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疏勒八一中2018_2019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新疆疏勒八一中2018_2019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疏勒八一中2018_2019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A 卷)(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第卷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清明”与“上河”含义之谜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清明”与“上河”是什么含义呢?清明上河图的专家学者通过对“清明”的考证得出三种观点:一是“清明节”之意,二是“清明坊”之意,三是“清明盛世”之意。其中,持“清明坊”观点的专家学者,是已故河南开封中学的孔宪易先生。孔宪易先生通过对木炭,石磙子、扇子、西瓜、服饰等考证研究,认为是画的秋景。清明之意是指“清明坊”。根据是当时东京城被划分一百三十六坊,外
2、城东郊区共划分三坊,第一坊就是“清明坊”。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周宝珠先生,用几十年的时间对清明上河图进行细致地考证。他在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一书中,对孔宪易先生的秋景之说持否定态度。其中对扇子的考证叫人折服。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扇子有十多处,这是孔宪易先生产生秋景说法的原因之一。周宝珠教授考证认为,扇子的主要功能的确是用来拂暑驱蝇,但是在北宋这个时期还另有它用。扇子除有题诗作画、扑卖馈赠之用外,还有“便面”之用。“便面”这一风俗由来已久。书生文人、达官显贵、庶民布衣在街上碰到熟人不愿寒暄,就以扇子障面,对方心神领会并不责怪,反而认为是礼貌之举。故曰:“以扇遮面,则其两便。”由此看来“便面”习俗是
3、不受季节影响的。周宝珠教授对著名鉴定专家史树青先生“政治清明”一说赞赏有嘉,并进一步证明了这种可能性。北宋长期实施的“偃武修文”的国策,国家经济趋于繁荣,出现了较唐朝时期之后的又一个太平盛世。这一时期的文人官宦,为了仕途腾达,大肆歌颂当朝皇帝的政治清明;清明上河图中展现出的磅礴气势和繁盛景象,最能代表宋徽宗赵佶“偃武修文”的治国思想。如果称太平盛世未免太露骨,因此“清明上河图”这五字一语双关,弦外有音。但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正在乞讨的乞丐,官衙门口坐着的懒散的士兵,以及大街上跑着的猪等,这些景象却似乎与太平盛世相违背。许多专家学者对于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有着诸多的解释与争论。那么清明上河图中
4、的“上河”又是指什么含义呢?长期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对“上河”二字的含义也有诸多解释。关于“上河”的含义主要有几种观点: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是指“河的上游”;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是“逆水行舟”之意;也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上坟”之意;还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赶集上街”之意。根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东去泗州入淮,运东南之粮。根据这段文字,由西北向东南是下水,反之是上水。因此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汴河上逆水行舟之意。然而,也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根据清明上河图明代李东阳的题跋记载:“上河者云,盖其世俗所尚,若今之上冢然,故其如此也。”这就是一些专家学者提出“
