,分值为 20 分。(2)命题指向明确、具体,不笼统空泛。如问物象作用,不是要求泛泛答出“作用” ,而是设定角度:对人物的映衬作用。这是江苏卷题干一大特色,务必注意。一、(2016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会 明沈从文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提起三十三连,很容易使人记起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事情已十年了。如今的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地缠裹着,他忘不了蔡锷都督说过“把你的军旗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线。会
9、明老早就编好了三双草鞋,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他算定热闹快来了。在开向前防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他还唱歌,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近哨兵身边,问:“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 “没有。 ”“我好像听见枪声。 ”“说鬼话。 ”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他还记得去年鄂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碎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
10、就有小蛆在爬。为了那太难看、与鼻子太不相宜的六月情形,5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大高兴的事情。人人都并不欢喜打仗,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于是,他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好像一开火就可以擢升营长。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是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陈列在荒凉的村前大路旁,同这些军人冒险做生意。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一面是代连上的弟兄买一点东西,一面是找个把乡下上年纪的人谈一谈话。
11、他一到村落里,找到谈话的人,就很风光地说及十年前的故事。有时也不免小小吹了一点无害于事的牛皮,譬如本来只见过蔡锷两次,说顺了口,就说是四五次。他随后把腰间缠的小小三角旗取了下来。 “看,这个!”看的人露出吃惊的神气,他得意了。 “看,这是他送我们的,他说嗨,勇敢点,插到那个地方去!你明白插到哪个地方去吗?”听的人自然是摇头,他就慢慢地一面含着烟管一面说因为这慷慨的谈论,他得到一个人赠送的一只母鸡,带回帐篷,用一个无用处的白木子弹箱安置了它。到第二天一早,木箱中多了一个鸡卵,第三天又是一个。他为一种新的兴味所牵引,把战事的一切完全忘却了。他同别人讨论这只鸡时,也像一个母亲与人谈论儿女一样。他夜间
12、做梦,就梦到有二十只小鸡旋绕脚边吱吱地叫。鸡卵到后当真积到了二十枚,就孵小鸡。小鸡从薄薄的蛋壳里出到日光下,一身嫩黄乳白的茸毛,啁啾地叫喊,把会明欢喜到快成疯子。白天有太阳,他就把小鸡雏同母鸡从木箱中倒出来,尽这母子在帐篷附近玩,自己却赤了膊子咬着烟管看鸡玩,或者举起斧头劈柴,把新劈的柴堆成塔形。遇到进村里去,他把这笼鸡也带去,给原来的主人看,像那人是他的亲家。从旧主人口中得到一些动人的称赞后,他就非常荣耀骄傲还极谦虚地说:“这完全是鸡好,它太懂事了,它太乖巧了。 ”看样子,为了这一群鸡雏发育的方便,会明已渐渐地倾向于“非战主义”了。后来,和议的局势成熟,照例约好各把军队撤退。队伍撤回原防时,
13、会明的财产多了一个木箱,一个鸡的家庭。无仗可打,把旗插到堡子上便一时无从希望。但他喂鸡,很细心地料理它们,他是很幸福的。六月来了,这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会明望着这些人微笑时,那微笑的意义,是没有一个人明白的。(有删改)第一步:划分层次,初识情节小说以会明养鸡为转折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段):写会明被派往前线,渴望战争,炫耀他的三角旗。第二部分(段):写会明喂养小鸡后渐渐倾向于“非战主义” ,期待和平,感到生命的意义和幸福。6第二步:依托情节,初识人物会明是旧军队里最普通的火夫(身份一),他内心有点空虚,对战争充满期待,逢人打听何时开火(性格特点一);他是一个被村里人尊重的军爷(身份二),
14、他虚荣心强,好炫耀他的光荣史(性格特点二);他是一只争气母鸡和一群活泼小鸡的主人(身份三),他体会到平静生活的幸福,生命变得充实,充满了对和平的渴望(性格特点三)。第三步:提炼整合,初识主题小说通过旧时代一个普通士兵在喂养小鸡前后不同的生命状态的描述,表现了旧时代生命的卑微和百姓对生活的基本诉求,表达了对“善良、充实、渴望和平”的美好人性的赞美。1第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6 分)答:_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战争让他重温三十三连的荣耀,体现他作为一名士兵的价值;战事如拖到六月,死伤士兵的腐烂会让他不忍直视;打了,无论胜败,对他而言都是一种解决。(每点 2 分)答题提示:题干
15、要求概括会明问何时开火的原因。首先,要明白这个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发生的。从上文看,有许多明显的信息,表明会明问的原因:“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 ”“为了那太难看、与鼻子太不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 ”“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地缠裹着。”这里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作为三十三连士兵的荣耀,可以在战争中再现;二是想到六月战争死伤士兵腐烂的情景实在令人难以接受,希望早点开战,以免这种场景出现;三是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早开火,早解决;四是对
