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蜀相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ppt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蜀相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蜀相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ppt(3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一单元,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自主赏析 蜀 相,学 习 目 标,1了解杜甫及其作品,了解诗中有关蜀相的典故。 2进一步掌握诗歌鉴赏的要领,初步掌握怀古诗的表现手法,体会律诗中“起、承、转、合”四联的结构及其各自在创设意境上的作用,掌握怀古诗借古喻今、借古讽今或借古人以自况的手法。 3体会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课 前 预 习,1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唐代大诗人,被誉为“诗圣”。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前期的作品展示的是
2、登山涉水、高歌游猎的浪漫生活,主要是五言律诗和五言古体诗,代表作是望岳。安史之乱前夕,他十载长安生活,流传下来的诗约100余首,其中优秀的诗篇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有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不朽的名篇。,(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安史之乱后,他写出著名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组诗6首,后人简称为“三吏”、“三别”。在漂泊西南时期写了咏怀古迹五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其他如春望天末怀李白后游春夜喜雨水槛遣心客夜九日登梓州城征夫旅夜抒怀宿江边阁登岳阳楼蜀相野老恨别宿府阁夜白帝诸将5首、秋兴8首、登高江南逢李龟年客至江畔独步寻花等,都是脍炙人
3、口的名篇。,公元二二一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
4、无限仰慕,备加敬重。,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c,l,pn,j,jn,ho,看望,拜访,关心,照顾,不过,只是,看,扶助,成功,渡河,进 入 课 堂,1蜀相首联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对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_ _ 答:最传神的是“寻”字。诗人借“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信步由之。它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深沉的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
5、而及物,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 对翠柏的描写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2颔联的诗眼是什么?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_ _ 答:颔联的诗眼应是“自”“空”,颔联表现的是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的气氛。“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一用“自”“空”两字修饰,所含之情就大为转折: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由此便使人自然生出“感悟怀人”之意。,3诗中写了诸葛亮的哪些事? _ _ 答: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语文 单元 课件 新人 选修 中国古代 散文 欣赏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