5、上河”即是“上坟”一说的重要依据。然而,还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认为“上河”不能作为动词解释,而应该作为专用名词解释,如果按名词解释“上河”应该是指御河。 1.文章引用周宝珠教授对扇子的考证,用意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证明在北宋时期扇子除拂暑驱蝇外,还有其它如题诗作画、扑卖馈赠的用处。 B.否定孔宪易先生对“清明”的解释,“清明”所绘之景并不一定是秋景。 C.说明扇子在北宋时期,主要的用途是“便面”,是一种礼貌之举。 - 2 -D.是为了佐证史树青先生关于“清明”是“政治清明”的说法是正确的。 2.下列说法,不能证明“清明”是“政治清明”意思的一项是( ) A.清明上河图中官衙门口的士
6、兵和大街上跑着的猪等人与物,正体现出一种繁盛景象。B.这一时期的文人官宦,为了仕途腾达,极尽歌颂之能事。 C.清明上河图展现出的气势和景象,能体现“偃武修文”的治国思想。 D.北宋长期实施“偃武修文”国策,经济繁荣,国势昌盛。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清明坊”是北宋时期东京城外城东郊区三坊之第一坊。持“清明坊”观点的专家学者认为清明上河图画的就是这个地方的景象。B.如果“清明”是“政治清明”一说成立的话,那么“清明上河图”这五个字就是一语双关,弦外有音。C.清明上河图中的“上河”也有着诸多的解释与争论,“逆水行舟”的解释是其中支持者最多也最具代表性的说法。D.文章引用东京
7、梦华录记载,是为了证明“上河”即汴河上逆水行舟之意。(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黄裳:沉默的斗士2012 年 9 月 7 日,93 岁的黄裳老人在上海瑞金医院安详地去世。深受周氏兄弟影响的一代散文大家、藏书家黄裳,可谓集名士风流和斗士精神于一身。他生于“五四”运动爆发三个月后,成长于中国现代文学最为繁荣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世纪四十年代登上文坛,在“反右”和“文革”中遭受迫害,晚年如老树绚烂开花。黄裳登上文坛与两位作家有关,一是柯灵,二是巴金。上世纪三十年代末,还是一个中学生的时候,熟读新文学的黄裳就开始试着投稿,最初的习作就发表在文汇报副刊“世纪风”上,而
8、“世纪风”的编者就是柯灵。1942 年,黄裳又应柯灵的约稿,写了几篇江上杂记 。尤其是柯灵和唐弢创办的周报 ,发表了黄裳的一组有影响力的通讯报道,就是后来集成册子的关于美国兵 ,这成为他进入新闻业的“投名状” 。1945 年下半年,也是在柯灵的介绍下,黄裳进入文汇报报社工作。柯灵激发了黄裳最初的写作热情,而真正将黄裳推上文坛的,还是巴金。没有巴金的提携,黄裳不会走上文学道路。黄裳说, “他将我所写的旅行记事散文介绍到旅行杂志 ,我得到了在重庆的第一笔稿费” , “他商量着把我发表过的散文收集起来,出版了我人生第一本书” 。这本书就是锦帆集 。从这时起,年长黄裳 15 岁的巴金成为影响黄裳最深的
9、朋友,他们的友谊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在黄裳的女儿容洁眼里,父亲很有理想,也很执着,这辈子一直很辛勤地工作, “他对我说,写作是一件良心事,一个作家,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心挖出来。一解放,他就写了一篇报道让很多人不高兴,但他从不改,他就是这样的人” 。在 1957 年的“反右”斗争中,黄裳因为一篇题为“解冻”的报道受到毛泽东的亲自批判,并被打成了“右派” 。 “文革”时被下放到印刷厂当搬运工,那时他的朋友郑重经常见到他:“我看到黄裳穿着工人服,数百公斤重的卷筒纸,在他手下反转调向滚动,操作自如。他身体敦壮厚实,有时双手卡腰立在那里,就像一座钟,毫无猥琐卑屈的样子,每当看到他这个样子,心中也感叹着:真
10、是一个人物!”黄裳把这段时间称为“好日子” ,因为不久他就被下放到了干校。在干校一年左右的时间里,黄裳感到实实在在地上了认真的一课,他在那里不断被批斗,饱受凌辱,这让他看透了那形形色色人物的心。但他也对自己在“文革”中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我觉得痛苦的是在一段时期里没有能严肃认真地面对生活,失去了做一个正直公民的勇气十年动乱,也应该有我一份责任。如果没有大量的精神境界像我一样的群众,那场大动乱是不会顺顺当当地发展到那样规模的。 ”- 3 -“说话少,读书多” ,在一些人眼中,这是黄裳的最大特点。但在熟悉黄裳的李辉看来,黄裳不善言谈是一种假象:“他不是那种只知道枯坐故纸堆的书呆子,相反,其
