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试卷新人教版.doc
《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试卷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试卷新人教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试卷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一、积累与运用(25 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2 分)A绝 (yn) 曦月(x) 属引(sh) 与其奇者(y)B横柯(k) 藻荇(xng) 徙倚(x) 鸢飞戾天(l)C缥碧(pio) 经纶(ln) 轩邈(mio) 重岩叠嶂(zhng)D长啸(xio) 驱犊(d) 窥谷(gu) 泠泠作响(lng)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C )(2 分)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C实是欲界之仙都 D蝉则千转不穷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2 分)A绝 多生怪柏 B横柯上蔽C互相轩邈 D
2、任意东西4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2 分)A虽乘奔御风 B四时俱备C蝉则千转不穷 D庭下如积水空明5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2 分)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自康乐以来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恐前后受其敌C其一犬坐于前 相与步于中庭D经纶世务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6下列加点实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2 分)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相与步于中庭C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D有时朝发白帝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7古诗文默写。(6 分)(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2(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答
3、谢中书书)(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吴均与朱元思书)(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鸟儿争春来描绘初春景象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5)(大连中考)在渡荆门送别中,李白用游动的视角写群山的渐渐远去,江水向广阔的平原奔腾而去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6)文人墨客自古钟爱登高揽胜,借此抒怀言志。崔颢在黄鹤楼中借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了日暮怀归之情。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7 分)2016 年 11 月 30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
4、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材料一:【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材料二:农耕时代,当时没有现代技术,一切靠天吃饭,农田的耕作播种需要了解天象,预测天气气候。于是,我们的先人就发现可以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来认识外界自然变化,认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慢慢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 。材料三:从科学角度上讲,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也就是黄金零度出发,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每前进 15 度为一个
5、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24 个节气正好 360 度。材料四:不仅古代,在现代“二十四节气”也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清明节气的祭祖活动、冬至的吃饺子等;在农村,二十四节气仍然指导着农民朋友们的农事活动;中医的理论体系会要求医生考虑节气,也就是结合天气气候特点和病人的病症来看病,广大老百姓也会按照节气规律来改变作息饮食和养生。(1)根据材料一,郦道元三峡中“每至晴初霜旦,哀转久绝”所描写的景物应该在霜降至立冬节气之间。(2 分)(2)后三组材料分别从“二十四节气”的由来(或来历)、科学原理(或科学说明)、(社会)意义(或影响)三方面来介绍。(3 分)(3)以下是征集到的传承“
6、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措施,其中不符合的一项是( A )3(2 分)A鼓励种植、销售反节气蔬果B把节气列入课本,把节气故事编成民谣C各大报纸设专版宣传节气知识D各个单位定期举行相关节气的知识竞赛二、阅读理解(45 分)(一)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9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 分)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10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2 分)表达了作者受到
7、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二)(曲靖中考)(9 分)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 分)(1)略无阙处(同“缺” ,空隙、缺口)(2)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41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8、( B )(2 分)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B自非亭午夜分 是非木杮C春冬之时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故渔者歌曰 温故而知新【点拨】A 项中“自”分别是“在,从” ;“如果” 。C 项中“之”分别是“的”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D 项中的“故”分别是“所以” ;“学过的知识” 。B 项中“非”是“不是” ,意思相同。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 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14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2 分)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
9、盛,故先写“夏水” 。B第一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二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C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点拨】第二段也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1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2 分)示例一: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过文章才了解并关注三峡,慕名而去,尽兴而归。所以,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示
10、例二:我认为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因为三峡风景优美,四季景色各异。到过的游客无不惊叹于三峡自身的神奇秀美。美景不用大肆宣传,喜欢游玩的人会想方设法寻找美景观赏。所以我认为三峡的闻名是靠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三)(10 分)5【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
11、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 分)(1)月色入户(门窗) (2)盖竹柏影也(大概是)(3)止午、未、申三时(仅仅,只是) (4)其实湖光染翠之工(美妙)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2)安可为俗士道哉?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18 【甲】 【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4 分)(1)写月语句:【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月景尤不可言,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_2018 学年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综合 检测 试卷 新人 DOC
