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过客》浅读素材长春版.doc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过客》浅读素材长春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过客》浅读素材长春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过客浅读勃兰兑斯说过:“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 ”而野草 ,就是鲁迅的一段“灵魂的历史” 。在野草中,充满着矛盾,而“过客”型形象,正是各种矛盾中的最能代表鲁迅斗争与反抗精神的一面。他们在表现鲁迅的反抗精神的同时,更能体现野草一贯给人的感觉孤独与彷徨。那么如何理解鲁迅野草的孤独彷徨感呢?此时的新文化运动已退潮,当年的倡导者纷纷走向消沉甚至反动。而此时的鲁迅,身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因找不到新战友而深感孤独寂寞;与此同时,段祺瑞政府的统治更为反动凶残,使进步青年感到社会的重压;另外,其实的进步青年找不到正确的思想路线,空有救国大志,却无治国良方,
2、在黑暗中看不清道路,辩不明方向,因此陷入彷徨之中。此时的鲁迅正是当中的典型代表,他如同“过客”一样,虽受新思想的影响,但仍未看清革命的前途。 “所以几经忧郁,沉思,才有惊起。 ”我们不难发现彷徨的都是前行的猛士。在与敌人针锋相对的斗争中,鲁迅从未有过片刻犹豫,他不愿在敌人面前显示自己内心的悲凉与痛苦。面对做着好梦的青年,虽带着意思不屑,却也从未流露过悲观,而是做着不悲观不绝望的警醒与鼓励。对“看客”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种彷徨之感不仅出于作家个人思想的怀疑与解剖,却更多基于其“为他人写作”责任感。小女孩所赠的不仅是裹伤的布片,而是寄托在革命者身上的希望,过客的拒绝并不意味对
3、希望的扼杀,或是害怕承担责任,而是觉得希望太重。这就是责任感, “为他人的犹豫而犹豫,为他人的彷徨而彷徨” ,所以鲁迅才能够如此无畏地面对强大的敌人和未知的前途,无畏地解剖自己。在野草中,鲁迅塑造了一系列的“过客”型形象,如“过客”(过客)、 “求乞者”(求乞者)、 “影”(影的告别)、 “战士”(这样的战士)、 “死尸”(墓碣文),他们之所以被称为“过客”型形象,是因为他们都充满着战斗精神,虽然充满绝望,但是依然选择反抗。这也正是鲁迅在那一时期的精神写照,或是鲁迅整个人生都在贯彻的思想。野草写于 1924 年 9 月至 1926 年 4 月,正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国公两党统一战线的结盟,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10 过客 素材 长春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