11、性情则颇像一个浪漫才子,精神里充溢着人们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可以领略到的那一种文人风流。他爱文物字画营造的意境,爱游山玩水,爱美丽女性,爱名优们的优美吟唱和婀娜多姿,爱开怀畅饮”黄裳的风流,兼具了传统文人和民国知识分子的风流。李辉认为,黄裳是一位既有学识又有情趣的人,寡言成就了他的文字。黄裳晚年的创作非常丰富,是“活到老写到老”的典型。在他的几十种著作中,绝大部分都是“文革”结束后三十多年创作的。而他越战越勇的斗士形象,与他的沉默寡言形成鲜明对比,更是引人瞩目。打笔仗成为他晚年的一大“壮举” ,如 2011 年 12 月初版的来燕榭文存二编就“以打架文章为多” ,火力十足。今年,黄裳仍不断
12、有新作发表。 “像这样有生命力、战斗力的文化老人,国内无第二人。 ”董宁文说。黄裳是一位沉默的斗士,却又隐藏着深情:1997 年,妻子重病,嗜书如命的他毅然卖掉搜集了半辈子的古书和名人字画,以支付巨额医疗费,徒劳地希望能换回妻子的生命。(根据南都周刊2012 年第 36 期唐不遇的同名文章改编)相关链接风流:杰出不凡;洒脱放逸,风雅潇洒。百度百科黄裳继承了古典文学的传统,继承了鲁迅的传统和巴金讲真话的传统,黄裳写的那些散文,呈现了金刚怒目的一面。陈子善民国那些大师们虽然都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们独立思考的高贵品性,在治学中的求真精神,在权势面前无所畏惧的勇气,为今天中国的知识分子们留下了一笔宝
13、贵的精神遗产。陈华文民国大师们的精神遗产4下列不能体现黄裳先生作为“沉默的斗士”的“斗士”品格的一项是(3 分)( )A坚持理想,执着。作品即使得罪人,他也不改。认为写作是一件良心事。B不向苦难屈服。 “文革”中被下放到工厂劳动,却毫无畏缩卑屈的样子。C黄裳用不善言谈的假象来表达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追求精神上的文人风流。D有生命力和战斗力。晚年爱打“笔仗” ,并且火力十足,去世那年仍有新作发表。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柯灵激发了黄裳最初的写作热情。在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之后,黄裳又在文汇报副刊“世纪风”上,先后发表了江上杂记 关于美国兵等作品。B巴金先
14、生是影响黄裳最深的朋友。在巴金先生的提携和帮助下,黄裳得到了自己的第一笔稿费,出版了人生的第一本书,并最终走上了文学道路。C黄裳先生饱受磨难。在“反右”斗争中,他遭到批判,并被打成“右派” ;在“文革”中,他先被下放到工厂劳动,后又被下放到干校,不断遭受批斗,饱受凌辱。D黄裳先生勇于反省自己。他因为自己“文革”时, “失去了做一个正直公民的勇气”而感到痛苦并深深自责,认为十年动乱,自己也应该承担一份责任。E黄裳是一个充满深情的人。妻子重病时,他毅然决定将自己搜集的古籍和名人字画全部卖掉,以支付巨额医疗费,这对于嗜书如命的他实属不易。6文中说“黄裳的风流,兼具了传统文人和民国知识分子的风流” ,
15、作者为什么这么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由。(6 分)答:_(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庹其五石 鸣庹其五是个茶客。或者说,退休前,庹其五是个老师,退休后,庹其五是个茶客。退休前,庹其五每周六天去学校上课;退休后,庹其五每周六天到巷子尽头老孙家的茶铺子里坐着喝茶。老孙家的茶铺子很小,茶几椅子就摆在院子里。院里的照壁早就毁了,站在院外的路上往里看,一眼就能看个通透。庹其五就坐在通透处的一棵银杏树下。银杏高四五丈,郁郁苍苍,总有上百的年岁了吧?庹其五有时抬眼望着银杏树,不免感叹一声:“银杏自然是好,- 4 -要是有这么粗大的一棵茶树立着,岂不更佳?”听见的人就把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疆 疏勒 一中 2018 _2019 语文 上学 期末考试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