16、和平的渴望。将上面分析的信息分点按序整理成答案即可。2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4 分)答:_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第一处,向别人吹嘘过去的荣耀,满足虚荣心,体现内心的空虚;第二处,从喂鸡的成就中获得满足,体现内心的充盈。(每处 2 分)答题提示:作答此题,首先要明白画线句写了什么;其次,要明白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出现的;然后,分析出现这样情形的心理情感原因。第一句是会明的语言,意思是:这旗子是当年蔡锷都督送给我们的,并鼓励我们要勇敢点,将旗子插到敌人的城堡上。这句话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下说的?这是会明在无聊的情况下, “很风光地说及十年前的故事”给村里人听,并把腰间
17、的三角旗取下来给村民看, “看的人露出吃惊的神气,他得意了” ,这种情景下说了这句话,为什么?显然,这是因为他内心空虚,在借吹嘘(炫耀)过去的荣耀,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第二句也是会明的语言,是对鸡的赞美,这是在鸡的主人称赞会明鸡养得好时, “他7就非常荣耀骄傲还极谦虚地”说的话。下一段文字中又说到:“会明的财产多了一个木箱,一个鸡的家庭。 ”“他喂鸡,很细心地料理它们,他是很幸福的。 ”综上分析,话语中表现出两种情感:一是养鸡的成就感或幸福感;二是内心不再空虚,而是充实。3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 ,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4 分)答:_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这个细节贯穿全篇,前后呼应,
18、体现小说的整体性;会明对插军旗由渴望到不抱希望,形成一种反差的艺术效果。(每点 2 分)答题提示:首先, “插军旗”是行为细节,文章多处写到,要确定哪些地方写到。文章开篇写渴望插军旗,中间向村民炫耀插军旗,结尾写对插军旗失去希望。可见,并没有真插,而是会明的一种心愿体现。 “作用”是多方面的。 “插军旗”这一行为细节,体现了人物的特点与心理情感。但从题干表述看, “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 ,暗示重点在情节结构上的作用。首先, “插军旗”这一细节贯穿全文,一般知识告诉我们:起到线索作用。线索作用是什么?需要进一步明确:形成前后呼应,使小说各个场景、生活片段形成整体性。从三处“插军旗”的内容看,由渴
19、望到炫耀再到不抱希望,前后形成态度对比,突出了人物的思想情感由空虚到充实的变化,由此而产生的故事情节也发生了变化,产生明显的艺术效果。4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 分)答:_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这个六月没有士兵因战事而伤亡、腐烂,会明对此感到欣慰;在喂鸡的行为中,会明体验到幸福感;从热衷于战争转变到“非战主义” ,会明感到思想提升的快乐;心灵世界由单一走向丰富,会明的生命变得更加立体。(每点 2 分,任答出 3 点即可)答题提示:首先,通过审题进一步明确探究的内容:为什么微笑,有哪些意义,这就需要从语境中寻找依据。结尾句前面,告诉我们三层内容:(1)六月来了,这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
20、,会明望着这些人微笑;(2)但他喂鸡,很细心地料理它们,他是很幸福的;(3)无仗可打,把旗插到堡子上便一时无从希望。上一段结尾又说:“为了这一群鸡雏发育的方便,会明已渐渐地倾向于非战主义了。 ”结合小说对会明形象的描写(会明的故事),会明从一心想打仗、插军旗,到关注生活,其内心世界发生了变化:变得丰富,充满新的生命活力,感到满足、愉悦。1小说三次写到插军旗的细节,这三次描写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 (1)第一次是作者的客观描写,表现会明对此印象深刻,这是他一生的荣耀;(2)第二次是会明向别人讲述,表现了会明以此向别人讲述自己的非凡;(3)第三次描写是会明内心的思考,战争无望,但是会明
21、从喂鸡中获得了幸福,会明对战争的态度发生了转变。2会明是一名军人,但文中却详写了他养鸡的过程,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请简要分析。8答:_答案 (1)与战争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和平安定生活的美好;(2)通过对美好的养鸡生活的描写,为主人公思想的转变埋下了伏笔;(3)以小见大,通过一群鸡的命运,来揭示作品反战的主旨;(4)生动形象的描写,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二、(2017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一个圣诞节的回忆美杜鲁门卡波特 注请设想一下二十多年前一个十一月的早晨,一个白发剪得短短的妇人站在窗口,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巴迪,去把我们的车推来,我们要烤三十个
22、水果蛋糕呢。”那时我七岁,她六十光景,我们是很远的表亲。从我记事起,我俩就住在一起。她叫我“巴迪” ,为了纪念她以前最好的朋友。那个巴迪早死了,当时她自己还是个孩子。她现在仍是个孩子。我们把童车推进山核桃树丛。童车是我出生时买的,快散了,轮子摇来摆去,像醉鬼的腿。奎尼是我们养的一条小狗,她挺过了一场瘟疫和两次响尾蛇的噬咬,现在一路小跑跟在小车旁。三小时后我们回到厨房,把拉回家的满满一车风吹自落的山核桃的壳剥去。欢快的裂壳声像是微弱的雷鸣,核桃肉散发着甜美的香气。奎尼求我们给她点尝尝,我的朋友时不时偷偷给她一点,但我俩是绝对不可以吃的, “这些山核桃还不见得够做三十个水果蛋糕呢” 。明月高照,小
23、车空了,碗满满的。第二天,我最喜欢的事开始了:大采购。樱桃,柑橘,香草,葡萄干,威士忌,大量的面粉和黄油嗬,简直要一匹小马才能把车拉回家。我们没钱,但每年总能用尽各种办法,筹到一笔水果蛋糕基金:卖破烂,卖摘来的一桶桶黑莓、一罐罐自制的果酱、苹果冻,为葬礼和婚礼采集鲜花。黑炉子加足了煤和柴火,烧得像一只发光的南瓜。打蛋器旋转着,调羹在一碗碗黄油和糖里搅动,香草让空气变得甜甜的,姜又增加了香味。厨房里浓香扑鼻,弥漫到整幢屋子。四天后,大功告成,三十只蛋糕放在窗台、搁板上晾着。蛋糕给谁呢?朋友呗。不一定是邻近的,大半倒是只见过一次,甚至素未谋面的,我们喜欢的朋友。例如罗斯福总统,一年来镇上两次的小个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专用 2020 高考 语文 新增 一轮 复习 第六 文学 阅读 小说 专题 掌握 关键 研究 能力 讲义 解析 DOC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18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